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98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属于液化气钢管配件技术领域,设置于所述液化钢瓶的瓶口处,包括与所述瓶口可拆卸连接的角阀,所述液化钢瓶内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一端连接所述角阀,另一端位于所述液化钢瓶内,在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对残液进行雾化的雾化管件,所述雾化管件包括混合管,与所述混合管连通的进气管和进液管,所述混合管一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混合管的侧壁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进气管下端高于所述进液管的下端,所述进液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液化气钢瓶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液化气过程中能够抽取底部的残液,避免液化气钢管内残液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化气钢管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
技术介绍
液化气钢瓶是一种用于储存气体的钢罐,一般钢罐壁厚2.5mm左右,正常使用时内部压力值在0.5-1.2兆帕斯卡左右。目前供民用燃烧的液化石油气,一般都含有少量在常温下不易挥发燃烧的液态烃,即C5及C5以上的碳氢化合物,俗称为残液,其含量一般在6-10%左右。通常一瓶15公斤的液化气,燃烧后瓶内还剩1~1.5公斤的残液。而这些残液往往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回收。由于残液的存在会导致如下问题:第一,用户在购买时,为液化气钢瓶内的残液付费,但是并不能够使用,损害用户的经济利益。第二,部分用户不懂得安全知识,擅自将残液倒掉,容易引起火灾和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在使用液化气过程中能够抽取底部的残液,避免液化气钢管内残液浪费。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液化钢瓶的瓶口处,包括与所述瓶口可拆卸连接的角阀,所述液化钢瓶内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一端连接所述角阀,另一端位于所述液化钢瓶内,在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对残液进行雾化的雾化管件,所述雾化管件包括混合管,与所述混合管连通的进气管和进液管,所述混合管一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混合管的侧壁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进气管下端高于所述进液管的下端,所述进液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液化气钢瓶底部。优选的,所述混合管为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进气的圆柱管段、出气端的圆锥扩散管段、以及连接在圆柱管段和圆锥扩散管段之间的圆筒形喉部管段;所述圆柱管段连接所述进气管,所述圆筒形喉部管段连接进液管,所述圆锥扩散管段连接所述输气管。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下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进液管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角阀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另一端设置有控制通断的阀芯机构,在所述管体上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阀芯机构控制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出气管或/和第二出气管;在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上分别设置有自闭合机构。优选的,所述管体内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位于靠近所述输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凸环位于所述第一凸环和第三凸环之间;在所述第二凸环靠近所述第一凸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远离所述第一凸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三凸环靠近所述第二凸环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远离所述第二凸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所述阀芯机构包括阀杆,所述阀杆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外,且所述阀杆可相对所述管体转动,且所述阀杆与所述管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凸环和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连接孔闭合或者打开的第一密闭组件,所述第一凸环和第三凸环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连接孔闭合或打开的第二密闭组件;在所述阀杆上螺纹连接有控制块,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对所述控制块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控制块沿管体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孔;在所述控制块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控制块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环抵接所述第一密闭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密闭组件闭合或打开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限位环抵接所述第二密闭组件,且控制所述第二密闭组件闭合或打开第二连接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密闭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和第一凸环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压缩弹簧,在所述第一支撑环靠近所述第二凸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在所述第一支撑环靠近所述第二凸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定位柱滑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柱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气槽;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凸环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二密闭组件包括第二支撑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环和所述第二凸环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压缩弹簧,在所述第二支撑环靠近所述第三凸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撑环靠近所述第三凸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定位柱滑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三凸环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管体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凸环位于第一管段上,所述第二凸环位于第二管段上,所述第三凸环位于第三管段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位于所述管体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自闭合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气管或第二出气管底部的第四凸环,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气管或第二出气管内的安装套管,在所述安装套管内设置有第五凸环,所述安装套管与所述第四凸环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在所述第五凸环靠近所述第四凸环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密封圈,在所述安装套管内滑接有内抵紧管,所述内抵紧管一端抵紧所述第四凸环,另一端抵紧所述第四密封圈,在所述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第四凸环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位于所述内抵紧管内部,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第三压缩弹簧、密封盘,所述第三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三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四凸环,另一端抵接所述第四密封圈,所述密封盘远离所述第三压缩弹簧的一侧面设置有操作管,所述操作管靠近所述密封盘的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过气口。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通过设置在液化气钢瓶内部的雾化管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持续的将液化气和残液混合,使残液雾化,加大液化气钢管内液化气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设置的阀芯机构、自闭合机构,可以控制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开闭,进而可以提供多个供气管,当需要单一供气时,另外一个出气管能够保持较佳的气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中突出雾化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中突出管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中突出阀芯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中突出第一支撑环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中突出第二支撑环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中突出控制块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中突出自闭合机构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0、输气管;200、雾化管件;210、混合管;211、圆柱管段;212、圆锥扩散管段;213、圆筒形喉部管段;220、进气管;230、进液管;240、第一过滤网;250、第二过滤网;300、管体;310、第一凸环;320、第二凸环;321、第一连接孔;330、第三凸环;331、第二连接孔;340、限位块;341、限位孔;350、第一管段;360、第二管段;370、第三管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液化钢瓶的瓶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瓶口可拆卸连接的角阀,所述液化钢瓶内设置有输气管(100),所述输气管(100)一端连接所述角阀,另一端位于所述液化钢瓶内,在所述输气管(100)上设置有对残液进行雾化的雾化管件(200),/n所述雾化管件(200)包括混合管(210),与所述混合管(210)连通的进气管(220)和进液管(230),所述混合管(210)一端与所述输气管(1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20)连通;所述进液管(230)与所述混合管(210)的侧壁连接,且相互连通;/n所述进气管(220)下端高于所述进液管(230)的下端,所述进液管(230)的下端位于所述液化气钢瓶(800)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液化钢瓶的瓶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瓶口可拆卸连接的角阀,所述液化钢瓶内设置有输气管(100),所述输气管(100)一端连接所述角阀,另一端位于所述液化钢瓶内,在所述输气管(100)上设置有对残液进行雾化的雾化管件(200),
所述雾化管件(200)包括混合管(210),与所述混合管(210)连通的进气管(220)和进液管(230),所述混合管(210)一端与所述输气管(1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20)连通;所述进液管(230)与所述混合管(210)的侧壁连接,且相互连通;
所述进气管(220)下端高于所述进液管(230)的下端,所述进液管(230)的下端位于所述液化气钢瓶(800)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210)为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进气的圆柱管段(211)、出气端的圆锥扩散管段(212)、以及连接在圆柱管段(211)和圆锥扩散管段(212)之间的圆筒形喉部管段(213);
所述圆柱管段(211)连接所述进气管(220),所述圆筒形喉部管段(213)连接进液管(230),所述圆锥扩散管段(212)连接所述输气管(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20)下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40),所述进液管(230)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阀包括管体(300),所述管体(300)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100),另一端设置有控制通断的阀芯机构(400),在所述管体(300)上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气管(500)和第二出气管(600);所述阀芯机构(400)控制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出气管(500)或/和第二出气管(600);
在所述第一出气管(500)和第二出气管(600)上分别设置有自闭合机构(7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的输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00)内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环(310)、第二凸环(320)和第三凸环(330);
所述第一凸环(310)位于靠近所述输气管(100)的一端,所述第二凸环(320)位于所述第一凸环(310)和第三凸环(330)之间;
在所述第二凸环(320)靠近所述第一凸环(3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21),所述第一连接孔(321)远离所述第一凸环(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管(500)连通;
所述第三凸环(330)靠近所述第二凸环(32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31),所述第二连接孔(331)远离所述第二凸环(3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600)连通;
所述阀芯机构(400)包括阀杆(410),所述阀杆(410)一端位于所述管体(300)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300)外,且所述阀杆(410)可相对所述管体(300)转动,且所述阀杆(410)与所述管体(300)之间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凸环(310)和所述第二凸环(320)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连接孔(321)闭合或者打开的第一密闭组件(420),所述第一凸环(310)和第三凸环(330)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连接孔(331)闭合或打开的第二密闭组件(430);
在所述阀杆(410)上螺纹连接有控制块(440),在所述管体(300)上设置有对所述控制块(440)限位的限位块(340),所述限位块(340)上开设有供所述控制块(440)沿管体(300)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孔(341);
在所述控制块(44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441)和第二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天鑫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