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33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包括机架及分布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循环滑动设置在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上的输送带,所述机架为横置的框架结构,该装置的输送带循环设置在机架上,机架上端的输送带通过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进行支撑,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向上倾斜,并形成V型结构,有效防止物料运输时候掉落,机架下端的输送带通过第四辊柱进行过度传送支撑。机架上端的输送带放置在第一辊体机构上,并形成V型结构,不容易压陷,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载物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机
,具体为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建材、冶炼、煤炭、化工等领域,都需要使用一些大型的运输设备,将物料从低处运往高处,特别是矿产采选领域,需要将矿料从地下运输至地面,小矿井采用人工运输,劳动强度极大,也具有加大的安全隐患,大矿井一般采用矿车运输和履带传送两种方式,矿车运输需要铺设轨道、矿车需要动力驱动,还需要对轨道进行维护,对矿车进行维修,人力和物力成本都很高,如果矿车在运输过程中翻车,处理起来更是困难,而使用履带传送,矿料受重力影响,会从履带上滑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包括机架及分布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循环滑动设置在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上的输送带,所述机架为横置的框架结构,机架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架板、设置在两侧架板之间的加强管,加强管间隔设置以使两侧的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架板的外侧端焊接固定有侧架,侧架的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上端,第一辊体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架板上,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所述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在底板上构成V型结构;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下端,第二辊体机构两端分别通过支板固定安装在侧架的相应位置,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包括第四辊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第二辊柱设置在底板上端的中间,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对称设置在第二辊柱的两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第二辊柱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杆,底板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对应轴杆的轴板,轴板的上端对应轴杆设有轴槽,轴杆转动设置在相应的轴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侧架远离支板的一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通过加强板与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倾斜设置,加强板分别通过螺栓与架板和侧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输送带为循环结构,机架上端的输送带贴设于第一辊体机构上并形成V型结构,机架下端的输送带通过第四辊柱进行过度输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第四辊柱的两端设有轴杆,第四辊柱通过轴杆转动设置在支板上端的杆架上,所述杆架为L型结构,杆架的上端对应第四辊柱的轴杆设有U型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的输送带循环设置在机架上,机架上端的输送带通过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进行支撑,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向上倾斜,并形成V型结构,有效防止物料运输时候掉落,机架下端的输送带通过第四辊柱进行过度传送支撑。机架上端的输送带放置在第一辊体机构上,并形成V型结构,不容易压陷,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载物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包括机架1及分布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循环滑动设置在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上的输送带4,所述机架1为横置的框架结构,机架1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架板11、设置在两侧架板11之间的加强管14,加强管14间隔设置以使两侧的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架板11的外侧端焊接固定有侧架12,侧架12的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座13;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1的上端,第一辊体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架板11上,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包括底板20及设置在底板20上的第一辊柱21、第二辊柱22和第三辊柱23,所述第一辊柱21、第二辊柱22和第三辊柱23在底板20上构成V型结构;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1的下端,第二辊体机构两端分别通过支板31固定安装在侧架12的相应位置,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包括第四辊柱32。本实施例中,第二辊柱22设置在底板20上端的中间,第一辊柱21和第三辊柱23对称设置在第二辊柱22的两端。所述第二辊柱22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辊柱21和第三辊柱23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所述第一辊柱21、第二辊柱22和第三辊柱23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杆,底板20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对应轴杆的轴板24,轴板24的上端对应轴杆设有轴槽,轴杆转动设置在相应的轴板24上。本实施例中,侧架12远离支板31的一侧设有侧板15,所述侧板15通过加强板16与架板11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16倾斜设置,加强板16分别通过螺栓与架板11和侧板15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输送带4为循环结构,机架1上端的输送带4贴设于第一辊体机构上并形成V型结构,防止物料运输时候掉落,机架1下端的输送带4通过第四辊柱32进行过度输送。本实施例中,第四辊柱32的两端设有轴杆,第四辊柱32通过轴杆转动设置在支板31上端的杆架33上,所述杆架33为L型结构,杆架33的上端对应第四辊柱32的轴杆设有U型槽。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输送带4循环设置在机架1上,机架1上端的输送带4通过第一辊柱21、第二辊柱22和第三辊柱23进行支撑,并形成V型结构,防止物料运输时候掉落,机架1下端的输送带4通过第四辊柱32进行过度传送支撑。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包括机架及分布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循环滑动设置在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上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为横置的框架结构,机架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架板、设置在两侧架板之间的加强管,加强管间隔设置以使两侧的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架板的外侧端焊接固定有侧架,侧架的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座;/n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上端,第一辊体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架板上,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所述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在底板上构成V型结构;/n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下端,第二辊体机构两端分别通过支板固定安装在侧架的相应位置,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包括第四辊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包括机架及分布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循环滑动设置在第一辊体机构和第二辊体机构上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为横置的框架结构,机架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架板、设置在两侧架板之间的加强管,加强管间隔设置以使两侧的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架板的外侧端焊接固定有侧架,侧架的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座;
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上端,第一辊体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架板上,所述第一辊体机构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所述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在底板上构成V型结构;
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下端,第二辊体机构两端分别通过支板固定安装在侧架的相应位置,所述第二辊体机构包括第四辊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柱设置在底板上端的中间,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对称设置在第二辊柱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框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波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新光源特种照明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