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456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体柔韧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包括底面平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下拉杆以及连接绳;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底面平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平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连接绳与所述下拉杆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与现有的坐位体前屈相比,测量的维度更多,测量的数据更多更全面,能够更好地评估人体柔韧度,而且单人便能完成测量,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柔韧度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下肢柔韧度测量采用的都是坐位体前屈的方式进行测量,中国专利CN210612136U公开了一种坐位体前屈测试装置,采用的是坐着推动测试基准面的方式进行测量,但是这样的测量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柔韧度反应的是关节活动范围及其周围肌肉群的灵活程度,只靠单一的一个维度无法准确反应柔韧度的情况。除此之外,坐位体前屈的测量方式不适用于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不具备通用性,容易导致数据失准,且测量装置不可调节,对于上下身比例不同的用户没有提出相对应的变换方式,使得测量数据有失客观。而椅式坐位体前屈测试可以反映出老年人单一维度的柔韧性,但需要旁人进行辅助测量和操作,单人难以进行测量,且测量数据不够精准,不足以准确反应下肢柔韧度。另外,社区现有柔韧性锻炼器材虽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身体一些部位进行锻炼和加强,但不具备柔韧度测量功能,在运动前若了解自己的柔韧度情况能更有助于用户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且这些器材缺乏安全保护机制,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出现危险。现有测量工具不具备锻炼功能,现有的锻炼器材也不具备测量功能,社区内并没有同时具备测量和拉伸的社区健身器材,在这领域上还存在一些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用站姿测量替代传统坐姿测量,站姿更易做多维度的动作,能更全面反应使用者的身体状况,测量结果更加客观准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包括底面平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下拉杆以及连接绳;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底面平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平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连接绳与所述下拉杆活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时,用户站在底面平板上,现将下拉杆调至合适的高度,调整完毕后,再进行下压,测量两次连接绳的长度差便能得到下肢柔韧度的数据,除此之外,以此类推,还可以握住下拉杆做其余维度的柔韧度测试,与现有的坐位体前屈相比,测量的维度更多,测量的数据更多更全面,能够更好地评估人体柔韧度,而且单人便能完成测量,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重量牵引块,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下拉杆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后与所述重量牵引块连接,使用重量牵引块可以在测量柔韧度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锻炼效果,本专利技术可放在社区内供人们使用,不仅可以测量柔韧度,也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住所述重量牵引块的下表面,所述重量牵引块的上表面抵住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用力过猛而造成人身伤害,安全性更好。进一步的,所述下拉杆上设置有旋钮,所述连接绳与所述下拉杆连接的一端缠绕在所述旋钮上,通过旋转旋钮可以改变连接绳的长度,从而调节下拉杆的高度,适应不一样身材比例的用户,适应性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上设置有刻度标记,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自己下压时所能达到的距离,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柔韧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底面平板呈垂直设置,受力状态好,使用时稳定性更高。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呈垂直设置,使用时稳定性更高。进一步的,所述下拉杆上喷涂有抓握标记,便于用户进行抓握。进一步的,所述下拉杆的表面设置有磨砂层或防滑泡沫层,使用时可以加大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底面平板、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材质均为钢材,耐腐蚀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根据通用设计法则,使其尽量覆盖更多的使用人群,老年群体和普通成年群体均可使用;2.与现有的坐位体前屈测试方式相比,具有更多的测量维度,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客观,也更能反映自身的柔韧程度;3.重视个体差异性,因用户群体的身高、上下身比例各不相同,将下拉杆设计为高低可调节的形式,使用户可以自行调节为需要的高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也保证测量出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3.重量牵引块的设置,使本装置兼具测量下肢柔韧度的功能以及锻炼的功能,一举两得;4.整体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容易进行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面平板;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下拉杆;5、连接绳;6、重量牵引块;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包括底面平板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下拉杆4以及连接绳5;第一支撑杆2设置在底面平板1上,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与底面平板1连接,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3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连接绳5连接,连接绳5与下拉杆4活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时,用户站在底面平板1上,现将下拉杆4调至合适的高度,调整完毕后,再进行下压,测量两次连接绳5的长度差便能得到下肢柔韧度的数据,除此之外,以此类推,还可以握住下拉杆4做其余维度的柔韧度测试,与现有的坐位体前屈相比,测量的维度更多,测量的数据更多更全面,能够更好地评估人体柔韧度,而且单人便能完成测量,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重量牵引块6,连接绳5的一端与下拉杆4连接,连接绳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撑杆3后与重量牵引块6连接,使用重量牵引块6可以在测量柔韧度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锻炼效果,本专利技术可放在社区内供人们使用,不仅可以测量柔韧度,也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杆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7以及第二弹簧8,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底面平板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抵住重量牵引块6的下表面,重量牵引块6的上表面抵住第二弹簧8的一端,第二弹簧8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可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平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下拉杆以及连接绳;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底面平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平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连接绳与所述下拉杆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平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下拉杆以及连接绳;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底面平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平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连接绳与所述下拉杆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重量牵引块,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下拉杆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后与所述重量牵引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柔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住所述重量牵引块的下表面,所述重量牵引块的上表面抵住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定邦孙悦赵雨淋吴启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