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户拼接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38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窗户拼接框,用于窗框或者连接窗框,包括本体、加强件、连接件本体包括内框架、外框架、隔热条;内框架、外框架均为矩形型材;在内框架的外侧、外框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隔热条的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在外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开口;加强件为型材,包括呈平面的第一侧面;连接件为横截面为U型的型材,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底板;连接件安装在开口内;并与外框架固定连接;加强件位于外框架的外侧;底板与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组件化设计,不仅方便拆装,保证强度及美观性,且可根据喜好及强度的需要配置加强件,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户拼接框
本技术属于装修装饰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窗户拼接框。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房间的采光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普通住房的窗户还是高层大厦的窗户都越来越大,使窗户与房体面积的比例在不断增大;随着窗户尺寸的变大,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及安全性,窗框的强度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要求窗户必须使用加强中梃和或加强拼管等型材。现有加强中梃及加强拼管形状单一,而且无法配套更换加强框形状及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窗户拼接框,为组件化设计,不仅方便拆卸,保证强度及美观性,且可根据喜好及强度的需要配置加强件,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窗户拼接框,用于窗框或者连接窗框,包括本体、加强件、连接件;所述本体包括内框架、外框架、隔热条;所述内框架、所述外框架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所述外框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隔热条的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外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加强件为型材,包括呈平面的第一侧面;所述连接件为横截面为U型的型材,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底板;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外侧;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开口连接适配;所述外框架还包括左右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其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板对应固定连接。优选的,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及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对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通过螺钉连接各所述第一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优选的,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组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通过螺钉连接各所述第三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四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加强件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开口安装适配,且包括多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开口,其贯穿所述外框架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外框架的两端的内侧;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外框架长度延伸,与所述开口安装适配。在一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固连为一体的外压线,其内侧与玻璃连接,外侧与所述第一侧面抵接;所述内框架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三侧板,在其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卡槽,用于连接内压线。在一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其为凸出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所述内框架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三侧板,在其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部,其为凸出所述第三侧板的结构;各所述第一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用于位于两侧的所述窗框的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窗户拼接框包括通过隔热条连接的内框架与外框架、加强件及连接件;加强件位于外框架的外侧,通过连接件与加强件连接;且连接件与外框架的连接及连接件与加强件的连接分别进行,使加强件与外框架的连接及拆卸都更加的方便;进而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加强件满足不同外观爱好及强度的需要,提高窗户拼接框的美观性;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窗户拼接框的一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窗户拼接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窗户拼接框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窗户拼接框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窗户拼接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的窗户拼接框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框架;2、外框架;3、隔热条;4、连接件;5、加强件;6、内压线;7、玻璃;8、窗框;11、第一卡槽;12、第三侧板;13、第三卡槽;14、第二定位部;21、第二卡槽;22、外压线;23、第二侧板;24、开口;25、第一定位部;41、第一侧板;42、底板;51、第一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至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本技术的一种窗户拼接框包括本体连接件4、加强件5;本体包括内框架1、外框架2、隔热条3;外框架2、内框架1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在内框架1的外侧、外框架2的内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与隔热条3的两端卡接适配的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21;隔热条3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11与对应的第二卡槽21内,连接内框架1与外框架2;在外框架2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24。连接件4为横截面为U型的型材,其与开口24安装适配,包括两左右相对的第一侧板41、底板42;连接件4安装在开口24中;两个第一侧板41与外框架2固定连接。加强件5包括呈平面的第一侧面51;底板42与第一侧面51抵接且与加强件5固定连接。外框架2通过连接件4与加强件5固定连接,通过加强件5加强窗户拼接框的强度。本技术通过将窗户拼接框组件化设计,且连接件4与外框架2、连接件4与加强件5分别连接使窗户拼接框的组装及拆卸更加方便。若设计不同外观及尺寸的加强件5,则可根据客户不同的外观喜好及强度需求配置加强件5,通过方便的拆卸更换不同需求的加强件5,满足顾客的外观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另外,通过配置不同尺寸的加强件5满足不同强度的需求,无需各种强度开模生产,降低成本。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一种窗户拼接框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及图3,在外框架2上设置有多个开口24;相应的,连接件4包括多个,其分别安装在各开口24中。外框架2包括两个左右相对的第二侧板23,其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41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在两个第二侧板23上与两个第一侧板41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各第一通孔与对应的第二通孔螺钉连接,使第二侧板23与对应的第一侧板41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两个第二侧板2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压线22,其与外框架2固连为一体,其内侧与玻璃7连接,外侧与开口24平齐。优选的,底板42与开口24平齐,与第一侧面51抵接并固定连接;外压线22的外侧与第一侧面51抵接。优选的,在底板42上及第一侧面51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三通孔及第四孔;底板42与加强件5通过螺钉连接第三通孔与对应的第四孔而固定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户拼接框,用于窗框或者连接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其包括内框架、外框架、隔热条;所述内框架、所述外框架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所述外框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隔热条的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外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开口;/n加强件,其为型材,包括呈平面的第一侧面;/n连接件,其为横截面为U型的型材,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底板;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外侧;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户拼接框,用于窗框或者连接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包括内框架、外框架、隔热条;所述内框架、所述外框架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所述外框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隔热条的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外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开口;
加强件,其为型材,包括呈平面的第一侧面;
连接件,其为横截面为U型的型材,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底板;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外侧;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户拼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开口连接适配;所述外框架还包括左右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其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板对应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户拼接框,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及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对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通过螺钉连接各所述第一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户拼接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组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孔;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华张业华赵现常李珍源姜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德才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