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小兵专利>正文

一种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371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包括曳引机、天梁、曳引媒介、吊笼以及对重块,所述天梁固定在建筑井道的上端,所述天梁顶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媒介的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吊笼,所述曳引媒介的另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对重块,并与对重块连接,所述曳引媒介与吊笼连接处设有吊笼反绳轮,所述吊笼反绳轮与吊笼左右面平行,所述曳引媒介自吊笼反绳轮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放置于天梁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曳引媒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升降快速、噪音小、升降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尘器用电动地刷的改进,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升降快速、噪音小、升降稳定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升降机又称施工电梯,常规的建筑施工升降机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使吊笼作升降运动,且安装于高层建筑的外壁,用以输送施工人员、工具、设备及物料的建筑机械;齿轮齿条式升降机的缺点是升降效率低,噪音大,升降的稳定性低。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升降快速、噪音小、升降稳定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升降快速、噪音小、升降稳定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包括曳引机、天梁、曳引媒介、吊笼以及对重块,所述天梁固定在建筑井道的上端,所述天梁顶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媒介的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吊笼,所述曳引媒介的另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对重块,并与对重块连接,所述曳引媒介与吊笼连接处设有吊笼反绳轮,所述吊笼反绳轮与吊笼左右面平行,所述曳引媒介自吊笼反绳轮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放置于天梁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曳引媒介。优选的,所述曳引媒介为钢丝绳或钢带,所述天梁能够升降移动。优选的,所述曳引媒介与对重块连接处设有对重反绳轮,所述曳引媒介自对重反绳轮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放置于天梁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曳引媒介。优选的,所述吊笼反绳轮与吊笼左右面平行。优选的,所述对重反绳轮与吊笼反绳轮平行。优选的,所述曳引机两端的曳引媒介之间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将其中一段曳引媒介推离另一段曳引媒介,以调节两段曳引媒介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曳引机的下方,且靠近吊笼设置。优选的,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曳引机的下方,且靠近对重块设置。优选的,所述曳引机与导向轮之间的曳引媒介采用复绕。优选的,所述曳引机与导向轮之间的曳引媒介采用单绕。优选的,所述导向轮与曳引机之间设有压绳轮,所述曳引媒介自曳引机引出后经压绳轮缠绕后引向导向轮,所述压绳轮用于增大曳引媒介在曳引机以及导向轮上的包角。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通过在天梁上设置曳引机,通过曳引媒介以及对重块,实现曳引机驱动吊笼在建筑井道内升降,并且在吊笼与曳引媒介之间设置吊笼反绳轮,避免了曳引媒介与吊笼的直接连接,减少了曳引媒介与吊笼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升降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能够升降移动的天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楼层建高而增加天梁的安装高度,进而增加升降机的最大可升降高度,提高升降机的适用范围,通过将曳引媒介设置为钢丝绳或钢带,由于钢丝绳或钢带强度好且制造方便,降低了曳引媒介的制造成本,通过将从对重反绳轮引出后的曳引媒介盘绕置于天梁上,实现根据楼层高度的增加值,相应地释放一定长度的预留曳引媒介,以延长曳引媒介的工作长度实现无需更换新的曳引媒介,也无需采用不断接线延长的方式,提高延长曳引媒介的效率,通过在曳引机底部设置导向轮,且导向轮靠近吊笼或者对重块一侧设置,导向轮将与吊笼连接的曳引媒介推离与对重块连接的曳引媒介,使两端曳引媒介之间有足够距离供吊笼和对重块上下自由活动,防止吊笼和对重块干涉,提高升降的稳定性,通过将导向轮与曳引机之间的曳引媒介采用复绕形式增大了曳引媒介在曳引机上的包角,进而增大了曳引力,提高升降机曳引效率,通过在导向轮与曳引机之间设置压绳轮,能够实现补偿曳引绳中张力和重量的变化,提高曳引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外观结构简图;图2为图1所述的A部剖面图;图3为图1所述的B部剖面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外观结构简图;图6为实施例三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外观结构简图;图7为实施例三所述的曳引机与导向轮复绕形式结构简图;图8为实施例四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外观结构简图;图9为实施例五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外观结构简图;图10为实施例六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外观结构简图;附图标记:1、曳引机;2、导向轮;3、天梁;4、曳引媒介;5、吊笼反绳轮;6、吊笼;7、建筑井道;8、对重块;9、对重反绳轮;10、绳头固定装置;11、压绳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曳引机1上置式升降机,包括曳引机1、天梁3、曳引媒介4、吊笼6以及对重块8,所述天梁3固定在建筑井道7的上端,所述天梁3顶部安装有曳引机1,所述曳引媒介4的一端自曳引机1引出后引向吊笼6,所述曳引媒介4的另一端自曳引机1引出后引向对重块8,并与对重块8连接,所述曳引媒介4与吊笼6连接处设有吊笼反绳轮5,所述吊笼反绳轮5与吊笼6左右面平行,所述曳引媒介4自吊笼反绳轮5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10放置于天梁3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10用于固定曳引媒介4;通过曳引媒介4以及对重块8,实现曳引机1驱动吊笼6在建筑井道7内升降,并且在吊笼6与曳引媒介4之间设置吊笼反绳轮5,避免了曳引媒介4与吊笼6的直接连接,减少了曳引媒介4与吊笼6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升降的稳定性;所述曳引媒介4为钢丝绳或钢带,所述天梁3能够升降移动;通过设置能够升降移动的天梁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楼层建高而增加天梁3的安装高度,进而增加升降机的最大可升降高度,提高升降机的适用范围,通过将曳引媒介4设置为钢丝绳或钢带,由于钢丝绳或钢带强度好且制造方便,降低了曳引媒介4的制造成本;所述曳引媒介4与对重块8连接处设有对重反绳轮9,所述曳引媒介4自对重反绳轮9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10放置于天梁3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10用于固定曳引媒介4;通过将从对重反绳轮9引出后的曳引媒介4盘绕置于天梁3上,实现根据楼层高度的增加值,相应地释放一定长度的预留曳引媒介4,以延长曳引媒介4的工作长度实现无需更换新的曳引媒介4,也无需采用不断接线延长的方式,提高延长曳引媒介4的效率,所述吊笼反绳轮5与吊笼6左右面平行,所述对重反绳轮9与吊笼反绳轮5平行;所述曳引机1两端的曳引媒介4之间设有导向轮2,所述导向轮2将其中一段曳引媒介4推离另一段曳引媒介4,以调节两段曳引媒介4之间的距离,所述导向轮2设置在所述曳引机1的下方,且靠近吊笼6设置;通过在曳引机1底部设置导向轮2,且导向轮2靠近吊笼6一侧设置,导向轮2将与吊笼6连接的曳引媒介4推离与对重块8连接的曳引媒介4,使两端曳引媒介4之间有足够距离供吊笼6和对重块8上下自由活动,防止吊笼6和对重块8干涉,提高升降的稳定性,所述曳引机1与导向轮2之间的曳引媒介4采用单绕形式。本专利技术在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天梁3在建筑井道7顶部放置角度是多角度的,因此为配合多工况的天梁3角度摆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曳引机、天梁、曳引媒介、吊笼以及对重块,所述天梁固定在建筑井道的上端,所述天梁顶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媒介的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吊笼,所述曳引媒介的另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对重块,并与对重块连接,所述曳引媒介与吊笼连接处设有吊笼反绳轮,所述吊笼反绳轮与吊笼左右面平行,所述曳引媒介自吊笼反绳轮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放置于天梁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曳引媒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曳引机、天梁、曳引媒介、吊笼以及对重块,所述天梁固定在建筑井道的上端,所述天梁顶部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媒介的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吊笼,所述曳引媒介的另一端自曳引机引出后引向对重块,并与对重块连接,所述曳引媒介与吊笼连接处设有吊笼反绳轮,所述吊笼反绳轮与吊笼左右面平行,所述曳引媒介自吊笼反绳轮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放置于天梁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曳引媒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媒介为钢丝绳或钢带,所述天梁能够升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媒介与对重块连接处设有对重反绳轮,所述曳引媒介自对重反绳轮引出后通过绳头固定装置放置于天梁上,所述绳头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曳引媒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上置式井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反绳轮与吊笼反绳轮平行。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葛小兵孙美生
申请(专利权)人:葛小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