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直拉杆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71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直拉杆及汽车,其中,所述转向直拉杆包括前接头、后接头、调节套管和中拉杆;所述前接头的末端杆部设置有前外螺纹,所述中拉杆为中空结构,所述中拉杆的首端内表面设置有中内螺纹;所述调节套管为空心套管,所述调节套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套管内螺纹和套管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外螺纹配合,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内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接头旋接,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拉杆旋接;所述中拉杆的末端与所述后接头铆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转向直拉杆长度不可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直拉杆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直拉杆及汽车。
技术介绍
转向拉杆是汽车转向机构中的重要零件,它在转向系中起着传递运动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汽车操纵的稳定性、运行的安全性和轮胎的使用寿命。转向拉杆分为两类: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横拉杆,其中,转向直拉杆承担着把转向摇臂的运动传递给转向节臂的任务。传统的转向直拉杆长度为不可调节式,前悬架在产生永久性变形后会通过转向直拉杆的推拉作用使转向垂臂及转向器偏离设计中位,从而使直线行驶时方向盘不正,与方向盘位置同步的角度传感器若产生中位偏离,将导致电动转向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直拉杆,以解决现有的转向直拉杆长度不可调的问题。一种转向直拉杆,包括前接头、后接头、调节套管和中拉杆;所述前接头的末端杆部设置有前外螺纹,所述中拉杆为中空结构,所述中拉杆的首端内表面设置有中内螺纹;所述调节套管为空心套管,所述调节套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套管内螺纹和套管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外螺纹配合,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内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接头旋接,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拉杆旋接;所述中拉杆的末端与所述后接头铆接固定。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转向直拉杆,利用调节套管来连接前接头和中拉杆,前接头能够通过旋转调整其旋入调节套管的长度,同时中拉杆也能够通过旋转调整其旋入调节套管的长度,从而前接头与中拉杆的总长度能够调节,进而使得转向直拉杆长度可调。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直拉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套管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用于使用扳手调整的外六角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中拉杆上套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抱箍、螺栓和自锁螺母,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中拉杆与所述调节套管旋接的部分,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抱箍两端的通孔并旋接所述自锁螺母,通过旋紧所述自锁螺母以锁紧所述抱箍。进一步地,所述抱箍的两端分别设有折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中拉杆的外圈配合所述抱箍设置有U型环槽,所述U型环槽位于所述中拉杆与所述调节套管旋接的部分,所述抱箍环抱于所述U型环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套管的外表面等距分布有若干的沟槽。进一步地,所述抱箍的内侧面均布有若干的凸部。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转向直拉杆。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转向直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接头连接调节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转向直拉杆,包括前接头10、后接头、调节套管20和中拉杆30;所述前接头10的末端杆部设置有前外螺纹,所述中拉杆30为中空结构,所述中拉杆30的首端内表面设置有中内螺纹;所述调节套管20为空心套管,所述调节套管2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套管内螺纹和套管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外螺纹配合,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内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管20通过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接头10旋接,所述调节套管20通过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拉杆30旋接;所述中拉杆30的末端与所述后接头(未在图中示出)铆接固定。利用调节套管20来连接前接头10和中拉杆30,前接头10能够通过旋转调整其旋入调节套管20的长度,同时中拉杆30也能够通过旋转调整其旋入调节套管20的长度,从而前接头10与中拉杆30的总长度能够调节,进而使得转向直拉杆长度可调。具体的,所述调节套管20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用于使用扳手调整的外六角结构21,利用扳手可卡在所述外六角结构21上,并旋转所述外六角结构21以调整所述调节套管20旋接所述前接头10与所述中拉杆30的量,以达到调整转向直拉杆长度的目的。具体的,所述中拉杆30上套设有夹紧装置40,所述夹紧装置40包括抱箍41、螺栓42和自锁螺母43,所述抱箍41套设于所述中拉杆30与所述调节套管20旋接的部分,所述螺栓42穿过所述抱箍41两端的通孔并旋接所述自锁螺母43,通过旋紧所述自锁螺母43以锁紧所述抱箍41。同时,所述抱箍41的两端分别设有折弯结构411,所述折弯结构411有效的加强了抱箍41的结构强度,从而抱箍41能够承受螺栓42和自锁螺母43更大的压力。具体的,所述中拉杆30的外圈配合所述抱箍41设置有U型环槽(图中未示出),所述U型环槽位于所述中拉杆30与所述调节套管20旋接的部分,所述抱箍41环抱于所述U型环槽内;通过U型环槽对螺栓42的限位作用,可以防止所述夹紧装置40沿所述调节套管20的轴线运动,从而保证所述夹紧装置40夹紧功能的可靠性。可选的,所述调节套管20的外表面等距分布有若干的沟槽22,以便于所述夹紧装置40的夹紧操作;所述抱箍41的内侧面均布有若干的凸部,从而提高抱箍41在夹紧所述调节套管20时,与所述调节套管20的摩擦,以提高夹紧装置40的夹紧功能的可靠性。使用时,利用调节套管20来连接前接头10和中拉杆30,前接头10能够通过旋转调整其旋入调节套管20的长度,同时中拉杆30也能够通过旋转调整其旋入调节套管20的长度,从而前接头10与中拉杆30的总长度能够调节,进而使得转向直拉杆长度可调。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直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接头、后接头、调节套管和中拉杆;/n所述前接头的末端杆部设置有前外螺纹,所述中拉杆为中空结构,所述中拉杆的首端内表面设置有中内螺纹;/n所述调节套管为空心套管,所述调节套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套管内螺纹和套管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外螺纹配合,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内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接头旋接,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拉杆旋接;所述中拉杆的末端与所述后接头铆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直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接头、后接头、调节套管和中拉杆;
所述前接头的末端杆部设置有前外螺纹,所述中拉杆为中空结构,所述中拉杆的首端内表面设置有中内螺纹;
所述调节套管为空心套管,所述调节套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套管内螺纹和套管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外螺纹配合,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内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内螺纹与所述前接头旋接,所述调节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外螺纹与所述中拉杆旋接;所述中拉杆的末端与所述后接头铆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直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管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用于使用扳手调整的外六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直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拉杆上套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抱箍、螺栓和自锁螺母,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凯郑勇杜满胜邬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