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66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包括架体、前面板、后面板、产卵板、收卵盒和引诱剂盒,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设在架体前后两端,前面板和后面板上相对应设有产卵板插口;所述的产卵板从前面板的产卵板插口插入,插到后面板的产卵板插口上,所述的收卵盒和引诱剂盒依次设在架体下部。黑水虻一般选择较为干燥的缝隙进行产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下两层相邻的产卵板之间即可产生一定的缝隙,黑水虻会爬到产卵板之间,将卵产到产卵板的缝隙中,收集满虫卵后,从下至上将产卵板依次抽出,楔形铲板将产卵板上下表面的虫卵刮落到下方的收卵盒内,取出收卵盒完成对虫卵的收集,收卵效率高,方便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产卵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畜禽粪便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由于黑水虻的经济价值较大,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开始规模养殖黑水虻,黑水虻虫卵的收集是水虻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常用的黑水虻虫卵收集方法采用两块木板叠加,木板之间通过钉图钉或垫木片的方式形成缝隙,为黑水虻提供产卵空间,木板上产到一定数量的卵后需要将每个木板依次取下,通过刮刀或毛刷将木板上的虫卵刮下进行收集。以上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图钉或垫木片的高度很难统一和确定,影响木板之间的间隙从而会影响黑水虻产卵的效果;对每一个木板进行人工刮卵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对于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来说,工作量巨大,影响效益。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黑水虻产卵的结构简单、取卵效率高、产卵效果更好的产卵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包括架体、前面板、后面板、产卵板、收卵盒和引诱剂盒,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设在架体前后两端,架体内部上下贯通;前面板和后面板上相对应设有产卵板插口;所述的产卵板插口等距阵列设置;所述的产卵板从前面板的产卵板插口插入,插到后面板的产卵板插口上,即产卵板两端分别搭在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产卵板插口上;所述的收卵盒和引诱剂盒依次设在架体下部,位于产卵板下方。所述的产卵板插口的尺寸与产卵板横截面相同,尽量做到没有缝隙。>前面板的产卵板插口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楔形铲板。所述的前面板下部依次设有收卵盒插口和引诱剂插口,收卵盒插口内设有滑道,所述的滑道设在架体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的收卵盒从收卵盒插口插入;所述的引诱剂盒从引诱剂插口插入,架体底板相当于引诱剂盒的滑道,所述的收卵盒位于引诱剂盒上方。面板上,上下相邻的两个产卵板插口的间距为2-3mm,即上下相邻的两个产卵板的缝隙间距为2-3mm;左右相邻的两个产卵板插口的间距不小于1cm,即左右相邻的两个产卵板的间距不小于1cm,黑水虻可以爬进竖向的缝隙,到内部进行产卵。所述的前面板与后面板的产卵板插口之间设有托板,所述的托板设在每个产卵板插口的下边缘中间位置,对产卵板起到承托和限位的作用,防止在向外抽拉产卵板的过程中产卵板发生上下晃动,避免产卵板上的虫卵受到挤压造成破坏。所述的收卵盒和引诱剂盒的外端面设有拉环,方便拉拽收卵盒和引诱剂盒。所述的引诱剂盒上设有网盖,防止黑水虻到引诱物中产卵。所述的架体下部设有万向轮。作为优选,所述的架体下部设有限位脚,上层架体的限位脚插在下层架体的上部进行叠加。本技术工作原理:根据黑水虻的产卵习性:黑水虻雌成虫集中产卵,产卵场所的选择受食物信息的诱导,因此可以利用饵料诱集黑水虻成虫在固定区域产卵,黑水虻并不会将卵直接产于食料或暴露的表面上,而是选择较为干燥的缝隙进行产卵。因此,前面板和后面板上横向和纵向等距阵列设置的产卵板插口为产卵板提供支撑固定的作用,前面板和后面板上的产卵板插口相对设置,将数个产卵板从前面板的产卵板插口插入,插到后面板的产卵板插口上,上下两层相邻的产卵板之间即可产生一定的缝隙,该缝隙间距一般在2-3mm左右;引诱剂盒中放入禽畜粪便或生活垃圾等引诱物质,盖上网盖,将引诱剂盒插入引诱剂插口,吸引黑水虻靠近,黑水虻会爬到产卵板之间,将卵产到产卵板的缝隙中,粘附在产卵板上下表面。一段时间后,产卵板上收集满虫卵后,将收卵盒插入收卵盒插口,从下至上将产卵板依次抽出,产卵板在抽出过程中,前面板上产卵板插口处设置的楔形铲板将产卵板上下表面的虫卵刮落,虫卵落入到下方的收卵盒内;抽出全部产卵板后,再将产卵板插回产卵板插口供下一次产卵使用;取出收卵盒完成对虫卵的收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产卵板间隙固定,保证产卵效果;使用操作方便快捷,收卵效率高,方便重复使用;适用于大规模黑水虻养殖,降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架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局部前面板楔形铲板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引诱剂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架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叠加架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架体结构示意图;1、架体2、前面板3、后面板4、产卵板5、收卵盒6、引诱剂盒7、产卵板插口8、楔形铲板9、收卵盒插口10、引诱剂插口11、滑道12、拉环13、网盖14、万向轮15、限位脚16、虫卵17、托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包括架体1、前面板2、后面板3、产卵板4、收卵盒5和引诱剂盒6,所述的前面板2和后面板3分别设在架体1前后两端,架体1内部上下贯通;前面板2和后面板3上相对应设有产卵板插口7;所述的产卵板插口7等距阵列设置;所述的产卵板4从前面板2的产卵板插口7插入,插到后面板3的产卵板插口7上,即产卵板4两端分别搭在前面板2和后面板3的产卵板插口7上,两端并保持水平;所述的收卵盒5和引诱剂盒6依次设在架体1下部,位于产卵板4下方。所述的产卵板4可以采用木板、合成板或PVC板等,规格可以是20-30cm(长)*4-6cm(宽)*1-2cm(厚),架体1、前面板2和后面板3可以采用钢材或铝合金等坚硬不易变形的材质,前面板2和后面板3具有一定的厚度,防止形变。所述的产卵板插口7的尺寸与产卵板4横截面相同,尽量做到没有缝隙,有利于将产卵板4的虫卵刮干净。前面板2的产卵板插口7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楔形铲板8,有利于将产卵板4的虫卵刮干净,同时减小刮的过程中对虫卵的损伤。所述的前面板2下部依次设有收卵盒插口9和引诱剂插口10,收卵盒插口9内设有滑道11,所述的滑道11设在架体1两侧的内壁上,对收卵盒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的收卵盒5从收卵盒插口9插入;所述的引诱剂盒6从引诱剂插口10插入,架体1底板相当于引诱剂盒6的滑道,所述的收卵盒5位于引诱剂盒6上方。面板上,上下相邻的两个产卵板插口7的间距为2-3mm,即上下相邻的两个产卵板4的缝隙间距为2-3mm,该间距能使黑水虻将卵产到产卵板4上,又不能爬到缝隙内;左右相邻的两个产卵板插口7的间距不小于1cm,即左右相邻的两个产卵板4的间距不小于1cm,黑水虻可以爬进竖向的缝隙,到内部进行产卵。所述的收卵盒5和引诱剂盒6的外端面设有拉环12,方便拉拽收卵盒5和引诱剂盒6。所述的引诱剂盒6上设有网盖13,防止黑水虻到引诱剂盒6的引诱物中产卵。所述的架体1下部设有万向轮14,方便移动和搬运。本技术工作原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前面板、后面板、产卵板、收卵盒和引诱剂盒,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设在架体前后两端,架体内部上下贯通;前面板和后面板上相对应设有产卵板插口;所述的产卵板插口等距阵列设置;所述的产卵板从前面板的产卵板插口插入,插到后面板的产卵板插口上;所述的收卵盒和引诱剂盒依次设在架体下部,位于产卵板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前面板、后面板、产卵板、收卵盒和引诱剂盒,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设在架体前后两端,架体内部上下贯通;前面板和后面板上相对应设有产卵板插口;所述的产卵板插口等距阵列设置;所述的产卵板从前面板的产卵板插口插入,插到后面板的产卵板插口上;所述的收卵盒和引诱剂盒依次设在架体下部,位于产卵板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面板的产卵板插口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楔形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面板下部依次设有收卵盒插口和引诱剂插口,收卵盒插口内设有滑道,所述的滑道设在架体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的收卵盒从收卵盒插口插入;所述的引诱剂盒从引诱剂插口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产卵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柏明李音谢玉先隋正义刘丽娟许晶葛京源刘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国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