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02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3
一种肠道给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肠道给药时不能匀速推送药液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外筒,外筒下端设有乳头,乳头上拆卸连接有给药管,外筒内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且与其内侧壁紧密贴合的活塞头,外筒上端螺纹连接有套环,套环前端设有传动箱,传动箱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设有卷簧,卷簧自由端经固定柱与传动箱后侧壁固定连接,转轴后端插入套环内且同轴固定有齿轮,转轴与套环转动连接,活塞头上端设有上下方向且可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道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化科护理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肠道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肠道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医护人员在治疗时通常使用的肠道给药装置多为采用针管将药剂推送至肠道内,对于一些熟练度低的医护人员,在操组中不容易控制药液的推送速度,不能匀速的将药液推送至患者的肠道内,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年纪较小的患者的抗拒性增加,不便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肠道给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肠道给药时不能匀速推送药液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外筒,外筒下端设有乳头,乳头上拆卸连接有给药管,外筒内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且与其内侧壁紧密贴合的活塞头,外筒上端螺纹连接有套环,套环前端设有传动箱,传动箱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设有卷簧,卷簧自由端经固定柱与传动箱后侧壁固定连接,转轴后端插入套环内且同轴固定有齿轮,转轴与套环转动连接,活塞头上端设有上下方向且可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外筒、给药管与活塞头,便于医护人员将药液推送至患者肠道内,同时设有卷簧、齿条与齿轮,便于医护人员将外力转换为卷簧的弹力,通过卷簧的弹力来代替医护人员对药液的推送,可使药液匀速推送至患者的体内,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设有套环,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本装置进行拆卸及清洗,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全剖后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俯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外筒1,外筒1下端设有乳头2,乳头2上拆卸连接有给药管3,外筒1内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且与其内侧壁紧密贴合的活塞头4,外筒1上端螺纹连接有套环5,套环5前端设有传动箱6,传动箱6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7,转轴7上同轴设有卷簧8,卷簧8自由端经固定柱9与传动箱6后侧壁固定连接,转轴7后端插入套环5内且同轴固定有齿轮10,转轴7与套环5转动连接,活塞头4上端设有上下方向且可与齿轮10啮合的齿条11。为了便于药物的注射,所述的给药管3下侧开设有多个沿其外侧壁分布的出药孔12。为了使活塞头4上下移动,所述的活塞头4上端同轴设有拉杆13,拉杆13上端伸出套环5且设有拉柄14。为了使齿条11与齿轮10传动过程中更加稳定,所述的齿条10上端与拉柄14下端固定。为了使卷簧8保持收缩状态,所述的转轴7前端同轴设有棘轮15,传动箱6前侧壁上铰接有可与棘轮15啮合的棘爪16,传动箱6前侧壁上设有可与棘爪16左表面接触的弹性片17。为了便于解除棘爪16与棘轮15的啮合,所述的传动箱6前侧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弧形槽18,棘爪16前端设有插入弧形槽18内且可在弧形槽18内移动的连接杆19。为了便于连接杆19的摆动,所述的连接杆19前端伸出弧形槽18且同轴设有推柄20。本技术在使用时,向下移动给药管3,使给药管3与乳头2脱离,此时将针头与乳头2连接,通过针头吸取需要对患者推送的药物,药物吸取过程为:向上移动拉柄14,拉柄14经拉杆13带动活塞头4向上移动,活塞头4带动齿条11向上移动,齿条11带动齿轮10顺时针转动,齿轮10经转轴7带动卷簧8向内收缩,同时转轴7带动棘轮15顺时针转动,棘轮15向左推动棘爪16,使棘爪16从棘轮15的棘齿槽内移出并挤压弹性片17;随着活塞头4向上移动,外筒1下侧产生负压并将外部的药物通过针头吸取至外筒1内,当外筒1内吸入适量药液后,停止移动拉柄14,棘轮15停止转动,此时在弹性片17的作用下,棘爪16向右摆动并重新插入棘轮15的棘齿槽内,此时棘轮15的转动被限制,且卷簧8处于收缩状态;当药液吸取完毕后,使针头与乳头2脱离,将给药管3与乳头2连接,此时将给药管3自由端通过肛门插入患者肠道内,并向左拨动推柄20,推柄20带动连接杆19沿弧形槽18向左滑动,同时连接杆19带动棘爪16向左摆动并挤压弹性片17,当棘爪16与棘轮15脱离后,棘轮15的限制被解除,此时在卷簧8的作用下,转轴7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棘爪16逆时针转动,同时转轴7带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齿轮10经齿条11带动活塞头4向下移动,活塞头4推动外筒1内的药液经给药管3的出药孔12,流入患者的肠道内,当活塞头4下端面与外筒1底面接触时,外筒1内的药物注射完毕,此时,将给药管3从患者的肠道内移出,完成患者的肠道给药;若需要对本装置进行清洗消毒,向上移动拉柄14使活塞头4移动至套环5内,此时逆时针转动套环5,使套环5与外筒1脱离,并对活塞头4与外筒1进行清洗消毒,完成消毒后,使套环5与外筒1连接处对齐并顺时针转动套环5,使套环5与外筒1重新连接,向上拨动推柄20,使活塞头4恢复至初始位置。本技术中乳头2与给药管3、针头的连接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对其连接过程进行详细的描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外筒、给药管与活塞头,便于医护人员将药液推送至患者肠道内,同时设有卷簧、齿条与齿轮,便于医护人员将外力转换为卷簧的弹力,通过卷簧的弹力来代替医护人员对药液的推送,可使药液匀速推送至患者的体内,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设有套环,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本装置进行拆卸及清洗,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肠道给药装置,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外筒(1),其特征在于,外筒(1)下端设有乳头(2),乳头(2)上拆卸连接有给药管(3),外筒(1)内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且与其内侧壁紧密贴合的活塞头(4),外筒(1)上端螺纹连接有套环(5),套环(5)前端设有传动箱(6),传动箱(6)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7),转轴(7)上同轴设有卷簧(8),卷簧(8)自由端经固定柱(9)与传动箱(6)后侧壁固定连接,转轴(7)后端插入套环(5)内且同轴固定有齿轮(10),转轴(7)与套环(5)转动连接,活塞头(4)上端设有上下方向且可与齿轮(10)啮合的齿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给药装置,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外筒(1),其特征在于,外筒(1)下端设有乳头(2),乳头(2)上拆卸连接有给药管(3),外筒(1)内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且与其内侧壁紧密贴合的活塞头(4),外筒(1)上端螺纹连接有套环(5),套环(5)前端设有传动箱(6),传动箱(6)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7),转轴(7)上同轴设有卷簧(8),卷簧(8)自由端经固定柱(9)与传动箱(6)后侧壁固定连接,转轴(7)后端插入套环(5)内且同轴固定有齿轮(10),转轴(7)与套环(5)转动连接,活塞头(4)上端设有上下方向且可与齿轮(10)啮合的齿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药管(3)下侧开设有多个沿其外侧壁分布的出药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头(4)上端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