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186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离、干燥、提取、除蛋白质、过滤、配制、过滤及灌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脱蛋白过程中使用处理后的坡缕石作为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整个步骤过程投入成本低,便于操作,生产周期短。天然坡缕石的吸附能力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在将其用作有效吸附剂之前,应对其进行处理以达到更令人满意的吸附能力;通过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处理后的坡缕石对收集到的上清液中蛋白质进行吸附,整个过程中没有污染物的产生,且使用后的坡缕石可再生和重用,与传统的脱蛋白方法相比较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可直接用于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光热稳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垂体后叶素(英文名:Pituitrin),为处方药物,主要来源于猪、羊、牛等家畜的脑垂体后叶,经脱水、干燥、研细等若干生产工序制得;临床上应用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是由垂体后叶粉经一定浓度的醋酸萃取后,经灭菌处理得到的溶液,其有效成分为催产素(Oxytocin,Oxytocinum)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又称加压素,主要用于治疗尿崩症、肺出血、催产素引产等。缩宫素又称催产素,是一种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巨细胞分泌的垂体神经激素,有刺激乳腺分泌和子宫收缩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催生、引产、产后止血和缩短第三产程,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分子式为C43H66N12O12S2,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2个半胱氨酸在1,6位形成一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是1007.2,等电点7.7,在酸性溶剂中稳定,在血液循环中以自由肽的形式存在;易溶于水,溶于丙酮、稀醋酸和丁醇,微溶于乙腈。垂体后叶素临床上主要用于催生引产、产后止血和产时子宫收缩乏力等,主要不良反应: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等,此外垂体后叶素还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垂体后叶素作为药品主要从动物脑垂体提取;目前国内对于垂体后叶的提取,具有提取较难,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而垂体后叶注射液领域的而发展还没有很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离:取健康猪的脑下垂体,投入适量的丙酮中,每浸泡24小时后更换丙酮,至丙酮呈淡黄色、垂体变硬为止;将垂体前后叶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垂体后叶立即投入丙酮中保存;(2)干燥:将步骤(1)中分离好的垂体后叶取出并滤出丙酮,而后在42℃-5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48h;(3)提取: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垂体后叶粉碎放入玻璃容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酸,将玻璃容器放入沸水中加热15min-30min,而后冷却至室温,并在离心机上离心(4000r/min,30min),离心后将第一上清液转移,并将沉淀物在酸中重新均质并离心得到第二上清液,将冷丙酮添加到合并的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中,在4℃下搅拌过夜后,通过离心(4000r/min,30min)将沉淀物沉淀,收集上清液;(4)除蛋白质:将步骤(3)中收集到的上清液放入瓶中并用5MNaOH溶液或冰醋酸调至pH6-7,将经过处理的坡缕石添加到上清液瓶中,并在一定温度下振荡,而后离心20min(4000r/min)并分离出用过的坡缕石,并得到除蛋白质后的滤液;(5)过滤:将步骤(4)中除蛋白质后的滤液,经0.45um、0.22um过滤后得垂体后叶溶液,分装,10℃以下保存;(6)配制:在配料罐中加注射用水、垂体后叶溶液,搅拌均匀,用冰醋酸或2MNaOH调节PH至2-5,搅拌10-30分钟得到料液;(7)过滤及灌装:通过输液泵,将步骤(6)得到的料液经0.45um筒式滤器过滤,取样测PH,再经0.22um滤器循环过滤至灌封室,在A级层流罩下经0.22um滤器滤后,取样测可见异物,合格后进行灌装。上述步骤(4)中使用的坡缕石通过以下处理得到:先将坡缕石在250℃条件下煅烧5h,然后,将其分散在1MHCl中保持48h,而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PH,最后,坡缕石在110℃下干燥12小时;取一定质量的经过上述处理的坡缕石加入蒸馏水中,并向其中加入Fe3O4的胶体溶液,在200℃条件下水热处理48h制备的得到步骤(4)中使用的坡缕石。上述Fe3O4的胶体溶液的质量用量为坡缕石质量的0.5倍,上述蒸馏水的质量用量为坡缕石质量的2倍。上述步骤(3)中乙酸的浓度为2mol/L,上述步骤(3)中乙酸的质量为上述垂体后叶质量的20-30倍;上述步骤(3)中冷丙酮的比重为0.820-0.830、温度为15℃,上述步骤(3)中冷丙酮的体积用量为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总体积的3倍。上述步骤(4)中的振荡温度为50℃-80℃,上述步骤(4)中的振荡时间为100min-150min,上述坡缕石的质量用量为步骤(3)中收集到的上清液的质量的0.5倍。上述步骤(6)中注射用水为总质量的50%。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涉及分离、干燥、提取、除蛋白质、过滤、配制、过滤及灌装工艺步骤;整个步骤过程投入成本低,便于操作,生产周期短。2、天然坡缕石的吸附能力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在将其用作有效吸附剂之前,应对其进行处理以达到更令人满意的吸附能力;通过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处理后的坡缕石对收集到的上清液中蛋白质进行吸附,整个过程中没有污染物的产生,且使用后的坡缕石可再生和重用,与传统的脱蛋白方法相比较具有更好的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可直接用于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光热稳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经处理的坡缕石均通过以下处理方法处理得到:先将1000g坡缕石在250℃条件下煅烧5h,然后,将其分散在1MHCl中保持48h,1MHCl的用量能浸没坡缕石即可,而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去离子水呈中性PH,最后,坡缕石在110℃下干燥12小时;将上述处理的1000g坡缕石加入2000g蒸馏水中,并向其中加入500gFe3O4的胶体溶液,在200℃条件下水热处理48h制备的得到步骤(4)中使用的处理的坡缕石。以下各实施例中使用的处理过的坡缕石可通过下述方法解吸:通过离心(4000r/min,20min)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用过的经处理的坡缕石,再用去离子水洗涤载有蛋白质的经处理的坡缕石,然后,将经处理的坡缕石用0.5MNaOH溶液处理2小时,并洗涤至初始pH,最后将经处理的坡缕石干燥即可实现重复利用。实施例1: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离:取健康猪的脑下垂体,投入适量的丙酮中,每浸泡24小时后更换丙酮,至丙酮呈淡黄色、垂体变硬为止;将垂体前后叶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垂体后叶立即投入丙酮中保存;(2)干燥:将步骤(1)中分离好的垂体后叶取出并滤出丙酮,而后在5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3)提取: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垂体后叶粉碎放入玻璃容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酸的浓度为2mol/L、乙酸的质量为垂体后叶质量的20倍,将玻璃容器放入沸水中加热30min,而后冷却至室温,并在离心机上离心(4000r/min,30min),离心后将第一上清液转移,并将沉淀物在酸中重新均质并离心得到第二上清液,乙酸的用量仍为垂体后叶质量的20倍,将冷丙酮添加到合并的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分离:取健康猪的脑下垂体,投入适量的丙酮中,每浸泡24小时后更换丙酮,至丙酮呈淡黄色、垂体变硬为止;将垂体前后叶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垂体后叶立即投入丙酮中保存;(2)干燥:将步骤(1)中分离好的垂体后叶取出并滤出丙酮,而后在42℃-5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48h;(3)提取: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垂体后叶粉碎放入玻璃容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酸,将玻璃容器放入沸水中加热15min-30min,而后冷却至室温,并在离心机上离心(4000r/min,30min),离心后将第一上清液转移,并将沉淀物在酸中重新均质并离心得到第二上清液,将冷丙酮添加到合并的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中,在4℃下搅拌过夜后,通过离心(4000r/min,30min)将沉淀物沉淀,收集上清液;(4)除蛋白质:将步骤(3)中收集到的上清液放入瓶中并用5MNaOH溶液或冰醋酸调至pH6-7,将经过处理的坡缕石添加到上清液瓶中,并在一定温度下振荡,而后离心20min(4000r/min)并分离出用过的坡缕石,并得到除蛋白质后的滤液;(5)过滤:将步骤(4)中除蛋白质后的滤液,经0.45um、0.22um过滤后得垂体后叶溶液,分装,10℃以下保存;(6)配制:在配料罐中加注射用水、垂体后叶溶液,搅拌均匀,用冰醋酸或2M NaOH调节PH至2-5,搅拌10-30分钟得到料液;(7)过滤及灌装:通过输液泵,将步骤(6)得到的料液经0.45um筒式滤器过滤,取样测PH,再经0.22um滤器循环过滤至灌封室,在A级层流罩下经0.22um滤器滤后,取样测可见异物,合格后进行灌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体后叶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分离:取健康猪的脑下垂体,投入适量的丙酮中,每浸泡24小时后更换丙酮,至丙酮呈淡黄色、垂体变硬为止;将垂体前后叶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垂体后叶立即投入丙酮中保存;(2)干燥:将步骤(1)中分离好的垂体后叶取出并滤出丙酮,而后在42℃-5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48h;(3)提取: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垂体后叶粉碎放入玻璃容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酸,将玻璃容器放入沸水中加热15min-30min,而后冷却至室温,并在离心机上离心(4000r/min,30min),离心后将第一上清液转移,并将沉淀物在酸中重新均质并离心得到第二上清液,将冷丙酮添加到合并的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中,在4℃下搅拌过夜后,通过离心(4000r/min,30min)将沉淀物沉淀,收集上清液;(4)除蛋白质:将步骤(3)中收集到的上清液放入瓶中并用5MNaOH溶液或冰醋酸调至pH6-7,将经过处理的坡缕石添加到上清液瓶中,并在一定温度下振荡,而后离心20min(4000r/min)并分离出用过的坡缕石,并得到除蛋白质后的滤液;(5)过滤:将步骤(4)中除蛋白质后的滤液,经0.45um、0.22um过滤后得垂体后叶溶液,分装,10℃以下保存;(6)配制:在配料罐中加注射用水、垂体后叶溶液,搅拌均匀,用冰醋酸或2MNaOH调节PH至2-5,搅拌10-30分钟得到料液;(7)过滤及灌装:通过输液泵,将步骤(6)得到的料液经0.45um筒式滤器过滤,取样测PH,再经0.22um滤器循环过滤至灌封室,在A级层流罩下经0.22um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芸沈飞于辉张青沈力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