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35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固定支架和调节支架,其中工作平台用于固定放置套筒;固定支架设置于工作平台一侧、且设有固定弯钩;调节支架设置于工作平台另一侧、且设有调节弯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是一种便于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的辅助工具,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作平台带来的摩擦力大,步骤繁琐的弊病,减小钢筋和平台的磨损,能够有效提高大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工作效率,便于人工操作并提高机械连接接头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性好,结构简单制作过程十分地简便,易就地取材,适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具体的是一种便于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施工的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的机械连接在地连墙、钻孔桩等钢筋笼主筋连接中应用广泛,其机械连接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传统的连接方式是将两根大直径的钢筋头尾相连置于加工平台上,连接端垫起一定高度,一个工人位于两根钢筋中间,使两根钢筋端头部位与直螺纹套筒保持水平,两钢筋端头对准直螺纹套筒的洞口,然后指挥另外两名位于远端头的工人用力矩扳手卡住同时开始顺时针转动扳手,转动半圈左右需要重新卡住,再转动扳手,依次循环,直到连接合格为止。传统的连接方式由于钢筋与加工平台的接触面积较大摩擦力较大,对钢筋和平台的磨损都较大,并且力矩扳手要经常调整,转动半圈就要重新卡住钢筋,施工不便,操作繁琐工作效率极低,易浪费大量时间造成成本的浪费。由于大摩擦力的影响,拧动钢筋的时候人工不易固定住钢筋,钢筋易左右移动,不能保证两根钢筋处于同一条直线上,造成直螺纹连接质量低的问题。在施工中发现上述问题对生产施工产生较大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设计一款解决现有设备运作时摩擦力大导致钢筋和平台的磨损大,直螺纹连接质量低,扳手要经常调整施工不便,操作繁琐工作效率极低,易浪费大量时间造成成本的浪费问题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现有设备运作时摩擦力大导致钢筋和平台的磨损大,直螺纹连接质量低,扳手要经常调整施工不便,操作繁琐工作效率极低,易浪费大量时间造成成本的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用于固定放置套筒;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一侧、且设有固定弯钩;调节支架,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另一侧、且设有调节弯钩。优选地,所述调节支架还包括:支架主体,设有滑动梁;套管,与所述滑动梁滑动连接,所述套管与所述调节弯钩连接;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滑动梁上。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与所述固定弯钩连接,所述架体为四角支架。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等间距设有多件所述固定弯钩,所述调节支架上等间距设有多件所述调节弯钩。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为若干件,所述调节支架设置为若干件。优选地,所述滑动梁为圆钢,所述套管为与所述滑动梁相匹配的圆钢。优选地,两个所述调节弯钩并排连接于所述套管,两个所述调节弯钩之间设有轴承。优选地,两个所述固定弯钩并排连接于所述架体,两个所述固定弯钩之间设有所述轴承。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是一种便于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的辅助工具,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作平台带来的摩擦力大,步骤繁琐的弊病,减小钢筋和平台的磨损,能够有效提高大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工作效率,便于人工操作并提高机械连接接头质量。在进行钢筋连接时,更加省力,且效率较高,可以有效节省人力物力。与传统的连接方式相比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力的作用,安全性高。使力矩扳手不用重复卡钢筋,施工便利操作简单,提高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节约人工成本,缩短作业工期,保证工程进度。本技术应用性好,结构简单制作过程十分地简便,易就地取材,适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调节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轴承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7中:1、工作平台;2、固定支架;3、调节支架;4、轴承;5、套筒;6、第一钢筋;7、第二钢筋;8、扳手;21、固定弯钩;22、架体;31、调节弯钩;32、套管;33、固定件;34、支架主体;341、滑动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固定支架2和调节支架3,其中工作平台1用于固定放置套筒5;固定支架2设置于工作平台1一侧、且设有固定弯钩21;调节支架3设置于工作平台1另一侧、且设有调节弯钩31。固定弯钩21用于与第一钢筋6头部连接,调节弯钩31用于与第二钢筋7尾部连接,套筒5分别连接第一钢筋6尾部和第二钢筋7头部,使用扳手8等锁紧用装置从两边同时转动第一钢筋6头部和第二钢筋7尾部,将套筒5分别与第一钢筋6和第二钢筋7锁紧。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平台1为本领域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固定支架2和调节支架3的材料可以在施工地点就地取材进行制作使用,固定支架2和调节支架3可以为由圆钢、螺纹钢或方钢拼接而成的支架。示例性的,调节弯钩31和固定弯钩21为直径28mm的圆钢。在此,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固定支架2和调节支架3相关性能作用的均在本申请文件保护的范围之内。施工过程中仅需要三个工人协同配合作业,首先将第一钢筋6和第二钢筋7头尾相连放置于工作平台1上,两根钢筋中间位置放置套筒5,该套筒5可以为直螺纹套筒,将两根钢筋调整成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在第一钢筋6头部位置放置固定支架2,第二钢筋7尾部位置放置调节支架3,然后将第一钢筋6的头部挂在固定弯钩21上,第二钢筋7的尾部挂在调节弯钩31上,左右移动调节弯钩31,使两根钢筋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工人位于工作平台1处把两根钢筋初步对准套筒5后通知另外两人进行下一步,即用扳手8一人卡住第一钢筋6的头部,另外一人卡住第二钢筋7的尾部之后同时拧动扳手8,拧动的幅度和速度保持一致,直到拧紧为止,工作平台1处的工人检查外露丝头合格即完成两根钢筋的机械连接。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作平台(1),用于固定放置套筒(5);/n固定支架(2),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1)一侧、且设有固定弯钩(21);/n调节支架(3),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1)另一侧、且设有调节弯钩(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平台(1),用于固定放置套筒(5);
固定支架(2),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1)一侧、且设有固定弯钩(21);
调节支架(3),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1)另一侧、且设有调节弯钩(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3)还包括:
支架主体(34),设有滑动梁(341);
套管(32),与所述滑动梁(341)滑动连接,所述套管(32)与所述调节弯钩(31)连接;
固定件(33),用于将所述套管(32)固定在所述滑动梁(3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还包括架体(22),所述架体(22)与所述固定弯钩(21)连接,所述架体(22)为四角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万荣强姚梦然付伟伟井坤吴波陈辉浩黄惟徐世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