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飞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62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床板、电热器、皮革套、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电热丝、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床板进行调整合适位置,让患者使用更加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三电机带动搅拌杆对药剂筒里的药剂与水进行充分搅拌,解决了上药时无法做到将药物比例混合到位,否则药效较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上药枪中,第三水泵从药剂室中抽取药剂从下通道喷出,进行呼吸道上药,同时第二水泵从上通道抽取一些患者体内废液脓液进入污水箱,解决了传统的喷药装置不能直接深入口腔内对咽、喉上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药
,特别涉及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道肺是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鼻、咽、喉合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器官,合称为下呼吸道。当上呼吸道出现炎症,或者咽、喉部位因吃东西划破引起不适症状时,需要对划破的部位进行上药或者喷药,这样能加快伤口的愈合,然而上呼吸道在进行上药时需要特定的装置来完成此操作,传统的喷药装置不能直接深入口腔内对咽、喉上药,同时在上药时无法做到将药物比例混合到位,否则药效较差,同时现有上药装置患者使用时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解决传统的喷药装置不能直接深入口腔内对咽、喉上药,同时在上药时无法做到将药物比例混合到位,否则药效较差,同时现有上药装置患者使用时十分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装置外壳、床板、电热器、皮革套、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电热丝、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头枕、上药枪、T形槽块、T形块、加长软管、第一水泵、第一管道、隔音罩、水箱、药剂筒、第二管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管道、搅拌室、第三电机、搅拌杆和消毒工具柜;所述装置外壳右端内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左端贯穿于装置外壳右侧上端,所述第一管道中还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装置外壳右侧顶部设有T形块,所述T形块下端滑动连接有T形槽块,所述T形槽块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药枪,所述上药枪右端固定连通有加长软管,所述加长软管与第一管道相连通;所述装置外壳右侧下端腔室内部设有消毒工具柜;所述装置外壳中间设有床板,所述床板下表面设有电热器,所述电热器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包覆在床板上表面,所述电热丝上表面包覆有皮革套,所述皮革套右端设有头枕;所述床板左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床板固定连接;所述床板右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床板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壳右侧设有隔音罩,所述隔音罩腔室内部下端设有搅拌室,所述搅拌室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沿伸至搅拌室内;所述第一水泵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搅拌室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加长软管相连通;所述隔音罩腔室内部右侧上端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下端与搅拌室右侧上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中还连接有第二阀门;所述水箱左侧设有药剂筒,所述药剂筒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下端与搅拌室左侧上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中还连接有第一阀门。作为优选,包括头部软管、上通道、下通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二水泵、污水箱、上药枪主体、下通道、药剂室、第三水泵、推杆和刻度表;所述上药枪主体与T形槽块相连接;所述上药枪主体右侧下端设有污水箱,所述污水箱上端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输入端通过第四管道与上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输出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污水箱相连通;所述上通道中间还连通有头部软管;所述上药枪主体左侧下端设有药剂室,所述药剂室下端固定连通有下通道;所述药剂室上端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输出端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输入端通过第六管道与药剂室相连通;所述第五管道右端设有下通道;所述第五管道下端设有刻度表,所述刻度表中间滑动连接有推杆。作为优选,所述消毒工具柜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工具柜外壳、吸风通道、第一放置架、第二放置架、紫外线杀菌灯、雾化喷头、第四水泵、第七管道、消毒液箱和吸风机;所述工具柜外壳左侧外表面设有消毒液箱,所述消毒液箱内固定连通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左端贯穿于工具柜外壳上表面沿伸至工具柜外壳腔室内部,所述第七管道左端固定连通有雾化喷头,所述第七管道中还连接有第四水泵;所述第四水泵输入端通过第七管道与消毒液箱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输出端通过第七管道与雾化喷头相连通;所述工具柜外壳腔室内部底端设有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右端延伸出工具柜外壳右侧外表面,所述吸风通道中还连接有吸风机;所述吸风通道上端设有第一放置架,所述第一放置架上方设有第二放置架,所述第二放置架上方设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左右两端与工具柜外壳固定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皮革套下表面设有绝缘层。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电机为变频电机。作为优选,所述头部软管为橡胶软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放置架和第二放置架表面均设有数个小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床板进行调整合适位置,让患者使用更加方便。(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三电机带动搅拌杆对药剂筒里的药剂与水进行充分搅拌,解决了上药时无法做到将药物比例混合到位,否则药效较差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上药枪中,第三水泵从药剂室中抽取药剂从下通道喷出,进行呼吸道上药,同时第二水泵从上通道抽取一些患者体内废液脓液进入污水箱,解决了传统的喷药装置不能直接深入口腔内对咽、喉上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药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消毒工具柜的结构示意图。1-装置外壳;2-床板;3-电热器;4-皮革套;5-第一电机;6-第一转轴;7-电热丝;8-第二电机;9-第二转轴;10-头枕;11-上药枪;12-T形槽块;13-T形块;14-加长软管;15-第一水泵;16-第一管道;17-隔音罩;18-水箱;19-药剂筒;20-第二管道;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3-第三管道;24-搅拌室;25-第三电机;26-搅拌杆;27-消毒工具柜;28-头部软管;29-上通道;30-下通道;31-第四管道;32-第五管道;33-第六管道;34-第二水泵;35-污水箱;36-上药枪主体;37-下通道;38-药剂室;40-第三水泵;41-推杆;42-刻度表;43-工具柜外壳;44-吸风通道;45-第一放置架;46-第二放置架;47-紫外线杀菌灯;48-雾化喷头;49-第四水泵;50-第七管道;51-消毒液箱;52-吸风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床板2、电热器3、皮革套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电热丝7、第二电机8、第二转轴9、头枕10、上药枪11、T形槽块12、T形块13、加长软管14、第一水泵15、第一管道16、隔音罩17、水箱18、药剂筒19、第二管道20、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管道23、搅拌室24、第三电机25、搅拌杆26和消毒工具柜27;所述装置外壳1右端内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一管道16,所述第一管道16左端贯穿于装置外壳1右侧上端,所述第一管道16中还连接有第一水泵15;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顶部设有T形块13,所述T形块13下端滑动连接有T形槽块12,所述T形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床板(2)、电热器(3)、皮革套(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电热丝(7)、第二电机(8)、第二转轴(9)、头枕(10)、上药枪(11)、T形槽块(12)、T形块(13)、加长软管(14)、第一水泵(15)、第一管道(16)、隔音罩(17)、水箱(18)、药剂筒(19)、第二管道(20)、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管道(23)、搅拌室(24)、第三电机(25)、搅拌杆(26)和消毒工具柜(27);/n所述装置外壳(1)右端内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一管道(16),所述第一管道(16)左端贯穿于装置外壳(1)右侧上端,所述第一管道(16)中还连接有第一水泵(15);/n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顶部设有T形块(13),所述T形块(13)下端滑动连接有T形槽块(12),所述T形槽块(12)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药枪(11),所述上药枪(11)右端固定连通有加长软管(14),所述加长软管(14)与第一管道(16)相连通;/n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下端腔室内部设有消毒工具柜(27);/n所述装置外壳(1)中间设有床板(2),所述床板(2)下表面设有电热器(3),所述电热器(3)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电热丝(7),所述电热丝(7)包覆在床板(2)上表面,所述电热丝(7)上表面包覆有皮革套(4),所述皮革套(4)右端设有头枕(10);/n所述床板(2)左侧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与床板(2)固定连接;/n所述床板(2)右侧设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与床板(2)固定连接;/n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设有隔音罩(17),所述隔音罩(17)腔室内部下端设有搅拌室(24),所述搅拌室(24)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6),所述搅拌杆(26)沿伸至搅拌室(24)内;/n所述第一水泵(15)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16)与搅拌室(24)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5)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16)与加长软管(14)相连通;/n所述隔音罩(17)腔室内部右侧上端设有水箱(18),所述水箱(18)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23),所述第三管道(23)下端与搅拌室(24)右侧上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三管道(23)中还连接有第二阀门(22);/n所述水箱(18)左侧设有药剂筒(19),所述药剂筒(19)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20),所述第二管道(20)下端与搅拌室(24)左侧上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0)中还连接有第一阀门(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床板(2)、电热器(3)、皮革套(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电热丝(7)、第二电机(8)、第二转轴(9)、头枕(10)、上药枪(11)、T形槽块(12)、T形块(13)、加长软管(14)、第一水泵(15)、第一管道(16)、隔音罩(17)、水箱(18)、药剂筒(19)、第二管道(20)、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管道(23)、搅拌室(24)、第三电机(25)、搅拌杆(26)和消毒工具柜(27);
所述装置外壳(1)右端内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一管道(16),所述第一管道(16)左端贯穿于装置外壳(1)右侧上端,所述第一管道(16)中还连接有第一水泵(15);
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顶部设有T形块(13),所述T形块(13)下端滑动连接有T形槽块(12),所述T形槽块(12)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药枪(11),所述上药枪(11)右端固定连通有加长软管(14),所述加长软管(14)与第一管道(16)相连通;
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下端腔室内部设有消毒工具柜(27);
所述装置外壳(1)中间设有床板(2),所述床板(2)下表面设有电热器(3),所述电热器(3)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电热丝(7),所述电热丝(7)包覆在床板(2)上表面,所述电热丝(7)上表面包覆有皮革套(4),所述皮革套(4)右端设有头枕(10);
所述床板(2)左侧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与床板(2)固定连接;
所述床板(2)右侧设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与床板(2)固定连接;
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设有隔音罩(17),所述隔音罩(17)腔室内部下端设有搅拌室(24),所述搅拌室(24)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6),所述搅拌杆(26)沿伸至搅拌室(24)内;
所述第一水泵(15)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16)与搅拌室(24)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5)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16)与加长软管(14)相连通;
所述隔音罩(17)腔室内部右侧上端设有水箱(18),所述水箱(18)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23),所述第三管道(23)下端与搅拌室(24)右侧上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三管道(23)中还连接有第二阀门(22);
所述水箱(18)左侧设有药剂筒(19),所述药剂筒(19)下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20),所述第二管道(20)下端与搅拌室(24)左侧上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0)中还连接有第一阀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道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枪(11)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头部软管(28)、上通道(29)、下通道(30)、第四管道(31)、第五管道(32)、第六管道(33)、第二水泵(34)、污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
申请(专利权)人:周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