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铎源专利>正文

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09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包括底座和若干用于支撑腰背的支撑组件,底座包括底板和竖直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若干支撑组件置于两侧板之间且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连接,若干支撑组件在两侧板之间是呈弧形分布的;使用者躺在呈弧形分布的若干支撑组件,使支撑组件实现对脊背的支撑;实现使用者的手部以及头部位于底座的一端、使用者的脊背支撑于支撑组件上、以及使用者的脚部位于底座的另一端,进而实现反弓式、上轮式、下轮式等动作的拉筋训练,从而达到舒展筋腱韧带、刺激并调节脊柱神经系统、培养腰腹肌力、促进血液循环、使关节活动灵活、矫正不良体态、预防脊柱老化、保持骨质密度等良好的拉筋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筋辅助器械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筋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人由于人们的坐姿、站姿、睡姿不当,久而久之会造成脊柱侧弯,影响人体健康,据研究表明,适当的拉筋运动会对脊柱侧弯起到很好的矫正作用,拉筋能够使脊背以至整个人体回归柔韧,人体柔韧了才能使骨络正位、对称、均衡、正直、才能回到童子时期的筋骨,骨骼正位后可重新培养腰背肌力,只有身健力壮了,才能使脊柱不会回复侧弯位;因此,对于后天造成脊柱侧弯的患者来说,专利技术一种拉筋辅助器械是必须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辅助患者实现拉筋,以矫正患者脊柱弯曲导致体态不良的拉筋辅助器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包括底座和若干用于支撑腰背的支撑组件,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竖直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若干支撑组件置于两侧板之间且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连接,所述若干支撑组件在两侧板之间是呈弧形分布的。优选地,在侧板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每一组安装孔是由若干呈弧形分布的安装孔组成的。优选地,在侧板上开设有3组安装孔组,分别是第一组安装孔、第二组安装孔和第三组安装孔,其中,第一组安装孔的最高点距离底板的高度H1<第二组安装孔的最高点距离底板的高度H2<第三组安装孔的最高点距离底板的高度H3。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插销与所述安装孔连接。优选地,相邻的支撑组件通过连接板连接起来。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若干套装在支撑杆上的滚珠,在支撑杆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孔。优选地,所述滚珠可绕支撑杆转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患者躺在呈弧形分布的若干支撑组件,使支撑组件实现对脊背的支撑;此时,以脊背为支撑,双脚置于底座一端并着地,双手举至底座另一端并着地,实现使用者的手部以及头部位于底座的一端、使用者的脊背支撑于支撑组件上、以及使用者的脚部位于底座的另一端,进而实现反弓式、上轮式、下轮式等动作(即反S生理曲线的后弯动作)的拉筋训练。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支撑组件分布的弧度具有调整的作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弧度的拉筋训练(即当适应了弯曲弧度较小的拉筋训练后,可以重新调整支撑组件的弧度,从而增大拉筋训练的弯曲弧度),以调整不同弯曲程度的拉筋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设计十分人性化。综上所述,使用本技术的产品可以实现较为全方位的健身训练,针对颈、肩、腰、背和髋等部位的关节、筋骨进行有效的弯曲拉伸,从而达到舒展筋腱韧带、刺激并调节脊柱神经系统、培养腰腹肌力、促进血液循环、使关节活动灵活、矫正不良体态、预防脊柱老化、保持骨质密度等良好的拉筋训练效果;并针对身体各部位的筋络与骨骼、神经与肌肉的紧张程度、僵硬程度和脊柱的侧弯程度,进行牵引,使之回归灵活,再进行正骨整合,如脊柱侧弯、驼背、骨盆倾斜、高低肩、长短脚、O形腿、X形腿等不良体态的矫正,均可通过拉筋回归正位。本技术的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等场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拉筋辅助器械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拉筋辅助器械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拉筋辅助器械的另一状态的立体图(支撑组件与第二组安装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安装孔组分布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安装孔组另一分布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包括底座1和若干用于支撑腰背的支撑组件2,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1和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侧板12,所述若干支撑组件2置于两侧板12之间且支撑组件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2连接,所述若干支撑组件2在两侧板12之间是呈弧形分布的。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患者躺在呈弧形分布的若干支撑组件2,使支撑组件2实现对脊背的支撑;此时,以脊背为支撑,双脚置于底座1一端并着地,双手举至底座1另一端并着地,实现使用者的手部以及头部位于底座1的一端、使用者的脊背支撑于支撑组件2上、以及使用者的脚部位于底座1的另一端,进而实现反弓式、上轮式、下轮式等动作(即反S生理曲线的后弯动作)的拉筋训练。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支撑组件2分布的弧度具有调整的作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弧度的拉筋训练(即当适应了弯曲弧度较小的拉筋训练后,可以重新调整支撑组件2的弧度,从而增大拉筋训练的弯曲弧度),以调整不同弯曲程度的拉筋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设计十分人性化。综上所述,使用本技术的产品可以实现较为全方位的健身训练,针对颈、肩、腰、背和髋等部位的关节、筋骨进行有效的弯曲拉伸,从而达到舒展筋腱韧带、刺激并调节脊柱神经系统、培养腰腹肌力、促进血液循环、使关节活动灵活、矫正不良体态、预防脊柱老化、保持骨质密度等良好的拉筋训练效果;并针对身体各部位的筋络与骨骼、神经与肌肉的紧张程度、僵硬程度和脊柱的侧弯程度,进行牵引,使之回归灵活,再进行正骨整合,如脊柱侧弯、驼背、骨盆倾斜、高低肩、长短脚、O形腿、X形腿等不良体态的矫正,均可通过拉筋回归正位,需说明的是这个过程是个适应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进行矫正。本技术的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等场所。在侧板12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每一组安装孔是由若干呈弧形分布的安装孔组成的,所述支撑组件2通过插销4与所述安装孔30连接,结构简单、实用,方便拆装、调整支撑组件2的弧度分布。如图4所示,在侧板12上开设有3组安装孔组,分别是第一组安装孔3A、第二组安装孔3B和第三组安装孔3C,其中,第一组安装孔3A的最高点距离底板11的高度H1<第二组安装孔3B的最高点距离底板11的高度H2<第三组安装孔3C的最高点距离底板11的高度H3,不同弯曲程度的设计,可以使使用者在进行拉筋训练时,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对不良体态实现矫正;当然,实际生产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实现多于三组安装孔组的布局;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孔组还可以以底座1的中心线为基准,以镜像的形式在底座1侧板12的另一端也设置有安装孔组(参考图5),这样使用者可以不分方向进行使用,而且拉近辅助器械的安装位置也不会受到约束,使用方便。相邻的支撑组件2通过连接板5连接起来,将若干支撑组件2通过连接板5连接起来,方便支撑组件2的收纳,使若干支撑组件2不会过于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若干用于支撑腰背的支撑组件(2),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1)和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侧板(12),所述若干支撑组件(2)置于两侧板(12)之间且支撑组件(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2)连接,所述若干支撑组件(2)在两侧板(12)之间是呈弧形分布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若干用于支撑腰背的支撑组件(2),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1)和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侧板(12),所述若干支撑组件(2)置于两侧板(12)之间且支撑组件(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2)连接,所述若干支撑组件(2)在两侧板(12)之间是呈弧形分布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侧板(12)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每一组安装孔是由若干呈弧形分布的安装孔(30)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筋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侧板(12)上开设有3组安装孔,分别是第一组安装孔(3A)、第二组安装孔(3B)和第三组安装孔(3C),其中,第一组安装孔(3A)的最高点距离底板(11)的高度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铎源
申请(专利权)人:胡铎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