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78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5
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包括床体,床体上有翻身装置,床体的左侧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下端有底座,第一圆环内侧有圆板,本装置对应圆板有角度固定装置,圆板右侧壁下部有U型板,U型板底部有透气通孔,圆板左侧壁中部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连接横管,横管左部外侧壁有防滑层,横管前后侧壁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外端有套管,床体顶部前后两侧有四肢固定装置。本装置通过翻身装置可对不同手术所要求的体位进行调整,使患者侧翻不同角度或者直接帮助患者翻身,通过四肢固定装置以及翻身装置对四肢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患者的完全固定,而脖颈处的本夹紧装置为纯机械产品,即使出现故障也能够通过手动阻止,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临床固定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医疗重症患者实施临床手术的治疗时,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固定,防止用户由于身体的自然反应导致肢体乱动从而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发生,其中四肢的固定设备目前来说较为完善,但是头颈部固定设施的劣势仍旧十分明显,会出现固定较差、影响患者舒适度等状况,现如今对头颈部进行固定时大多采取两块弧形夹紧板对颈部进行固定的方法,但是只有在用户脸部朝上进行平躺时,弧形夹紧板刚好可以对后脖颈进行夹紧,如果用户脸部朝下或者侧卧时,弧形夹紧板夹住的部位会包括前脖颈部位,而前脖颈部位由于气管、喉管等存在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夹紧装置的使用效果较差,且不同的手术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当患者进行麻醉过后,通常由医护人员进行翻身以及调整体位并进行固定的工作,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而目前也较为缺乏采用不同体位进行手术时都能够实现对头颈较好固定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包括床体,床体上设有翻身装置,翻身装置可将患者侧翻至任意角度并保持固定,床体的左侧设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下端连接有底座,第一圆环与床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一圆环的内侧设有圆板,本装置对应圆板设有角度固定装置,角度固定装置使得圆板难以绕其中心处自转,圆板与第一圆环之间通过两块相同的第一弧形板相连,第一弧形板所在圆对应的圆心角大于90°,第一弧形板的凹面与凸面均匀开设有数个球型槽且球型槽内均转动连接有球体,第一圆环的内侧壁、圆板的外侧壁对应球体开设有环形槽,球体伸入对应的环形槽内与其接触配合,球体能够在环形槽内滚动,第一弧形板不能够从第一圆环与圆板之间掉出,圆板的右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U型板的底部开设透气通孔,第一弧形板的板面沿其所在圆的半径方向开设长条通孔,长条通孔内沿第一弧形板的半径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配合安装第一滑块,长条通孔内均穿过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对应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均与圆板同心,两块第二弧形板的凹面均朝向圆板的中心线,圆板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轴承连接有横管,横管的左部外侧壁设有防滑层,横管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外端均连接并连通有套管,套管的内侧壁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数条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对应第二滑槽的一侧均通过拉簧固定连接,同一套管内的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外端与对应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第一杆体的内端均开设斜面,横管的内侧壁左部开设内螺纹,横管内设有横向的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左部外侧壁设有防滑层,第二杆体的右部为尖端朝右的圆锥面,第二杆体右部的圆锥面可与第一杆体的内端斜面相配合,第二杆体的左部外侧开设外螺纹,第二杆体与横管之间螺纹配合连接,第二杆体的左侧壁横向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第一螺纹通孔内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栓,第一凹槽的底部对应第一螺纹通孔开设有第一螺纹盲孔,第一螺栓能够同时与第一螺纹通孔、第一螺纹盲孔配合连接,床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对应人体四肢安装有数个四肢固定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翻身装置包括数组推动结构,床体的床板顶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凹面开设有数个长条形的第五凹槽,所有第五凹槽沿左右方向均匀设置,第五凹槽内均设有一组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一根电动滑轨,第五凹槽的底部安装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上配合安装两个电动滑块,两个电动滑块均可单独沿电动滑轨前后滑动,电动滑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铰接连接有斜向的推杆,推杆的外侧均包裹有弹性层,两根支撑杆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面铰接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上端与对应的推杆的下侧表面铰接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角度固定装置包括配重块,圆板的下部开设内腔且内腔中安装有配重块。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角度固定装置包括数根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圆环的内侧壁环形均匀开设有数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环形槽错开,第二凹槽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活动杆朝向第一圆环中心处的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外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弹性摩擦片。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四肢固定装置包括矩形块,矩形块的外侧连接有魔术贴绑带,矩形块的顶部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三凹槽,床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均沿左右方向均匀开设有数个第二螺纹通孔,矩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能够与第二螺纹通孔配合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套管与横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套管的内端外侧壁固定套装有安装环,安装环的前侧壁环形均匀开设数个第三螺纹通孔且第三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栓,横管的外侧壁对应第三螺纹通孔环形均匀开设有数个第二螺纹盲孔,手拧螺栓可同时与第三螺纹通孔、第二螺纹盲孔配合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一连杆与第二弧形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一弧形板所在圆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二十度。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横管与第二杆体之间的配合螺纹的螺距与第一螺纹盲孔内的螺纹螺距不相等。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所述的U型板的内侧面配合连接有软垫。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翻身装置将患者侧翻至指定角度后并保持固定,接着将患者的四肢通过四肢固定装置固定,且使得用户的头部枕于U型板的内侧,脖颈部位位于两块第二弧形板之间并悬空,接着转动横管,横管通过第一杆体带动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旋转,由于第一弧形板与第一圆环、圆板之间均通过球体滚动连接,摩擦力较小,圆板难以自转,又第一弧形板的圆心角均大于九十度,因此即使当患者的体位为脸部朝下需要将两块第一弧形板运动至圆板上侧以夹紧后脖颈时,圆板也不会掉落(U型板上开设的透气通孔使得用户脸部朝下时也不会影响正常呼吸),直至两块第二弧形板旋转至对准患者后脖颈的位置,接着一手固定横管,一手拧动第二杆体,第二杆体向左运动逐渐远离横管,由于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斜面配合,拉簧拉动第一杆体逐渐伸入横管内,第一连杆在长条通孔内沿第一滑槽移动,且第一杆体与第一连杆带动两块第二弧形板逐渐夹紧患者的后脖颈处,第二杆体左移的行程越多,第一杆体伸入横管内的长度越长,两块第二弧形板将患者的后脖颈处夹的更紧从而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调节好对患者脖颈处的夹紧力度之后,将第一螺栓的右端拧入第一螺纹盲孔内从而将横管固定,使得横管不能够转动,从而实现第二弧形板位置的确定以固定患者的头颈部位,当患者手术完毕后,使第二杆体向右移动从而将两个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床体(1)上设有翻身装置,翻身装置可将患者侧翻至任意角度并保持固定,床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圆环(2),第一圆环(2)的下端连接有底座,第一圆环(2)与床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一圆环(2)的内侧设有圆板(3),本装置对应圆板(3)设有角度固定装置,角度固定装置使得圆板(3)难以绕其中心处自转,圆板(3)与第一圆环(2)之间通过两块相同的第一弧形板(6)相连,第一弧形板(6)所在圆对应的圆心角大于90°,第一弧形板(6)的凹面与凸面均匀开设有数个球型槽且球型槽内均转动连接有球体(4),第一圆环(2)的内侧壁、圆板(3)的外侧壁对应球体(4)开设有环形槽(5),球体(4)伸入对应的环形槽(5)内与其接触配合,球体(4)能够在环形槽(5)内滚动,第一弧形板(6)不能够从第一圆环(2)与圆板(3)之间掉出,圆板(3)的右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7),U型板(7)的底部开设透气通孔(8),第一弧形板(6)的板面沿其所在圆的半径方向开设长条通孔(9),长条通孔(9)内沿第一弧形板(6)的半径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内配合安装第一滑块(11),长条通孔(9)内均穿过有第一连杆(12),第一连杆(12)与对应的第一滑块(1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12)的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弧形板(13),第二弧形板(13)均与圆板(3)同心,两块第二弧形板(13)的凹面均朝向圆板(3)的中心线,圆板(3)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内轴承连接有横管(15),横管(15)的左部外侧壁设有防滑层,横管(15)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16),第二通孔(16)的外端均连接并连通有套管(17),套管(17)的内侧壁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数条第二滑槽(18),第二滑槽(18)内均配合安装第二滑块(19),第二滑块(19)与对应第二滑槽(18)的一侧均通过拉簧(20)固定连接,同一套管(17)内的第二滑块(1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21),第一杆体(21)的外端与对应第一连杆(12)固定连接,第一杆体(21)的内端均开设斜面,横管(15)的内侧壁左部开设内螺纹,横管(15)内设有横向的第二杆体(22),第二杆体(22)的左部外侧壁设有防滑层,第二杆体(22)的右部为尖端朝右的圆锥面,第二杆体(22)右部的圆锥面可与第一杆体(21)的内端斜面相配合,第二杆体(22)的左部外侧开设外螺纹,第二杆体(22)与横管(15)之间螺纹配合连接,第二杆体(22)的左侧壁横向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23),第一螺纹通孔(23)内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栓(25),第一凹槽(14)的底部对应第一螺纹通孔(23)开设有第一螺纹盲孔(24),第一螺栓(25)能够同时与第一螺纹通孔(23)、第一螺纹盲孔(24)配合连接,床体(1)的顶部前后两侧对应人体四肢安装有数个四肢固定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床体(1)上设有翻身装置,翻身装置可将患者侧翻至任意角度并保持固定,床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圆环(2),第一圆环(2)的下端连接有底座,第一圆环(2)与床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一圆环(2)的内侧设有圆板(3),本装置对应圆板(3)设有角度固定装置,角度固定装置使得圆板(3)难以绕其中心处自转,圆板(3)与第一圆环(2)之间通过两块相同的第一弧形板(6)相连,第一弧形板(6)所在圆对应的圆心角大于90°,第一弧形板(6)的凹面与凸面均匀开设有数个球型槽且球型槽内均转动连接有球体(4),第一圆环(2)的内侧壁、圆板(3)的外侧壁对应球体(4)开设有环形槽(5),球体(4)伸入对应的环形槽(5)内与其接触配合,球体(4)能够在环形槽(5)内滚动,第一弧形板(6)不能够从第一圆环(2)与圆板(3)之间掉出,圆板(3)的右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7),U型板(7)的底部开设透气通孔(8),第一弧形板(6)的板面沿其所在圆的半径方向开设长条通孔(9),长条通孔(9)内沿第一弧形板(6)的半径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内配合安装第一滑块(11),长条通孔(9)内均穿过有第一连杆(12),第一连杆(12)与对应的第一滑块(1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12)的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弧形板(13),第二弧形板(13)均与圆板(3)同心,两块第二弧形板(13)的凹面均朝向圆板(3)的中心线,圆板(3)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内轴承连接有横管(15),横管(15)的左部外侧壁设有防滑层,横管(15)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16),第二通孔(16)的外端均连接并连通有套管(17),套管(17)的内侧壁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数条第二滑槽(18),第二滑槽(18)内均配合安装第二滑块(19),第二滑块(19)与对应第二滑槽(18)的一侧均通过拉簧(20)固定连接,同一套管(17)内的第二滑块(1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21),第一杆体(21)的外端与对应第一连杆(12)固定连接,第一杆体(21)的内端均开设斜面,横管(15)的内侧壁左部开设内螺纹,横管(15)内设有横向的第二杆体(22),第二杆体(22)的左部外侧壁设有防滑层,第二杆体(22)的右部为尖端朝右的圆锥面,第二杆体(22)右部的圆锥面可与第一杆体(21)的内端斜面相配合,第二杆体(22)的左部外侧开设外螺纹,第二杆体(22)与横管(15)之间螺纹配合连接,第二杆体(22)的左侧壁横向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23),第一螺纹通孔(23)内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栓(25),第一凹槽(14)的底部对应第一螺纹通孔(23)开设有第一螺纹盲孔(24),第一螺栓(25)能够同时与第一螺纹通孔(23)、第一螺纹盲孔(24)配合连接,床体(1)的顶部前后两侧对应人体四肢安装有数个四肢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身装置包括数组推动结构,床体(1)的床板顶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凹槽(27),弧形凹槽(27)的凹面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李秀芬李俊艳董亚楠贾昊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