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80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其结构包括:底座和两个半筒状的半壳体,所述半壳体上设有用于漏水的镂空部,所述半壳体的一侧边缘通过转轴安装于底座上,两个半壳体的另一侧边缘通过螺栓相互固定,使两个半壳体对接成为筒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合成橡胶后处理设备‑挤压脱水机,具有排除脱出水完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耐腐蚀、漏水不漏胶、易拆卸、可在线清洗、方便再次安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压脱水机筒体,具体涉及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
技术介绍
挤压脱水机是合成橡胶后处理脱水过程中的重要生产设备,目前,挤压脱水机存在着排除脱出水的能力低下、制造安装工艺复杂、使用寿命短、维修频繁、排除脱出水部位漏胶严重、清洗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排除脱出水完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耐腐蚀、漏水不漏胶、易拆卸、方便清洗和再次安装的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包括底座和两个半筒状的半壳体,所述半壳体上设有用于漏水的镂空部,所述半壳体的一侧边缘通过转轴安装于底座上,两个半壳体的另一侧边缘通过螺栓相互固定,使两个半壳体对接成为筒状结构。所述半壳体包括半壳体主体、转臂和多根笼条,所述半壳体主体一侧边缘与转臂固定连接,所述转臂通过转轴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半壳体主体上设有开窗,多根笼条并排设置于开窗处,形成条状镂空部;所述半壳体主体为整体铸造结构。所述半壳体主体上设有沿筒体轴向布置的两个以上的开窗,所述笼条平行于筒体的轴向,在物料的行进方向上,两个以上开窗的笼条的间距从前至后依次减小。所述笼条为矩形条式结构,在相邻笼条的端部之间设有弹性隔板,所述笼条与弹性隔板交替排列并在周向上被压紧固定,所述弹性隔板包括弹性隔板主体板和与弹性隔板主体板相连的弹性隔板弹臂,弹性隔板弹臂与弹性隔板主体板之间设有夹角使得所述弹性隔板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所述开窗在筒体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笼条固定凹槽,所述笼条的端部和弹性隔板交替排列于所述笼条固定凹槽内,所述笼条固定凹槽的一端设有固定挡块,另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半壳体上侧圆周内壁夹有钝角,在笼条固定凹槽下方设有笼条压紧块,笼条压紧块上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贴合,笼条压紧块下侧面与笼条贴合,所述笼条压紧块通过筒体径向方向的螺栓与半壳体主体连接,并通过第一斜面施加于第二斜面的推力将笼条和弹性隔板压紧。所述笼条压紧块为梯形块结构。在所述半壳体主体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剪切板固定凹槽,剪切板嵌入所述剪切板固定凹槽中。本技术应用于合成橡胶后处理设备-挤压脱水机。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达到安装简单、结构稳固、排除脱出水彻底、拆卸方便、可在线清洗、易于清洗且清洗彻底、方便再次安装的目的,同时解决了挤压脱水机在使用过程中排除脱出水部位漏胶严重、清洗困难的问题,为用户节约大量维护成本及提高连续化产能。附图说明图1是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侧视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a)是第一弹性隔板的主视图,图3(b)是第一弹性隔板的侧视图;图4(a)是第二弹性隔板的主视图,图4(b)是第二弹性隔板的侧视图;图5(a)是第三弹性隔板的主视图,图5(b)是第三弹性隔板的侧视图;图6是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闭合状态示意图;图8是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定期清洗时对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其为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图2,分别为该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的侧视图和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所述筒体包括底座4和两个半筒状的半壳体1,所述半壳体1上设有用于漏水的镂空部,所述半壳体1的一侧边缘通过转轴3安装于底座4上,两个半壳体1的另一侧边缘通过螺栓相互固定,使两个半壳体1对接成为筒状结构。所述半壳体1在线状态能沿轴向左右开合。合成橡胶具有一定的粘着性,排除脱出水处笼条6长期使用后会有部分橡胶粘着在笼条6表面,需要定期清洗。以往清洗筒体排除脱出水部分,需要将挤压脱水机整体拆卸后才可清洗筒体,费时费力、延误生产,本技术可直接在工位上拆掉两件半壳体1一侧的螺栓,两件半壳体1的另一侧通过转轴3向左右两侧转动,将筒体分开,直接清洗,清洗完成后用螺栓连接两件半壳体1即可完成再次安装。所述半壳体1包括半壳体主体5、转臂2和多根笼条6,所述半壳体主体5一侧边缘与转臂2固定连接,所述转臂2通过转轴3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半壳体主体5上设有开窗,多根笼条6并排设置于开窗处,形成条状镂空部;所述半壳体主体5为整体铸造结构,解决了以往采用焊接式结构的挤压脱水机筒体造成的焊接工程量大,焊接应力难以完全消除的问题。所述半壳体主体5上设有沿筒体轴向布置的两个以上的开窗,所述笼条6平行于筒体的轴向,在物料的行进方向上,两个以上开窗的笼条6的间距从前至后依次减小。在脱水机物料行进方向上,从前至后压力逐渐增大,含水量降低,将笼条6设置为越往后方间距越小,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保证水分及时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半壳体主体5上设有六个开窗,其中第一个开窗和第二个开窗的笼条6间距相同,第三个开窗和第四个开窗的笼条6间距相同,均小于第一个开窗的笼条6间距,第五个开窗和第六个开窗的笼条6间距相同,均小于第三个开窗的笼条6间距。所述笼条6为矩形条式结构,在后期使用中,由于合成橡胶的脱出水有一定的腐蚀性,经常使焊缝处腐蚀严重,发生渗漏现象,维修费用较高。本技术中笼条6采用不锈钢材料,使筒体耐腐蚀,笼条6特有的矩形条式结构使筒体加工简单、安装方便、笼条组合同心度好、易于清洗,安装完成后可达到排除脱出水完全、漏水不漏胶的目的。在相邻笼条6的端部之间设有弹性隔板,所述笼条6与弹性隔板交替排列并在周向上被压紧固定,所述弹性隔板包括弹性隔板主体板和与弹性隔板主体板相连的弹性隔板弹臂,弹性隔板弹臂与弹性隔板主体板之间设有夹角使得所述弹性隔板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笼条6之间的间距大小可以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弹性隔板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第一个开窗和第二个开窗的笼条6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隔板7,所述第一弹性隔板7包括第一弹性隔板主体板701和与第一弹性隔板主体板701相连的第一弹性隔板弹臂702,如图3所示;第三个开窗和第四个开窗的笼条6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隔板8,所述第二弹性隔板8包括第二弹性隔板主体板801和与第二弹性隔板主体板801相连的第二弹性隔板弹臂802,如图4所示;第五个开窗和第六个开窗的笼条之间设有第三弹性隔板9,所述第三弹性隔板9包括第三弹性隔板主体板901和与第三弹性隔板主体板901相连的第三弹性隔板弹臂902,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弹性隔板弹臂702长度小于第二弹性隔板弹臂802长度,使得第一弹性隔板7的整体厚度小于第二弹性隔板8的整体厚度,第三弹性隔板主体板901的厚度大于第二弹性隔板主体板801的厚度,使得第三弹性隔板9弹性更强,在受压时能保持比第二弹性隔板8更大的整体厚度。所述弹性隔板(包括第一弹性隔板7、第二弹性隔板8和第三弹性隔板9)的材质为2Cr13不锈钢。所述开窗在筒体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笼条固定凹槽10,所述笼条6的端部和弹性隔板交替排列于所述笼条固定凹槽10内,所述笼条固定凹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底座(4)和两个半筒状的半壳体(1),所述半壳体(1)上设有用于漏水的镂空部,所述半壳体(1)的一侧边缘通过转轴(3)安装于底座(4)上,两个半壳体(1)的另一侧边缘通过螺栓相互固定,使两个半壳体(1)对接成为筒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底座(4)和两个半筒状的半壳体(1),所述半壳体(1)上设有用于漏水的镂空部,所述半壳体(1)的一侧边缘通过转轴(3)安装于底座(4)上,两个半壳体(1)的另一侧边缘通过螺栓相互固定,使两个半壳体(1)对接成为筒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体(1)包括半壳体主体(5)、转臂(2)和多根笼条(6),所述半壳体主体(5)一侧边缘与转臂(2)固定连接,所述转臂(2)通过转轴(3)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半壳体主体(5)上设有开窗,多根笼条(6)并排设置于开窗处,形成条状镂空部;所述半壳体主体(5)为整体铸造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体主体(5)上设有沿筒体轴向布置的两个以上的开窗,所述笼条(6)平行于筒体的轴向,在物料的行进方向上,两个以上开窗的笼条(6)的间距从前至后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对开式挤压脱水机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笼条(6)为矩形条式结构,在相邻笼条(6)的端部之间设有弹性隔板,所述笼条(6)与弹性隔板交替排列并在周向上被压紧固定,所述弹性隔板包括弹性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志郝长虹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