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35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包括两垫梁,两垫梁水平间隔设置且两垫梁相互平行,在两垫梁之间设有连接梁,连接梁水平设置且与两垫梁垂直,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垫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在垫梁上的位置与连接梁对应,并在中心立柱两侧的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支撑立柱,从而在每个支撑立柱与对应中心立柱之间形成夹缝,该夹缝的宽度等于平面桁架的宽度;每根支撑立柱外侧和对应垫梁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杆,第一斜撑杆的一端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垫梁固定连接。该拼装置占地空间小,拼装方便,可直接在跨内完成平面桁架的拼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
技术介绍
桁架在钢结构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盖(屋架等)、吊车梁(即吊车桁架)、车站及桥梁等工程。常用钢桁架作为承重结构的主要构件,钢桁架中最常采用的是平面桁架,它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其受力实质是格构式的梁。钢桁架与实腹式的钢梁相比较,其特点是以弦杆代替翼缘和以腹杆代替腹板,而在各节点处通过节点板(或其它零件)用焊缝或其它连接将腹杆和弦杆互相连接;也可直接将各杆件互相焊接连接。这样,平面桁架整体受弯时的弯矩表现为上、下弦杆的轴心受压和受拉,剪力则表现为各腹杆的轴心受压或受拉。从而平面桁架结构具有用料少、自身重量轻、韧性塑性好、承重能力强及便于工厂制造、工地拼装等优点。平面桁架,特别是大跨度的平面桁架,一般都采用分段运输,现场地面拼装,然后再进行吊装的方法施工。桁架地面拼装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包括拼装场地处理、拼装胎架设置及桁架拼装施工。传统的地面拼装采用的是卧式拼装胎架进行拼装,卧式拼装时,为避免仰焊、立焊而影响焊接质量,焊接完成一面后必须采用吊车对桁架进行翻面以对桁架另一面进行焊接;同时,卧式拼装胎架占地空间大,需在跨外增加场地进行拼装,然后采用吊车将拼装完成的桁架转运至跨内,再进行吊装,转运至跨内,需另外增加场地及放置胎架来堆放桁架,对于施工现场存在场地有限或吊车紧张的情况时,就无法采用上述卧式拼装胎架进行地面拼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该拼装装置占地空间小,拼装方便,可采用该拼装装置直接在跨内进行拼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包括两垫梁,两垫梁水平间隔设置且两垫梁相互平行,在两垫梁之间设有连接梁,连接梁水平设置且与两垫梁垂直,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垫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在垫梁上的位置与连接梁对应,并在中心立柱两侧的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支撑立柱,从而在每个支撑立柱与对应中心立柱之间形成夹缝,该夹缝的宽度等于平面桁架的宽度;每根支撑立柱外侧和对应垫梁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杆,第一斜撑杆的一端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垫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支撑立柱和第一斜撑杆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并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垫梁上设有多组与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对应的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所有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沿垫梁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具有一定长度,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栓孔和对应的第三螺栓孔以将第一连接板和垫梁固定,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和对应的第四螺栓孔以将第二连接板和垫梁固定,从而将支撑立柱和第一斜撑杆固定在垫梁上,并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垫梁上的固定位置以调节支撑立柱与中心立柱之间的距离,从而用于拼装不同宽度的平面桁架。进一步地,两垫梁外侧分别设有一平衡梁,平衡梁水平设置且与对应的垫梁固定连接,平衡梁与垫梁固定位置与中心立柱对应,从而使得两平衡梁和连接梁位于同一条直线;并在中心立柱和平衡梁之间设有第二斜撑杆,第二斜撑杆一端与中心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衡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连接梁两端通过第三连接板固定在垫梁上,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设置在垫梁上,并在第三连接板上设有若干第五螺栓孔,在连接梁上设有与第五螺栓孔对应的第六螺栓孔,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五螺栓孔和第六螺栓孔以将第三连接板和连接梁固定连接,从而将连接梁和垫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连接梁和中心立柱之间设有第三斜撑杆,第三斜撑杆一端与连接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立柱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三斜撑杆上端通过第四连接板固定在中心立柱上,所述第四连接板固定设置在中心立柱上,第四连接板上设有若干第七螺栓孔,在第三斜撑杆上设有与第七螺栓孔对应的第八螺栓孔,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七螺栓孔和第八螺栓孔以将第三斜撑杆和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三斜撑杆和中心立柱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可调式立式拼装胎架,占地空间小,可在跨内对平面桁架进行地面拼装,提高了安装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现场卧式拼装胎架,减少拼装过程中需对桁架进行翻面的步骤,节约现场吊车及拼装场地,且拼装时可一次放置两榀平面桁架进行同时拼装,提高现场桁架的拼装效率;并且该立式拼装胎架结构稳定,用材少,成本低,可重复周转使用。2、本技术可通过调节支撑立柱和中心立柱之间的距离用于拼装不同宽度的平面桁架,提高了立式拼装胎架的使用范围,进而提高了立式拼装胎架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垫梁;2-平衡梁;3-连接梁;4-第三斜撑杆;5-第二斜撑杆;6-中心立柱;7-支撑立柱;8-第一斜撑杆;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第三连接板;12-平面桁架A;13-平面桁架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包括两垫梁1,两垫梁1水平间隔设置且两垫梁1相互平行,在两垫梁1之间设有连接梁3,连接梁3水平设置且与两垫梁1垂直,连接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垫梁1的中部连接;两垫梁1上分别竖直设有中心立柱6,所述中心立柱6在垫梁1上的位置与连接梁3对应,并在中心立柱6两侧的垫梁1上分别竖直设有支撑立柱7,从而在每个支撑立柱7与对应中心立柱6之间形成夹缝,该夹缝的宽度等于平面桁架的宽度;每根支撑立柱7外侧和对应垫梁1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杆8,第一斜撑杆8的一端与支撑立柱7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垫梁1连接。采用该立式拼装胎架进行拼装时,根据平面桁架的长度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立式拼装胎架进行拼装,拼装时,将分段平面桁架放置在中心立柱和支撑立柱之间的夹缝内,然后进行焊接将分段平面桁架拼装成平面桁架即可。具体实施时,支撑立柱7和第一斜撑杆8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并在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垫梁1上设有多组与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对应的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所有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沿垫梁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具有一定长度,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栓孔和对应的第三螺栓孔以将第一连接板9和垫梁1固定,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和对应的第四螺栓孔以将第二连接板10和垫梁1固定,从而将支撑立柱7和第一斜撑杆8固定在垫梁1上,并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在垫梁1上的固定位置以调节支撑立柱7与中心立柱6之间的距离,从而用于拼装不同宽度的平面桁架。这样,就可以移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固定位置,调节夹缝之间的宽度,从而应用于不同宽度的平面桁架的拼装,提高了立式拼装胎架的适用范围,使其可重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垫梁,两垫梁水平间隔设置且两垫梁相互平行,在两垫梁之间设有连接梁,连接梁水平设置且与两垫梁垂直,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垫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在垫梁上的位置与连接梁对应,并在中心立柱两侧的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支撑立柱,从而在每个支撑立柱与对应中心立柱之间形成夹缝,该夹缝的宽度等于平面桁架的宽度;每根支撑立柱外侧和对应垫梁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杆,第一斜撑杆的一端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垫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垫梁,两垫梁水平间隔设置且两垫梁相互平行,在两垫梁之间设有连接梁,连接梁水平设置且与两垫梁垂直,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垫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在垫梁上的位置与连接梁对应,并在中心立柱两侧的垫梁上分别竖直设有支撑立柱,从而在每个支撑立柱与对应中心立柱之间形成夹缝,该夹缝的宽度等于平面桁架的宽度;每根支撑立柱外侧和对应垫梁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杆,第一斜撑杆的一端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垫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拼装平面桁架的可调立式拼装胎架,其特征在于,支撑立柱和第一斜撑杆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并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垫梁上设有多组与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对应的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所有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沿垫梁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具有一定长度,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栓孔和对应的第三螺栓孔以将第一连接板和垫梁固定,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和对应的第四螺栓孔以将第二连接板和垫梁固定,从而将支撑立柱和第一斜撑杆固定在垫梁上,并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垫梁上的固定位置以调节支撑立柱与中心立柱之间的距离,从而用于拼装不同宽度的平面桁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强崔世全刘乐郑会芬林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重庆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