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19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平台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柱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动柱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平台的顶部,所述转动柱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有座椅,所述转轴与座椅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的位置铰接有液压缸。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角度调节,提升虚拟体验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体验椅不能调节高度与角度,体验椅运动单一,临场感不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虚拟现实
,具体为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在虚拟现实设备有了更多的应用,用户在视觉上拥有更真实的沉浸感,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影像和实体行为的仿真系统。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虚拟技术的迅速崛起,但是,现有虚拟现实设备大都停留在影像体验,缺少体验者身临其境的感受,用户体验椅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调节高度与角度的问题,体验椅运动单一,临场感不强,为此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具有多角度调节,提升虚拟体验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体验椅不能调节高度与角度,体验椅运动单一,临场感不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平台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柱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动柱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平台的顶部,所述转动柱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有座椅,所述转轴与座椅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的位置铰接有液压缸,所述转轴与座椅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的位置铰接有伸缩装置,所述转动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转轴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转动柱的左侧,所述转轴的左端套接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有与转轴顶部铰接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固定筒内壁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筒的外侧且与座椅的底部铰接。优选的,所述座椅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安全带,两个所述安全带分别用于固定腰部与腿部。优选的,所述转动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T形支撑杆,所述平台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T形支撑杆的底部延伸至环形槽的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T形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的内侧与转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T形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底部与环形槽的内底壁滚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座椅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扶手。优选的,所述转动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蜗杆的底端与轴承座的内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座椅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头枕与腰枕,所述头枕与腰枕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按摩凸起。(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液压缸的伸长与收缩,可拉动座椅绕与支撑板顶部的铰接点偏转,实现用户体验时上下偏转角度,进行上下晃动的体验,通过第二电机工作可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使得与其铰接的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通过转轴是转动实现座椅前后的偏转,进行左右晃动的体验,通过第一电机工作可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的转动使得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由第二锥齿轮可带动转动柱转动,通过转动柱使得位于座椅上的用户可转动三百六十度,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具有上下前后以及三百六十度的多角度调节,提升虚拟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体验椅不能调节高度与角度,体验椅运动单一,临场感不强的问题。2、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座椅角度的调节,可以带动缓冲杆,缓冲杆可以推拉滑板在固定筒内滑动,滑板滑动时推拉弹簧,由弹簧的弹力进行减震缓冲,提高体验舒适度,同时伸缩装置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3、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两个安全带的设置,可以对用户的腰部及腿部进行固定,保证在进行虚拟现实体验时的安全性。4、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T形支撑杆的设置,对转轴进行支撑,转动柱转动时T形支撑杆会跟随在环形槽的内部滑动,使得T形支撑杆一直对转轴进行支撑,在转轴转动时,通过弧形托板可以使得在支撑的同时不会影响转轴的转动。5、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滑轮的设置,提高T形支撑杆在环形槽内移动的顺畅度,可以降低T形支撑杆与环形槽之间的摩擦,提高T形支撑杆的使用寿命。6、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扶手方便用户放置手臂,提高使用便捷性。7、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轴承座的设置,对蜗杆的底端进行固定,使其转动更加稳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8、该虚拟现实体验装置,通过头枕、与腰枕按摩凸起提高座椅的舒适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伸缩装置示意图。图中:1、平台;2、转动柱;3、第一电机;4、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转轴;7、支撑板;8、座椅;9、液压缸;10、伸缩装置;101、固定筒;102、弹簧;103、滑板;104、缓冲杆;11、第二电机;12、蜗杆;13、蜗轮;14、安全带;15、T形支撑杆;16、环形槽;17、弧形托板;18、滑轮;19、扶手;20、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包括平台1,平台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柱2,平台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转动柱2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第一电机3工作可使得第一锥齿轮4转动,第一锥齿轮4的转动使得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转动,由第二锥齿轮5可带动转动柱2转动,通过转动柱2使得位于座椅8上的用户可转动三百六十度,进行全方位的体验,转动柱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平台1的顶部,转动柱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顶部铰接有座椅8,转轴6与座椅8之间且位于支撑板7的左侧的位置铰接有液压缸9,液压缸9的伸长与收缩,可拉动座椅8绕与支撑板7顶部的铰接点偏转,实现用户体验时上下偏转角度,转轴6与座椅8之间且位于支撑板7的右侧的位置铰接有伸缩装置10,伸缩装置10进行支撑与减震缓冲,提高舒适度,转动柱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12,转轴6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转动柱2的左侧,转轴6的左端套接有与蜗杆12啮合的蜗轮13,第二电机11工作可带动蜗杆12转动,蜗杆12转动使得与其铰接的蜗轮13转动,蜗轮13带动转轴6进行转动,通过转轴6是转动实现座椅8前后的偏转。进一步的,伸缩装置10包括有与转轴6顶部铰接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包括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柱(2),所述平台(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所述转动柱(2)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所述转动柱(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平台(1)的顶部,所述转动柱(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顶部铰接有座椅(8),所述转轴(6)与座椅(8)之间且位于支撑板(7)的左侧的位置铰接有液压缸(9),所述转轴(6)与座椅(8)之间且位于支撑板(7)的右侧的位置铰接有伸缩装置(10),所述转动柱(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12),所述转轴(6)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转动柱(2)的左侧,所述转轴(6)的左端套接有与蜗杆(12)啮合的蜗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包括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柱(2),所述平台(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所述转动柱(2)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所述转动柱(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平台(1)的顶部,所述转动柱(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顶部铰接有座椅(8),所述转轴(6)与座椅(8)之间且位于支撑板(7)的左侧的位置铰接有液压缸(9),所述转轴(6)与座椅(8)之间且位于支撑板(7)的右侧的位置铰接有伸缩装置(10),所述转动柱(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12),所述转轴(6)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转动柱(2)的左侧,所述转轴(6)的左端套接有与蜗杆(12)啮合的蜗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10)包括有与转轴(6)顶部铰接的固定筒(101),所述固定筒(1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02),所述弹簧(1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固定筒(101)内壁滑动连接的滑板(103),所述滑板(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104),所述缓冲杆(104)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筒(101)的外侧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