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803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其外部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通风管、中间壳、下箱体,顶盖上部固定有光伏面板,下箱体内设置制冷结构,制冷结构包括利用铜管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外侧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蒸发器内侧设有鼓风机、下方设有蓄水箱;下箱体底部还设有蓄电池组件作为电源,蓄电池组件与光伏面板电连接;顶盖内设置雾化喷头,蓄水箱通过水泵、软管与雾化喷头连接,微型风扇环绕布置在雾化喷头的四周,顶盖下表面正对微型风扇设有出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具备可移动性,使用光伏发电蓄能,节能环保,能在室外灵活使用,同时具有喷雾功能,降温加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属于制冷装置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全球气温上升,夏季炎热的天气降低了人们出行的欲望,且对户外工作者而言,面临这严峻的工作环境。目前市场上的制冷设备多是针对室内场所进行制冷,存在一些缺陷,比如:(1)耗电高,传统的制冷装置需要负担较高的功率,单纯的插电设备限制了制冷设备的工作范围;(2)制冷效果差,大型风扇虽可用于较大空间的场所,但是制冷效果差,而且强大的风力和噪音会影响人正常工作;(3)缺乏灵活性,多数制冷设备只能固定在某处进行环境降温,不可移动;(4)功能单一,大部分制冷设备只能单纯降温,而不具备增加空气湿度的功能,适当地增加湿度能给人带来更舒适的体感。目前最常见的制冷设备就是空调,不管柜式、挂式或中央空调,都使用在大小空间不同的封闭场所,而在大型工厂、公园、景区、公交车站等空旷室外环境,降温制冷成了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电能来源单一、适用范围窄、功能单一等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包括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通风管、中间壳、下箱体,所述顶盖上部固定有光伏面板,顶盖下方连接通风管,通风管与下箱体之间设置中间壳进行过渡连接;所述下箱体内设置制冷结构,所述制冷结构包括利用铜管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外侧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蒸发器内侧设有鼓风机,所述蒸发器下方设有蓄水箱;下箱体底部还设有蓄电池组件,蓄电池组件与光伏面板电连接;所述顶盖内设置雾化喷头、微型风扇,蓄水箱一侧连接水泵,水泵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头连接,微型风扇环绕布置在雾化喷头的四周,顶盖下表面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微型风扇正下方;所述空气压缩机、轴流风机、鼓风机、微型风扇、水泵分别与蓄电池组件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的正面设有网状栅格,所述网状栅格内侧安装有防尘板。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靠近下箱体正面设置,位于防尘板内侧。进一步地,所述轴流风机靠近下箱体背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冷凝器相连的铜管上设有高压控制器,空气压缩机与蒸发器相连的铜管上设有低压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钢板钣金而成,钢板的厚度为1~2mm。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定向轮和两个万向轮。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顶部设置太阳能光伏面板,将光伏发电与常规蓄电池结合,光照条件好的时候利用光伏面板发电,并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蓄电池安装在设备内部,便于装置的移动使用;在设备顶盖设置喷雾装置,增加空气湿度,喷雾的水源为制冷装置中的冷凝水,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同时免去了频繁处理冷凝水的麻烦;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具备可移动性,使用光伏发电蓄能,节能环保,能在室外灵活使用,同时具有喷雾功能,环境加湿,进一步增强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冷结构的部件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包括外部的壳体,壳体采用1~2mm厚的钢板钣金而成。所述壳体包括顶盖2、通风管3、中间壳4和下箱体6,所述顶盖2上部固定有光伏面板1,顶盖2下方连接通风管3,通风管3与下箱体6之间设置中间壳4进行过渡连接,顶盖2、通风管3、中间壳4、下箱体6之间的连接处采用螺栓固定。所述下箱体6的正面设有网状栅格,所述网状栅格内部安装有防尘板5。所述下箱体6内设置制冷结构,如图3、图4所示,所述制冷结构包括利用铜管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12、冷凝器14、干燥过滤器15、膨胀阀16、蒸发器18,所述冷凝器14外侧设有轴流风机10,所述蒸发器18内侧设有鼓风机17;下箱体6内部设有若干隔板和支架,用于冷凝器14、轴流风机10、干燥过滤器15、膨胀阀16、蒸发器18及鼓风机17的安装固定;所述蒸发器18靠近下箱体6正面设置,安装在防尘板5内侧隔板上,所述轴流风机10靠近下箱体6背面设置。所述空气压缩机12与冷凝器14相连的铜管上设有高压控制器13,用于控制该段铜管内部气压,空气压缩机12与蒸发器18相连的铜管上设有低压控制器19,用于控制该段铜管内部气压。所述蒸发器18下方设有蓄水箱7,蓄水箱7用来储存制冷过程中蒸发器18液化空气的水分。所述蓄水箱7、空气压缩机12固定在下箱体6的底板上。所述顶盖2内设置雾化喷头23、微型风扇20,所述蓄水箱7一侧连接水泵22,水泵22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头23连接,微型风扇20环绕布置在雾化喷头23的四周,顶盖2下表面设有若干出风口9,所述出风口9位于微型风扇20正下方,参阅图2和图4。下箱体6底部还设有蓄电池组件21,蓄电池组件21与光伏面板1电连接,蓄电池组件21内部含有逆变器和光伏控制器,将直流电转为交流电并对电路实施保护。所述空气压缩机12、轴流风机10、鼓风机17、微型风扇20、水泵22分别与蓄电池组件21电连接。设备启动后,空气压缩机12吸入制冷剂气体通过加压转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14,同时打开轴流风机10,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14与外部环境气体相遇冷凝变成常温高压液体,热气通过轴流风机10送出至外部环境;然后液态制冷剂经铜管流入干燥过滤器15进行杂质过滤,然后通过膨胀阀16将来自干燥过滤器15的高压液态制冷剂节流减压,调节和控制液态制冷剂的计量,使之适应制冷负荷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会导致部分液体气化,形成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混合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8中,鼓风机17启动,外部空气通过网状栅格进入箱体,并通过蒸发器18,混合态制冷剂在蒸发器18中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可进行下一个制冷循环,同时使空气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18中冷凝为液态水流入蓄水箱7;鼓风机17的运行吸气使箱体内部气压高于外部,降温后的空气从下箱体6经过通风管3进入顶盖,并从出风口9散出。水泵22将蓄水箱7中的水经由软管输送到顶盖2内的雾化喷头23,水雾喷出后在微型风扇20的扇动下由出风口9散出,达到增加环境空气湿度的目的。所述下箱体6的下方设置两个定向轮8和两个万向轮11,四轮机构给予箱体支撑,同时给予箱体自由移动功能;万向轮11具备自锁机构,使设备在使用期间保持稳固。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通风管、中间壳、下箱体,所述顶盖上部固定有光伏面板,顶盖下方连接通风管,通风管与下箱体之间设置中间壳进行过渡连接;/n所述下箱体内设置制冷结构,所述制冷结构包括利用铜管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外侧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蒸发器内侧设有鼓风机,所述蒸发器下方设有蓄水箱;下箱体底部还设有蓄电池组件,蓄电池组件与光伏面板电连接;/n所述顶盖内设置雾化喷头、微型风扇,蓄水箱一侧连接水泵,水泵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头连接,微型风扇环绕布置在雾化喷头的四周,顶盖下表面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微型风扇正下方;/n所述空气压缩机、轴流风机、鼓风机、微型风扇、水泵分别与蓄电池组件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通风管、中间壳、下箱体,所述顶盖上部固定有光伏面板,顶盖下方连接通风管,通风管与下箱体之间设置中间壳进行过渡连接;
所述下箱体内设置制冷结构,所述制冷结构包括利用铜管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外侧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蒸发器内侧设有鼓风机,所述蒸发器下方设有蓄水箱;下箱体底部还设有蓄电池组件,蓄电池组件与光伏面板电连接;
所述顶盖内设置雾化喷头、微型风扇,蓄水箱一侧连接水泵,水泵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头连接,微型风扇环绕布置在雾化喷头的四周,顶盖下表面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微型风扇正下方;
所述空气压缩机、轴流风机、鼓风机、微型风扇、水泵分别与蓄电池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移动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阳赵春王延杰朱灯林骆敏舟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