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37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固定套和第二旋转杆,所述净化箱的内侧上方均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上方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且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且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杆,所述固定套均设置在净化箱两侧,且固定套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方设置有卡杆,且卡杆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卡扣对卡槽进行卡合作用,在日常使用中,便于对装置内部进行更换,调高装置的使用性,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对装置内部的拆除对内部进行清理,保证装置内部的整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净化相关
,具体为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恶臭定义为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生物净化,是指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浓度的降低或总量的减少,是由于分解、转化和富集等自然界的生物作用产生的自净结果,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酸、氰,并在体内转化为酚糖苷和氰糖苷,球衣菌可以把酸、氰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凤眼莲可以吸收水中的汞、镉、砷等化学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同生物净化因素有关的有生物的科属、环境的水温条件和供氧状况等,在温暖、湿润、养料充足和供氧良好的环境中,生物的吸收净化能力就强。但是目前使用的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不便于对气体进行过滤,不便于对装置的更换,同时不便于对内部的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固定套和第二旋转杆,所述净化箱的内侧上方均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上方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且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且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杆,所述固定套均设置在净化箱两侧,且固定套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方设置有卡杆,且卡杆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软管,且出气软管设置在净化箱另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杆设置在净化箱前方一侧,且第二旋转杆的一侧设置有观察板。>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扣卡合连接,且卡槽以过滤箱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盖板通过第一旋转杆与净化箱构成旋转结构,且盖板的内侧宽度大于过滤箱的外侧宽度。优选的,所述固定套与净化箱螺纹连接,且固定套以净化箱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卡杆卡合连接,且卡块的内侧长度与卡杆的内侧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进气软管的外侧长度小于固定套的内侧长度,且进气软管以净化箱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观察板通过第二旋转杆与净化箱构成旋转结构,且观察板的内侧长度与净化箱的外侧长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卡扣对卡槽进行卡合作用,在日常使用中,便于对装置内部进行更换,调高装置的使用性,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对装置内部的拆除对内部进行清理,保证装置内部的整洁。2、该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套对净化箱起到螺纹固定作用,同时固定套也对进气软管与出气软管起到保护作用,螺纹设置便于对装置进行更换和检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增加装置的功能性。3、该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卡块对卡杆起到卡合连接,在日常使用中,便于对过滤网的跟换和检查,保证了过滤网的正常工作,对恶臭气体进行过滤,减少因过滤网损坏带来装置不能进行工作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净化箱;2、卡槽;3、卡扣;4、过滤箱;5、活性炭;6、盖板;7、第一旋转杆;8、固定套;9、卡块;10、卡杆;11、过滤网;12、进气软管;13、出气软管;14、第二旋转杆;15、观察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固定套8和第二旋转杆14,净化箱1的内侧上方均设置有卡槽2,且卡槽2的上方设置有卡扣3,卡扣3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4,且过滤箱4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5,活性炭5的上方设置有盖板6,且盖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杆7,固定套8均设置在净化箱1两侧,且固定套8的一侧设置有卡块9,卡块9的上方设置有卡杆10,且卡杆10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软管12,且出气软管13设置在净化箱1另一侧,第二旋转杆14设置在净化箱1前方一侧,且第二旋转杆14的一侧设置有观察板15。卡槽2与卡扣3卡合连接,且卡槽2以过滤箱4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卡扣3对卡槽2进行卡合作用,在日常使用中,便于对装置内部进行更换,调高装置的使用性,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对装置内部的拆除对内部进行清理,保证装置内部的整洁。盖板6通过第一旋转杆7与净化箱1构成旋转结构,且盖板6的内侧宽度大于过滤箱4的外侧宽度,通过设置第一旋转杆7与净化箱1对盖板6起到旋转的作用,盖板6的设置方便了在日常使用中对内部的跟换和清洁,同时保证了日常装置的正常使用。固定套8与净化箱1螺纹连接,且固定套8以净化箱1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固定套8对净化箱1起到螺纹固定作用,同时固定套8也对进气软管12与出气软管13起到保护作用,螺纹设置便于对装置进行更换和检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增加装置的功能性。卡块9与卡杆10卡合连接,且卡块9的内侧长度与卡杆10的内侧长度相同,通过设置卡块9对卡杆10起到卡合连接,在日常使用中,便于对过滤网11的跟换和检查,保证了过滤网11的正常工作,对恶臭气体进行过滤,减少因过滤网11损坏带来装置不能进行工作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进气软管12的外侧长度小于固定套8的内侧长度,且进气软管12以净化箱1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进气软管12保证了恶臭气体能正常的进入下环节,在日常使用中,提高了装置实用性,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观察板15通过第二旋转杆14与净化箱1构成旋转结构,且观察板15的内侧长度与净化箱1的外侧长度相同,通过设置第二旋转杆14与净化箱1对观察板15起到旋转作用,同时观察板15的设置便于对内部活性炭5的观察,在日常使用中,便于对记录装置内部的情况,可以根据情况检查内部活性炭5是否需要更换。工作原理:首先将净化箱1放在使用位置,再将过滤网11通过卡块9与卡杆10连接,然后将固定套8通过旋转固定在净化箱1内部,再将盖板6通过第一旋转杆7与净化箱1旋转打开,再将过滤箱4通过卡扣3与净化箱1内部的卡槽2分开,取出过滤箱4,观察是否需要对过滤箱4进行跟换,当观察没有问题时,将活性炭5取出放满,再将过滤箱4通过卡扣3与净化箱1内部的卡槽2进行卡合,然后将盖板6通过第一旋转杆7与净化箱1旋转旋转关闭,当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时间将观察板15通过第二旋转杆14与将净化箱1旋转打开,再将对内部活性炭5进行观察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跟换,记录观察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固定套(8)和第二旋转杆(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内侧上方均设置有卡槽(2),且卡槽(2)的上方设置有卡扣(3),所述卡扣(3)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4),且过滤箱(4)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5),所述活性炭(5)的上方设置有盖板(6),且盖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杆(7),所述固定套(8)均设置在净化箱(1)两侧,且固定套(8)的一侧设置有卡块(9),所述卡块(9)的上方设置有卡杆(10),且卡杆(10)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11),所述过滤网(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软管(12),且出气软管(13)设置在净化箱(1)另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杆(14)设置在净化箱(1)前方一侧,且第二旋转杆(14)的一侧设置有观察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固定套(8)和第二旋转杆(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内侧上方均设置有卡槽(2),且卡槽(2)的上方设置有卡扣(3),所述卡扣(3)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4),且过滤箱(4)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5),所述活性炭(5)的上方设置有盖板(6),且盖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杆(7),所述固定套(8)均设置在净化箱(1)两侧,且固定套(8)的一侧设置有卡块(9),所述卡块(9)的上方设置有卡杆(10),且卡杆(10)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11),所述过滤网(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软管(12),且出气软管(13)设置在净化箱(1)另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杆(14)设置在净化箱(1)前方一侧,且第二旋转杆(14)的一侧设置有观察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恶臭气体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与卡扣(3)卡合连接,且卡槽(2)以过滤箱(4)中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宗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家家欢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