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框架、保护箱体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30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框架,保护框架围设形成容纳区域,容纳区域允许放置电池模组,保护框架具有朝向容纳区域的内壁面,内壁面上开设条形凹槽,条形凹槽沿保护框架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条形凹槽用于容置抑制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上述保护框架的保护箱体以及电池包。上述保护框架、保护箱体以及电池包,在保护框架朝向容纳区域的内壁面上开设用于容置抑制管路的条形凹槽,进而将抑制管路安装在避开电池模组的位置,使得整个保护框架、保护箱体以及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的紧凑,有效减小了电池包的整体体积。且由于抑制管路是安装在条形凹槽内部,有效避免了抑制管路和电池模组在各种工况下的碰撞现象,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框架、保护箱体以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安全
,特别是涉及保护框架、保护箱体以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电动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动车辆逐渐成为取代原有燃油车辆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此背景下,新能源电动车所用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电池包的体积和容量不断扩大。在提升续航里程的同时,也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风险和危害程度越来越大。目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风险已被广泛认为是限制新能源车辆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确保锂离子电池系统在外部作用或者内部触发进而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电池包外部、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已迫在眉睫。在一般的电池包中,通过向电池包内灌入灭火剂对热失控的电池包进行灭火、阻断及保护。然而,传统的电池包灭火工具没有考虑电池包的内部构造、电池单体热失控可能发生的特定区域、灭火药剂在电池包内的均匀性和针对性等问题,不能对热失控锂离子电池进行针对性灭火,导致灭火药剂用量大,灭火效率低,并且过量使用的灭火剂可能对其他功能正常的锂离子电池、甚至车身部件导致不良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架围设形成容纳区域,所述容纳区域允许放置电池模组,所述保护框架具有朝向所述容纳区域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沿所述保护框架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所述条形凹槽用于容置抑制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架围设形成容纳区域,所述容纳区域允许放置电池模组,所述保护框架具有朝向所述容纳区域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沿所述保护框架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所述条形凹槽用于容置抑制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架具有使用状态时的底侧面和顶侧面,所述条形凹槽靠近所述保护框架的所述顶侧面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凹槽开设于所述内壁面和所述顶侧面的拐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凹槽的截面呈矩形或者扇形,所述条形凹槽的截面能够包覆抑制管路的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架包括多段边框,多段所述边框顺次连接围设形成容纳区域,每段所述边框具有朝向所述容纳区域的内壁面,至少一段所述边框的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所述条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顺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围设形成所述容纳区域;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姜乃文张尧周兴才
申请(专利权)人: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