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96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包括压板5和接头7,其中:压板5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板状结构,压板5的通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N个防转槽,压板5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孔;接头7为管状结构,接头7的压紧面73外径大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外圆面72和焊接端71的外径小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压紧面73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转齿;接头7的至少一个防转齿分别与压板5的N个防转槽相互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的管路系统一般包含外部管路和内涵管路,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航空发动机的外涵机匣将管路系统分为了外涵机匣以外的管路(外部管路)以及外涵机匣以内的管路(内涵管路)。内、外涵管路之间的连接,均需要使用管路接头并通过机匣上预留的孔来进行连接。由于航空发动机处在高温、高振动等苛刻的工作环境下,为避免因振动造成的管接头松动而引起的介质泄漏,管路接头的螺纹防松就非常有必要。传统结构的管路接头均通过保险丝防止螺纹连接松脱,这一防松结构要求保险丝装配时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同时有装配方向要求,分解需要使用专用工具,装配和分解非常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发动机日益提高的装配性和维护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穿过机匣的管路,提供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实现管路接头的无保险丝自锁连接,提高管路接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提高管路的装配性和维护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包括压板5和接头7,其中:压板5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板状结构,压板5的通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N个防转槽,压板5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孔;接头7为管状结构,接头7的压紧面73外径大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外圆面72和71的外径小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压紧面73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转齿;接头7的至少一个防转齿分别与压板5的N个防转槽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防转结构还包括弯头1、管接头2、压紧螺母4和螺栓6,其中:多个螺栓6分别穿过压板5的安装螺栓孔,与压紧螺母4配合拧紧,将接头7压紧到管接头2上,管接头2穿过机匣与压紧螺母4拧紧;弯头1与接头7焊接在一起。优选的,压紧螺母4带自锁丝套。优选的,压板5的防转槽的个数N是根据压紧螺母4的拧紧力矩及螺栓6的数量进行确定。优选的,接头7为锥形或球形接头。优选的,压板5的防转槽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梯形和渐开线齿形,接头7的防转齿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梯形和渐开线齿形。优选的,压板5的防转槽与接头7的防转齿为间隙配合。优选的,接头7的防转齿的个数为一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的管路接头需要保险丝防止螺纹连接松脱的不足,提出了防转齿结合防转槽进行自锁防转的结构。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在不改变原有穿过机匣管路零件结构的前提下,仅将传统的接头和压板结构替换为本专利技术的防转齿结合防转槽进行自锁防转的结构,即可实现穿过机匣管路的自锁防转。附图说明图1为穿过机匣防转结构及装配示意图;图2为穿过机匣防转结构局部放大视图A示意图。图3为传统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压板5的关键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接头7的关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图1示为穿过机匣防转结构及装配示意图,图2示为穿过机匣防转结构局部放大视图A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弯头1、管接头2、密封垫圈3、压紧螺母4、压板5、螺栓6和接头7。具体地,一种穿过机匣防转结构,弯头1、接头7、压板5以及管子组成一个管路组件,其中弯头1、接头7和管子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压板5可以在管路组件中自由活动。管接头2和管子通过焊接组成另一个管路组件。两个管路组件在机匣上预留的孔处,通过连接压紧螺母4和螺栓6进行固定连接。压紧螺母4首先与管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将管接头2压紧在机匣8上,然后接头7与管接头2相互配合,压板5通过螺栓6与压紧螺母4的螺纹孔连接。为实现自锁防转的目的,装配时需确保接头7上的齿与压板5上的槽相互啮合,最终拧紧螺栓6后实现结构自锁防转。压紧螺母4,其结构是将传统的压紧螺母的螺纹孔中嵌入自锁丝套,当螺栓6与之配合时,可以实现自锁。图3示为传统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为压板5的关键结构示意。如图4所示,压板5结构是将传统的压板结构(如图3所示)中心孔改进设计为凹槽、凸齿相间的结构。其凹槽和凸齿的数量是周向均分的,即凹槽和凸齿的弧长是一致的,数量的多少是根据压紧螺母4的拧紧力矩及安装螺栓6的数量得到,以保证在任何位置,压板5和接头7在周向上配合防转。图5示为传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为接头7的关键结构示意。如图6所示,接头7结构是将传统的接头结构(如图5所示)增加防转齿改进而成。接头7上的齿的周向位置是任意的,齿的宽度需小于与之相配的压板5上的槽的宽度,以保证装配。实施例二图1示为穿过机匣防转结构及装配示意图,图2示为穿过机匣防转结构局部放大视图A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弯头1、管接头2、密封垫圈3、压紧螺母4、压板5、螺栓6和接头7。接头7与弯头1对接进行焊接固定,周向方向任意,然后将压板5预先放置弯头1中,最后将弯头1与管子焊接,最终组成管路组件。管接头2与管子对接进行焊接固定,周向方向任意,组成另一个管路组件。安装时,管接头2所属管路组件穿过机匣上的孔,通过压紧螺母4将管路组件压紧在机匣上,必要时,使用密封垫圈3安装在机匣与管路组件之间保证密封。将弯头1所属管路组件与管接头2所属管路组件连接,保证压板5上的槽与接头7上的齿啮合,同时保证螺栓6均能穿过压板5的螺栓孔,并与压紧螺母4上的螺纹进行拧紧,以压紧两个管路组件,与此同时,实现自锁防转。可在规定力矩范围内通过调整压紧螺母4的周向角度,来确保任意角度安装情况下,均能实现自锁防转。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通过接头7上的齿和压板5上的槽相互啮合,以及螺栓6与压紧螺母4上的自锁丝套拧紧配合,实现穿过机匣管路接头的无保险丝自锁防转连接,显著提高管路接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管路的装配性以及管路的维护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结构包括压板(5)和接头(7),其中:/n压板(5)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板状结构,压板(5)的通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N个防转槽,压板(5)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孔;/n接头(7)为管状结构,接头(7)的压紧面(73)外径大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外圆面(72)和(71)的外径小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压紧面(73)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转齿;/n接头(7)的至少一个防转齿分别与压板(5)的N个防转槽相互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过机匣管路的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结构包括压板(5)和接头(7),其中:
压板(5)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板状结构,压板(5)的通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N个防转槽,压板(5)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孔;
接头(7)为管状结构,接头(7)的压紧面(73)外径大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外圆面(72)和(71)的外径小于压板(5)通孔的内径;接头(7)的压紧面(73)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转齿;
接头(7)的至少一个防转齿分别与压板(5)的N个防转槽相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结构还包括弯头(1)、管接头(2)、压紧螺母(4)和螺栓(6),其中:
多个螺栓(6)分别穿过压板(5)的安装螺栓孔,与压紧螺母(4)配合拧紧,将接头(7)压紧到管接头(2)上,管接头(2)穿过机匣(8)与压紧螺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发邵彬彬张中健郭垒贾鹏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