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活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67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减压活塞阀,包括压帽、阀体和密封头,所述密封头设置于所述阀体一端,所述压帽设置于所述阀体另一端,所述压帽内部设置有通至所述阀体内部的空腔,所述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接的气腔,所述密封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进气口通道,所述阀体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出气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压盖、弹簧、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下端伸至所述进气口通道内,所述进气口通道在所述气腔的连接处向内收缩形成进气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进气孔配合形成可开闭的阀门,具有结构不易变形,压力稳定且能保证气体喷放有效时间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活塞阀
本技术涉及消防气体灭火
,具体涉及一种减压活塞阀。
技术介绍
活塞减压阀,是一种能保证容器内高压气体(灭火剂)输入减压阀经减压后输出达到一定压力或超出设定压力值时在弹簧力、高压气体作用下控制阀门的装置。常见的减压阀使用橡胶密封垫作为密封工具,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密封接触面变形的问题,导致输出的压力发生变化,且无法对输出的压力进行校正,同时这种减压阀组装较为不便,为了保证气体的流通面积,活塞组件内的活塞杆不能过大,但过小的活塞杆在剧烈动作中容易发生变形损坏,影响阀门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减压阀进行改进升级,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杆不易变形、压力稳定且能保证气体喷放有效时间的减压活塞阀。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压活塞阀,包括压帽、阀体和密封头,所述密封头设置于所述阀体一端,所述压帽设置于所述阀体另一端,所述压帽内部设置有通至所述阀体内部的空腔,所述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接的气腔,所述密封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进气口通道,所述阀体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出气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压盖、弹簧、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空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压盖、所述弹簧和所述活塞,所述活塞杆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下端伸至所述进气口通道内,所述进气口通道在所述气腔的连接处向内收缩形成进气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进气孔配合形成可开闭的阀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环形块和橡胶圈,所述环形块向下方延伸有三角形卡接块,使所述环形块受所述进气孔阻挡发生滑动时,所述橡胶圈能够被挤压向两侧张开。作为改进,所述环形块外圈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的直径,所述进气孔与所述进气口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斜面,所述环形块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缓冲斜面配合的卡接斜面,所述卡接斜面的倾斜角大于所述缓冲斜面的倾斜角。作为改进,所述压帽顶部设置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穿过所述压帽顶至所述压盖。作为改进,所述活塞杆底部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头。作为改进,所述压帽和所述阀体、所述活塞和所述阀体、所述密封头和所述阀体之间皆设置有密封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减压活塞阀将原本的橡胶密封圈配合密封结构改成了金属密封,但由于零件加工时有误差,不能起到很好的密封需求,所以增设橡胶密封圈辅助密封,通过可活动的环形块,在活塞杆上升时带动橡胶密封圈变形扩大起到二次密封的效果,保证了密封需求,且由于受力最强的位置由金属制的环形块代为承受,因此减少了长期使用时的形变,虽然形变减少,但剧烈运动时环形块还是有变形损坏的可能,因此在压帽处设置了调节螺钉,可以微调活塞组件的压力,来适应形变导致的误差,另外活塞杆底部用可拆卸的固定头进行固定,既可以方便安装,也能够用于环形块或橡胶密封圈损坏时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中a处的活塞阀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中a处的活塞阀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压帽1、阀体2和密封头3,密封头3设置于阀体2一端,压帽1设置于阀体2另一端,压帽1内部设置有通至阀体2内部的空腔4,空腔4的一部分在压帽1内,一部分在阀体2内,由于活塞组件8由空腔4卡接,若空腔4一体成型,会导致安装难度的增加,分体式设计减少了安装难度,阀体2内部还设置有与空腔4连接的气腔5,密封头3上设置有与气腔5连通的进气口通道6,阀体2一侧开设有与气腔5连通的出气口通道7,空腔4内设置有活塞组件8,活塞组件8包括压盖81、弹簧82、活塞83和活塞杆84,空腔4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压盖81、弹簧82和活塞83,活塞杆84上端与活塞83固定连接,活塞杆84下端伸至进气口通道6内,进气口通道6在气腔5的连接处向内收缩形成进气孔31,活塞杆84与进气孔31配合形成可开闭的阀门,活塞杆84上设置有滑动槽841,滑动槽841内设置有环形块842和橡胶圈843,环形块842向下方延伸有三角形卡接块844,使环形块842受进气孔31阻挡发生滑动时,橡胶圈843能够被挤压向两侧张开,通过环形块842的活动先进行一次密封,然后在活塞杆84上升时带动橡胶圈843变形扩大起到二次密封的效果,该设计也能减少活塞杆84形变的可能,活塞杆84形变的可能越小,活塞杆84即可设计的越细,气流的流通面积就越大,灭火效果也能够得到增加。环形块842外圈的直径大于进气孔31的直径,使环形块842能够先于橡胶圈843接触阀体2,并发生滑动,使橡胶圈843产生形变,起到二次密封的效果,进气孔31与进气口通道6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斜面311,环形块842外侧设置有与缓冲斜面311配合的卡接斜面312,卡接斜面312的倾斜角大于缓冲斜面311的倾斜角,该结构能够使环形块842和进气孔31的接触更加缓和,减少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压迫,减少形变的可能,且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加工误差,增加密封效果。压帽1顶部设置有调节螺钉9,调节螺钉9穿过压帽1顶至压盖81,虽然采取了多种结构设计减少活塞杆84形变的可能,但是长期使用时依旧有概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压力产生误差,这时调节螺钉9即可简单有效的改善这个问题。活塞杆84底部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头845,常规的活塞杆84结构设计不方便安装,因此改为可拆卸的固定头845,既可以方便安装,也能够用于环形块842或橡胶圈843损坏时的更换,延长产品寿命。压帽1和阀体2、活塞83和阀体2、密封头3和阀体2之间皆设置有密封条10,能够防止零部件之间的公差导致产品密封程度不足,增加整个阀门的密封能力,减少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压活塞阀,包括压帽、阀体和密封头,所述密封头设置于所述阀体一端,所述压帽设置于所述阀体另一端,所述压帽内部设置有通至所述阀体内部的空腔,所述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接的气腔,所述密封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进气口通道,所述阀体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出气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压盖、弹簧、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空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压盖、所述弹簧和所述活塞,所述活塞杆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下端伸至所述进气口通道内,所述进气口通道在所述气腔的连接处向内收缩形成进气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进气孔配合形成可开闭的阀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环形块和橡胶圈,所述环形块向下方延伸有三角形卡接块,使所述环形块受所述进气孔阻挡发生滑动时,所述橡胶圈能够被挤压向两侧张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活塞阀,包括压帽、阀体和密封头,所述密封头设置于所述阀体一端,所述压帽设置于所述阀体另一端,所述压帽内部设置有通至所述阀体内部的空腔,所述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接的气腔,所述密封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进气口通道,所述阀体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出气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压盖、弹簧、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空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压盖、所述弹簧和所述活塞,所述活塞杆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下端伸至所述进气口通道内,所述进气口通道在所述气腔的连接处向内收缩形成进气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进气孔配合形成可开闭的阀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环形块和橡胶圈,所述环形块向下方延伸有三角形卡接块,使所述环形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云奇董吉纲郑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安制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