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43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涉及液压挺柱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内套,内套内滑动安装有大柱塞,大柱塞内部滑动安装有小柱塞,同时小柱塞上开有与大柱塞与小柱塞构成的储油腔连通的通孔,设有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通管;大柱塞与小柱塞构成的腔体内还设有阀体,阀体的球头与通管的端口紧密接触,阀体与大柱塞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弹簧;壳体的端部密封安装有端盖,并构成进油腔,小柱塞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通槽;同时壳体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壳体通过壳体以及壳体端部密封安装的端盖构成,采用分体结构进行组装,便于进行安装,同时便于对液压挺柱的内部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
本技术属于液压挺柱
,特别是涉及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气门及其传动件之间在冷态下若无间隙或间隙过小,则在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气门及其传动件的受热膨胀,其往往会造成气门关闭不严,进而会造成发动机压缩和做功行程漏气而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发动机不能启动或气门与活塞发生撞击。现有技术中解决气门因热膨胀而关闭不严的方法通常是采用预留气门间隙,但由于气门间隙的存在,发动机在工作时又会产生冲击载荷及机械噪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人们在发动机气门机构中采用了液压挺柱,液压挺柱可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发动机机油来调节自身的长度,以补偿气门机构中的零部件由于热膨胀、磨损及制造误差等产生的E变化,从而可达到自动消除气门间隙的目的。现有的液压挺柱为整体结构,装配安装后不便于进行拆卸,不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壳体通过壳体以及壳体端部密封安装的端盖构成,采用分体结构进行组装,便于进行安装,同时便于对液压挺柱的内部进行维修,解决了现有的液压挺柱不便于维护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内套,所述内套内滑动安装有大柱塞,所述大柱塞内部滑动安装有小柱塞,同时小柱塞上开有与大柱塞与小柱塞构成的储油腔连通的通孔,设有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通管;所述大柱塞与小柱塞构成的腔体内还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的球头与通管的端口紧密接触,所述阀体与大柱塞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壳体的端部密封安装有端盖,并构成进油腔,所述小柱塞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通槽;同时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油道。进一步地,所述大柱塞与小柱塞均为圆柱状结构,同时大柱塞的内部设有腔体,所述小柱塞的内部设有油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与壳体的进油腔之间通过油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的内壁与大柱塞的外壁之间通过设有的密封环进行密封。进一步地,开有的所述通槽位于小柱塞的端口处。进一步地,所述阀体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一侧的锥形面中间设有球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外壳体通过壳体以及壳体端部密封安装的端盖构成,采用分体结构进行组装,便于进行安装,同时便于对液压挺柱的内部进行维修;小柱塞与大柱塞构成的腔体通过通管进行连通,现有的机油长时间的工作后易含有杂质,易造成连接通道的堵塞,通过设有的通管便于实现拆卸维护。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101-环槽,102-油道,2-内套,3-端盖,4-小柱塞,401-通槽,402-油腔,403-通孔,5-大柱塞,6-通管,7-阀体,701-球头,8-弹簧,9-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有内套2,内套2内滑动安装有大柱塞5,内套2的内壁与大柱塞5的外壁之间通过设有的密封环9进行密封,保证连接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泄漏影响液压挺柱内部的压力,大柱塞5内部滑动安装有小柱塞4,同时小柱塞4上开有与大柱塞5与小柱塞4构成的储油腔连通的通孔403,设有的通孔403内固定安装有通管6;大柱塞5与小柱塞4均为圆柱状结构,同时大柱塞5的内部设有腔体,小柱塞4的内部设有油腔402,圆柱状结构便于进行加工,同时设有的不同结构在配合的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密封连接;大柱塞5与小柱塞4构成的腔体内还设有阀体7,阀体7的球头与通管6的端口紧密接触,阀体7与大柱塞5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弹簧8;阀体7包括球头和盘体,盘体一侧的锥形面中间设有球头;设有的球头便于实现与通管6端口的密封连接,设有的锥形面便于油液流出;壳体1的端部密封安装有端盖3,并构成进油腔,小柱塞4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通槽401,开有的通槽401位于小柱塞4的端口处,有效的避免大柱塞5在伸缩的过程中,造成通槽401的堵塞,影响进油;同时壳体1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油道102;壳体1的外侧面上设有环槽101,环槽101与壳体1的进油腔之间通过油道102连通通过设有的环槽101有效的增加了进油的面积。外壳体通过壳体1以及壳体1端部密封安装的端盖3构成,采用分体结构进行组装,便于进行安装,同时便于对液压挺柱的内部进行维修;小柱塞4与大柱塞5构成的腔体通过通管6进行连通,现有的机油长时间的工作后易含有杂质,易造成连接通道6的堵塞,通过设有的通管6便于实现拆卸维护。液压挺柱刚开始工作时,由于小柱塞4的油腔402无油压,故挺柱大柱塞5未伸出,挺柱与气门间隙较大,气门产生短时异响;随着发动机的运转,在机油压力的作用下,油液通过环槽101中的油道进入小柱塞4腔内油腔402,油压继续增大,通过阀体7流入大柱塞5的腔体内,大柱塞5伸出,挺柱有效工作长度增加,气门间隙减小;由于挺柱内大柱塞5所产生的力较小,不能产生压缩气门弹簧的力量,所以当挺柱与气门间隙达到很小时,挺柱不再运动;同时又因挺柱内阀体7的作用,大柱塞腔体内油液不能迅速排出,使得大柱塞5保持在原位不动并维持原有长度形成刚性,从而推动气门打开,消除了气门异响。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内套(2),所述内套(2)内滑动安装有大柱塞(5),所述大柱塞(5)内部滑动安装有小柱塞(4),同时小柱塞(4)上开有与大柱塞(5)与小柱塞(4)构成的储油腔连通的通孔(403),设有的通孔(403)内固定安装有通管(6);/n所述大柱塞(5)与小柱塞(4)构成的腔体内还设有阀体(7),所述阀体(7)的球头与通管(6)的端口紧密接触,所述阀体(7)与大柱塞(5)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弹簧(8);/n所述壳体(1)的端部密封安装有端盖(3),并构成进油腔,所述小柱塞(4)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通槽(401);同时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油道(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内套(2),所述内套(2)内滑动安装有大柱塞(5),所述大柱塞(5)内部滑动安装有小柱塞(4),同时小柱塞(4)上开有与大柱塞(5)与小柱塞(4)构成的储油腔连通的通孔(403),设有的通孔(403)内固定安装有通管(6);
所述大柱塞(5)与小柱塞(4)构成的腔体内还设有阀体(7),所述阀体(7)的球头与通管(6)的端口紧密接触,所述阀体(7)与大柱塞(5)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弹簧(8);
所述壳体(1)的端部密封安装有端盖(3),并构成进油腔,所述小柱塞(4)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通槽(401);同时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开有与进油腔连通的油道(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琼琼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市广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