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03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分水结构包括壳体和分水柱,所述分水柱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的水流通道,且所述分水柱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所述水流通道通过所述过水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述过水口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将过水口的流通面积随着分水柱的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能够保证所有水流通道分水均匀。在流量较大时,水流可通过侧面开口及顶部开口同时下水;当水箱中的水减少时,水泵泵送到分水结构中的水量也降低,水流通过侧面开口进水,流量越低,通过的过水口孔径就越小,最终保证分水均匀,进而保证风扇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一种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
技术介绍
冷风扇通过水泵将底部水箱中的水泵送到顶部分水结构中,再通过水蒸发降温机构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未蒸发部分的水通过接水结构引回水箱中。但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在分水结构的底部直接设置开口或者沉头孔进行分水,由于水箱中的水位是变化的,且水泵的流量也不是恒定的,在水流量小的时候,部分分水孔会失效,导致下水不均匀,进而影响水蒸发组件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水结构分水不均而影响降温效果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过水口的流通面积沿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一种分水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分水柱,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且所述分水柱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的水流通道,且所述分水柱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所述水流通道通过所述过水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分水柱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且所述水流通道贯穿所述分水柱的第二端形成进水口。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述过水口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所述过水口为长条形,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述过水口的宽度逐渐增加。所述过水口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小于所述梯形的上底,且所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或所述梯形的下底低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所述过水口为长条形,所述过水口分为至少两段过水段,且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有所述过水段的宽度逐渐增加。所述分水柱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所述分水柱均匀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所述分水柱的截面为长方形,且所述过水口设置于所述长方形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分水柱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且至少一个所述分水柱的所述第二侧面上也设置有所述过水口,且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过水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过水口的流通面积。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分水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将过水口的流通面积随着分水柱的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能够保证所有水流通道分水均匀。在流量较大时,水流可通过侧面开口及顶部开口同时下水;当水箱中的水减少时,水泵泵送到分水结构中的水量也降低,水流通过侧面开口进水,流量越低,通过的过水口孔径就越小,最终保证分水均匀,进而保证风扇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的实施例的分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水均匀的分水结构及风扇的实施例的分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分水柱;21、水流通道;22、过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的分水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水泵能够将水泵入容纳腔内;分水柱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且所述分水柱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1的水流通道21,且所述分水柱2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22,所述水流通道21通过所述过水口22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由水泵泵入容纳腔的水能够通过过水口22进入水流通道21内,并通过水流通道21流出壳体1分配到需要的结构上;因现有技术中水泵的流量也不是恒定的,造成容纳腔内的水位也是不稳定的,在水流量小的时候,部分分水孔会失效,导致下水不均匀,进而影响水蒸发组件的降温效果,因此本申请中在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述过水口22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使得根据容纳腔内的水位每个过水口22均能够均匀的进行分水,从而保证风扇的降温效果,其中优选的,所述过水口22的最低点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所述过水口22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所述分水柱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且所述水流通道21贯穿所述分水柱2的第二端形成进水口,当容纳腔内的水位高于分水柱2的高度时,水还能够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水流通道21内。所述过水口22为长条形,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述过水口22的宽度逐渐增加,也即随着容纳腔内的水位增加,而增加进入水流通道21的流量,最终保证分水结构的分水均匀。所述过水口22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小于所述梯形的上底,且所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同一水平面)上;或所述梯形的下底低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所述过水口22为长条形,所述过水口22分为至少两段过水段,且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有所述过水段的宽度逐渐增加,也即所述过水口22呈阶梯状。所述分水柱2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所述分水柱2均匀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所述分水柱2的截面为长方形,且所述过水口22设置于所述长方形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分水柱2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且至少一个所述分水柱2的所述第二侧面上也设置有所述过水口22,且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过水口22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过水口22的流通面积,利用第二侧面上的过水口22将分水结构中的残留水排出,同时避免第二侧面上的过水口22造成分水柱的分水均匀度改变。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分水结构。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n分水柱(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所述分水柱(2)内设置有与所述壳体(1)的外部连通的水流通道(21),且所述分水柱(2)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22),所述水流通道(21)通过所述过水口(22)与所述容纳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
分水柱(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所述分水柱(2)内设置有与所述壳体(1)的外部连通的水流通道(21),且所述分水柱(2)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22),所述水流通道(21)通过所述过水口(22)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柱(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且所述水流通道(21)贯穿所述分水柱(2)的第二端形成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述过水口(22)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口(22)为长条形,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方向,所述过水口(22)的宽度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口(22)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小于所述梯形的上底,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智刘改强侯剑飞莫贤乐王伟罗龙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