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脱臭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093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脂脱臭塔,油脂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罐体,进液管、蒸汽管,罐体顶端设有真空泵,罐体顶端设有若干环形的喷雾管,喷雾管与进液管连通,罐体中部设有内部多孔的第一收集板,罐体上设有第一喷吹管、第二喷吹管,第一收集板下方设有若干层多孔的导流筛板,通过设置第一喷吹管和第二喷吹管自罐体中部和底部分别进行喷吹,同时在罐体顶部设置喷雾管雾化油滴,油滴经由高温蒸汽喷吹继而进入第一收集板,接油滴进入导流筛板,进行分层导流,同时油滴沿导流筛板筛孔渗漏,在此过程中第二喷吹管不断将高温蒸汽输送至导流筛板间,与油脂充分进行接触,其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都被延长,有利于脱臭,除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脂脱臭塔
本技术涉及油脂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脂脱臭塔。
技术介绍
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因此,在油脂食品加工中,有关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得到了世界各国较普遍的关注。所以对脱臭工艺条件对不同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比较引起广泛关注。在加工高品质油脂产品时往往要进行脱臭,油脂脱臭不仅可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烟点,改善食用油的风味,还能有效地提高油脂的安全度。油脂的脱臭是一个蒸馏过程。脱臭生产过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不仅与脱臭工艺有关,还与脱臭设备的结构有关。脱臭设备的结构已引起了油脂工作者的重视,老工艺广泛使用的盘式脱臭塔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直接蒸汽量较大,蒸馏脱臭效率低,反式脂肪酸的生成量却较多。进行脱臭处理时,油脂加热,随后通入热蒸汽,水蒸汽通过含有臭味组分的油脂,汽液表面相接触,水蒸汽被挥发的臭味组分所饱和,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逸出,并通过抽气管将水蒸汽与臭味油脂一同抽出,从而达到脱除臭味组分的目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83612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油脂脱臭锅,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上端的抽气管、设置在筒体侧壁上的进油管,以及设置在筒体下端的出油管,所述筒体下侧设置有电热棒,所述筒体下端设置有用于往其内腔输送蒸汽第一蒸汽管,所述第一蒸汽管的一端伸入至筒体内,所述筒体内穿设有进汽管,所述进汽管的一端竖直向上穿出筒体且另一端竖直向下穿出筒体后与所述第一蒸汽管连通。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筒体对进汽管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蒸汽在经过高温后不易产生冷凝水,减少冷凝水的产生,减小设备损坏的可能性,使得脱臭能够正常进行。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油脂脱臭需要通入蒸汽,蒸汽与油脂只有一次单级接触,随后油脂堆积在筒体底端,其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都不足,脱臭效率略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油脂脱臭塔,蒸汽与油滴接触面积大,脱臭效果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脂脱臭塔,包括罐体,进液管、蒸汽管,所述罐体顶端设有真空泵,所述罐体顶端设有若干环形的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与进液管连通,所述罐体中部设有内部多孔的第一收集板,所述罐体中部设有与所述蒸汽管连通的第一喷吹管,所述第一喷吹管设于所述第一收集板上方,所述罐体底端设有与所述蒸汽管连通的第二喷吹管,所述第一收集板下方设有若干层多孔的导流筛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喷吹管和第二喷吹管自罐体中部和底部分别进行喷吹,同时在罐体顶部设置喷雾管雾化油滴,油滴经由高温蒸汽喷吹继而进入第一收集板,接油滴进入导流筛板,进行分层导流,同时油滴沿导流筛板筛孔渗漏,在此过程中第二喷吹管不断将高温蒸汽输送至导流筛板间,与油脂充分进行接触,其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都被延长,有利于脱臭,除臭效果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筛板倾斜设置,相邻所述导流筛板首尾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筛板倾斜设置且首尾抵接,方便油滴沿导流,增大油脂与蒸汽接触面积,同时延长油脂处理时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罐体顶端于所述喷雾管与所述第二喷吹管间水平设有架体,所述架体上分布有若干倒“V”形的导流翅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流翅板,方便将罐体顶端产生的油滴喷雾进行初步导流形成油脂膜,方便与下方的蒸汽进行反应,方便均匀的将油滴滴落至下方的第一收集板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筛板筛孔上设有微孔滤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微孔滤膜减缓油滴滴落速度,同时方便蒸汽与油滴充分接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筛板上分布有若干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上设有若干引流槽与所述导流筛板筛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流槽可将部分油脂导流,方便油脂进入筛孔,同时多余油脂亦可沿导流筛板板面移动,提升装置的处理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罐体底端设有第二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底端分布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引流帘,所述第二收集板内设有通孔,所述引流帘位于所述第二喷吹管正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收集板,方便接收自导流筛板落下的油脂,继而油脂沿通孔进入引流帘并向下形成油脂层,方便第二喷吹管喷出的蒸汽与油脂发生接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喷吹管端部设有蛇形盘管,所述蛇形盘管上分布有喷雾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蛇形盘管和喷雾孔,增大了喷雾面积,方便蒸汽与油滴充分混合,提升处理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罐体外部设有气压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压表方便监测罐体内气压,避免真空度不够或者气压过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喷吹管和第二喷吹管自罐体中部和底部分别进行喷吹,同时在罐体顶部设置喷雾管雾化油滴,油滴经由高温蒸汽喷吹继而进入第一收集板,接油滴进入导流筛板,进行分层导流,同时油滴沿导流筛板筛孔渗漏,在此过程中第二喷吹管不断将高温蒸汽输送至导流筛板间,与油脂充分进行接触,其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都被延长,有利于脱臭,除臭效果好;2.设置第二收集板,方便接收自导流筛板落下的油脂,继而油脂沿通孔进入引流帘并向下形成油脂层,方便第二喷吹管喷出的蒸汽与油脂发生接触,设置蛇形盘管和喷雾孔,增大了喷雾面积,方便蒸汽与油滴充分混合,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罐体;2、进液管;3、蒸汽管;4、气压表;5、真空泵;6、喷雾管;7、第一收集板;8、第一喷吹管;9、第二喷吹管;10、导流筛板;11、蛇形盘管;12、架体;13、导流翅板;14、导流槽;15、第二收集板;16、引流帘;17、通孔;18、引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油脂脱臭塔,蒸汽与油滴接触面积大,包括罐体1,进液管2、蒸汽管3、气压表4,罐体1顶端设置有真空泵5,罐体1顶端设置有若干环形的喷雾管6,喷雾管6与进液管2连通,罐体1中部设置有第一收集板7,第一收集板7底壁多孔,罐体1中部设置有与蒸汽管3连通的第一喷吹管8,第一喷吹管8设于第一收集板7上方,罐体1底端设置有与蒸汽管3连通的第二喷吹管9,第一收集板7下方设置有若干层多孔的导流筛板10。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喷吹管8和第二喷吹管9自罐体1中部和底部分别进行喷吹,同时在罐体1顶部设置喷雾管6雾化油滴,油滴经由高温蒸汽喷吹继而进入第一收集板7,接油滴进入导流筛板10,进行分层导流,气压表4方便监测罐体1内气压,避免真空度不够或者气压过高,同时油滴沿导流筛板10筛孔渗漏,在此过程中第二喷吹管9不断将高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脂脱臭塔,包括罐体(1),进液管(2)、蒸汽管(3),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真空泵(5),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若干环形的喷雾管(6),所述喷雾管(6)与进液管(2)连通,所述罐体(1)中部设有内部多孔的第一收集板(7),所述罐体(1)中部设有与所述蒸汽管(3)连通的第一喷吹管(8),所述第一喷吹管(8)设于所述第一收集板(7)上方,所述罐体(1)底端设有与所述蒸汽管(3)连通的第二喷吹管(9),所述第一收集板(7)下方设有若干层多孔的导流筛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脂脱臭塔,包括罐体(1),进液管(2)、蒸汽管(3),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真空泵(5),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若干环形的喷雾管(6),所述喷雾管(6)与进液管(2)连通,所述罐体(1)中部设有内部多孔的第一收集板(7),所述罐体(1)中部设有与所述蒸汽管(3)连通的第一喷吹管(8),所述第一喷吹管(8)设于所述第一收集板(7)上方,所述罐体(1)底端设有与所述蒸汽管(3)连通的第二喷吹管(9),所述第一收集板(7)下方设有若干层多孔的导流筛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脂脱臭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筛板(10)倾斜设置,相邻所述导流筛板(10)首尾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脂脱臭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端于所述喷雾管(6)与所述第二喷吹管(9)间水平设有架体(12),所述架体(12)上分布有若干倒“V”形的导流翅板(13)。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毅波李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爱菊油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