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稳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67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减压稳压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端固定设置有压帽,所述阀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弹簧、弹簧座、压盖和活塞,所述阀体下端固定设置有接头;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通道,所述活塞下端通过螺母固定设置有环形密封圈;所述压盖下端和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有气室,所述活塞内开设有通气小孔,所述通气小孔连通所述气室和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活塞上端延伸出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压盖抵触所述弹簧座;所述活塞上端和所述压盖之间形成有行程间隙,所述形成间隙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顶杆上。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减压性能好,压力稳定且能保证气体喷放有效时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稳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气体灭火系统的减压稳压装置。
技术介绍
减压阀(减压稳压装置),是一种能保证容器内高压气体(灭火剂)输入减压阀经减压后输出达到一定压力的阀、或高压气体(灭火剂)经减压后以恒压输出的阀。如附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的减压阀包括调节螺钉01、压帽02、弹簧03、活塞组件04(活塞04-1、O形密封圈04-2、活塞杆04-3、密封圈04-4、螺母04-5)、阀体05、接头组件06、压盖07、出气口通道08、阀门通道09、密封垫底010、进气口通道011;活塞组件04组装在阀体05内,活塞组件04中活塞04-1上有弹簧03,弹簧03上有压盖07;压帽02螺纹拧紧在阀体05上部,压帽02上有调节螺钉01,通过调节螺钉01下端抵紧压盖07,转动调节螺钉01抵紧压盖07来压缩弹簧03和活塞04-1;活塞04-1下有活塞杆04-3,通过螺纹连接;活塞杆04-3下端装有密封圈04-4,螺母04-5拼紧在活塞杆04-3下端螺纹;密封圈04-4与阀体05内孔形成阀门;密封垫010通过接头组件06螺纹拧紧在阀体05上压紧密封。这种减压阀的工作原理是:一般情况下阀门是开启的;当进气口通道011输入高压气体时,高压气体从进气口通道011经阀门通道09流向出气口通道08,当出气口通道08内气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活塞组件04中O形密封圈04-2密封作用下,气体推动活塞04-1压缩弹簧03上移,带动活塞杆04-3中密封圈04-4、螺母04-5上移关闭阀门;当气体从出气口通道08流出使出气口通道08内气体压力减少时,活塞组件04在弹簧03压力作用下下移打开阀门,形成气体流通-阀门关闭-阀门开启-气体流通循环进行;使出气口压力永远不超出所设定值,保持波动。但是,上述这种结构的减压阀存在以下的缺点:一、进气口通道011输入高压气体时,活塞组件04受到出气口通道08气体对活塞04-1和进气口通道高压气体对活塞杆04-3上密封圈04-4双重压力上移;1)出气口未达到设定压力值时,阀门关闭;2)关闭阀门,且容易锁死阀门,不管出气口通道08气体压力如何变化,阀门不再开启。二、打开关闭的阀门,需要一定强度的弹簧力,弹簧力越大,相应选用弹簧03簧丝越大,弹簧03簧丝越大弹簧03压缩距离就小,等于活塞组件04行程减少,同理气体流通通径就小,达不到气体喷放有效时间。三、减压出气口压力值越高,作用在活塞组件04上压力越大,弹簧选用强度就越大,实际上在一定条件内弹簧选用受到限定。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减压稳压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减压性能好,压力稳定且能保证气体喷放有效时间的减压稳压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活塞上与压盖密封接触形成气室,且气室通过活塞内的通气小孔与进气通道相通;当进气通道输入高压气体时,高压气体同时通过活塞内的通气小孔进入气室,由于气室为密封结构,其中的面积差会产生压迫活塞向下移动的作用力,等于增加弹簧向下作用力,可以使弹簧相应减少设定的弹簧力;弹簧力越小选用簧丝越小,簧丝越小弹簧压缩距离就大,压缩距离大等于活塞行程大,同理气体流通通径就大,能优化气体喷放有效时间。2)活塞采用顶杆驱动弹簧座移动的方式,使活塞和压盖之间预留了行程间隙,并在行程间隙内设置第二弹簧,用于配合第一弹簧提供弹簧力,在要达到同等弹簧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簧丝更小的第一弹簧,从而使减压稳压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巧。3)弹簧越小,相应与之配套的压帽、阀体形状就越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4)同样条件下簧丝选择用越小弹簧压缩距离越大,活塞行程越大,弹簧受力灵活,相对来说阀门灵敏度高。5)由于所选第一弹簧越小,压帽压紧第一弹簧间又有锥形卡座过渡,且与锥形卡座的锥面尖接触,转动压帽力就越轻,更方便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涉及的现有减压稳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阀体1,阀体1上端固定设置有压帽2,阀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弹簧3、弹簧座4、压盖5和活塞6,阀体1下端固定设置有接头7,接头7上开设有进气通道71,阀体1侧面开设有出气通道11,活塞6上下移动,用于连通或闭合进气通道71和出气通道11;进气通道71和出气通道11之间设置有阀门通道12,活塞6下端通过螺母9固定设置有环形密封圈8,活塞6向上移动时,环形密封圈8抵触阀门通道12进行密封。压盖5下端和活塞6之间形成有气室51,活塞6内开设有通气小孔61,通气小孔61连通气室51和进气通道71;活塞6上端延伸出顶杆62,顶杆62穿过压盖5抵触弹簧座4;活塞6上端和压盖5之间形成有行程间隙52,形成间隙5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53,第二弹簧53套设于顶杆62上。为了减小摩擦,压帽2和第一弹簧3之间设置有锥形卡座10,压帽2与锥形卡座10的锥面尖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阀门密封性的要求,本实施例中还存在众多密封圈,这些密封均于附图有所显示,但因为其结构和密封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故未在说明书中具体描述,但这不妨碍其成为本技术隐含的技术特征,特此说明。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压稳压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端固定设置有压帽,所述阀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弹簧、弹簧座、压盖和活塞,所述阀体下端固定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上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阀体侧面开设有出气通道,所述活塞上下移动,用于连通或闭合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通道,所述活塞下端通过螺母固定设置有环形密封圈,所述活塞向上移动时,所述环形密封圈抵触所述阀门通道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n所述压盖下端和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有气室,所述活塞内开设有通气小孔,所述通气小孔连通所述气室和所述进气通道;/n所述活塞上端延伸出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压盖抵触所述弹簧座;所述活塞上端和所述压盖之间形成有行程间隙,所述行程间隙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顶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稳压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端固定设置有压帽,所述阀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弹簧、弹簧座、压盖和活塞,所述阀体下端固定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上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阀体侧面开设有出气通道,所述活塞上下移动,用于连通或闭合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之间设置有阀门通道,所述活塞下端通过螺母固定设置有环形密封圈,所述活塞向上移动时,所述环形密封圈抵触所述阀门通道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维翁国栋沈云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安制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