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002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包括液体泵,进液端与罐体底部连通;出液管,一端与液体泵的出液端连通;设置在出液管上的第一阀门;放置管,一端与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放置管上设有开口;盖板,设置在放置管上,可将放置管上的开口密封;气泵,出气口通过第二阀门与出液管连通;气泵与出液管的连通处位于放置管和第一阀门之间;出料管,与放置管的另一端连通;推挤体,可通过放置管上的开口放置在放置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反应罐与罐车顶部之间的出料管内的添加剂全部注入罐车内,减少管道内残留的添加剂的总量,从而保证生产的添加剂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运输装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
技术介绍
商品混凝土根据其使用位置及用途性需要对其配方进行个性化调配,调配的核心为混凝土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采用多种固、液体原料按照一定的工艺在反应罐内制作而成。制作的成品添加剂通过反应罐底部排出注入罐车内运输。罐车的装料方式是采用泵将反应罐内的添加剂通过罐车顶部的注入孔注入,这样就会在罐车以及反应罐之间形成一个出料的控制系统,同时由于反应罐的出料口为罐体底部,罐车的进料口在罐体顶部,因此形成一个了高低差,在这个高低差的管道内的添加剂无法通过泵注入罐车内,因此在管道内将会残留较多的添加剂。在制备不同型号的添加剂时,管道内的残留的较多的前一批次的添加剂将会对新批次的添加剂的性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可以将反应罐与罐车顶部之间的出料管内的添加剂全部注入罐车内,减少管道内残留的添加剂的总量,从而保证生产的添加剂的性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包括,液体泵,进液端与罐体底部连通;出液管,一端与液体泵的出液端连通;第一阀门,设置在出液管上;放置管,一端与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放置管上设有开口;盖板,设置在放置管上,可将放置管上的开口密封;气泵,出气口通过第二阀门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气泵与出液管的连通处位于放置管和第一阀门之间;出料管,与放置管的另一端连通;推挤体,可通过放置管上的开口放置在放置管内;所述推挤体为弹性材质制作,所述推挤体在气泵的作用下沿出料管内壁移动,推挤体与出料管的圆周内壁相互挤压。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包括,倾斜管,斜向下的设置,一端与放置管连通;水平管,水平设置,一端与倾斜管的另一端连通;尾管,一端与水平管的另一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放置管的开口的外围设有环形的密封的橡胶凸条;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有环形的密封的橡胶凹条;所述橡胶凹条与橡胶凸条对应,所述橡胶凸条的顶部可位于橡胶凹条的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放置管包括,中心管,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盖板设置在中心管上;两个端管,一端分别与中心管的两端连通;另一端为偏心孔,分别与出液管和出料管连通;所述端管的底部内壁的下表面与出料管的底部内壁齐平。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的末端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环形的第一密封卡接部;所述出料管的末端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密封卡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卡接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卡接部;还包括,套管,一端与第一密卡接部卡接;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接料管,所述接料管的开口端与第二密封卡接部卡接;所述接料管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接料管位于套管内;所述接料管的外表面与套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接料管的直接大于出料管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末端设有第三密封卡接部;还包括软管,一端与第三密封卡接部卡接。进一步地,推挤体包括,推挤盘,外轮廓为圆形,所述推挤盘的直径大于出料管的内径;导向体,一端与推挤盘的表面固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体包括,柱体,垂直的设置在推挤盘的正中央;若干翼板,成圆周整列的设置在柱体的外表面;所述翼板的外端面轮廓直径等于出料管的内径;所述翼板的自由的末端面与板面平滑过渡。进一步地,所述推挤盘的表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导向体相对;所述出料管的内径尺寸位于环形凹槽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之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技术通过在管道内设置推挤体,并使用气泵将推挤体沿出料管移动,使得残留在出料管内的添加剂可以被全部的推挤出出料管,这样出料管内部残留的添加剂的总量可以大大的降低;同时在需要对出料管进行清洗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推挤体实现对出料管内壁的清洗。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实施例中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放置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推挤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C剖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D-D剖处结构示意图。图9图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体泵;2.出液管;3.第一阀门;41.中心管;411.开口;42.端管;5.盖板;6.气泵;7.第二阀门;81.倾斜管;82.水平管;83.尾管;9.推挤体;91.推挤盘;911.环形凹槽;921.柱体;922.翼板;10.橡胶凸条;11.橡胶凹条;12.第一密封卡接部;13.第二密封卡接部;14.套管;141.第三密封卡接部;15.接料管;151.通孔;16.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包括,液体泵1,进液端与罐体底部连通;出液管2,一端与液体泵1的出液端连通;第一阀门3,设置在出液管2上;放置管,一端与出液管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放置管上设有开口41;盖板5,设置在放置管上,可将放置管上的开口41密封;气泵6,出气口通过第二阀门7与出液管2连通;所述气泵6与出液管2的连通处位于放置管和第一阀门3之间;出料管,与放置管的另一端连通;推挤体9,可通过放置管上的开口41放置在放置管内;所述推挤体9为弹性材质制作,所述推挤体9在气泵6的作用下沿出料管内壁移动,推挤体9与出料管的圆周内壁相互挤压。本技术通过在管道内设置推挤体9,并使用气泵6将推挤体9沿出料管移动,使得残留在出料管内的添加剂可以被全部的推挤出出料管,这样出料管内部残留的添加剂的总量可以大大的降低;同时在需要对出料管进行清洗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推挤体9实现对出料管内壁的清洗。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管包括,倾斜管81,斜向下的设置,一端与放置管连通;水平管82,水平设置,一端与倾斜管81的另一端连通;尾管83,一端与水平管82的另一端连通。液体泵1无法将添加剂完全推送到罐车的原因就是液体泵1的进液孔没有添加剂后,液体泵1出液孔后面的添加剂无法继续获得推力使得液体无法从出料管进入罐车内,最后积蓄在管道内。设置倾斜管81,可以将液体泵1无法推动到罐车的添加剂蓄积在较低部位,方便推动体一次性全部推动或一次性推动大量的添加剂。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体泵,进液端与罐体底部连通;/n出液管,一端与液体泵的出液端连通;/n第一阀门,设置在出液管上;/n放置管,一端与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放置管上设有开口;/n盖板,设置在放置管上,可将放置管上的开口密封;/n气泵,出气口通过第二阀门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气泵与出液管的连通处位于放置管和第一阀门之间;/n出料管,与放置管的另一端连通;/n推挤体,可通过放置管上的开口放置在放置管内;所述推挤体为弹性材质制作,所述推挤体在气泵的作用下沿出料管内壁移动,推挤体与出料管的圆周内壁相互挤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泵,进液端与罐体底部连通;
出液管,一端与液体泵的出液端连通;
第一阀门,设置在出液管上;
放置管,一端与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放置管上设有开口;
盖板,设置在放置管上,可将放置管上的开口密封;
气泵,出气口通过第二阀门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气泵与出液管的连通处位于放置管和第一阀门之间;
出料管,与放置管的另一端连通;
推挤体,可通过放置管上的开口放置在放置管内;所述推挤体为弹性材质制作,所述推挤体在气泵的作用下沿出料管内壁移动,推挤体与出料管的圆周内壁相互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包括,
倾斜管,斜向下的设置,一端与放置管连通;
水平管,水平设置,一端与倾斜管的另一端连通;
尾管,一端与水平管的另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管的开口的外围设有环形的密封的橡胶凸条;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有环形的密封的橡胶凹条;所述橡胶凹条与橡胶凸条对应,所述橡胶凸条的顶部可位于橡胶凹条的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添加剂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管包括,
中心管,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盖板设置在中心管上;
两个端管,一端分别与中心管的两端连通;另一端为偏心孔,分别与出液管和出料管连通;所述端管的底部内壁的下表面与出料管的底部内壁齐平。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礼曾祥斌蔡劲松刘华伟沈丹妮蔡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绸缪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