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701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包括氧气源和主控制器,所述氧气源连接有多条支路,所述氧气源和支路均设置于楼层中,不独立占据空间,所述多条支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每个电磁阀与一个呼吸供氧模块电连接,每个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主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多条支路的末端均设置有供氧接口,所述每个供氧接口对应的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一个显示屏及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显示屏及控制面板能够快速调节供氧模式和供氧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供氧系统布置于楼层之中,不占用空间。并且显示屏及控制面板能够便于病人及其家属操作,从而调节供氧模式或者供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氧设备
,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
技术介绍
供氧设备是一种对有用氧需求的人员进行供氧的设备。设备总是存在占用空间大的缺点,并且设备单独摆在病人一侧,不仅占用了空间,并且还容易受到损坏或者打扰病人休息。尤其是在医疗紧急时刻,病房内的空间本就不足,若是单独挪出空间摆放供氧设备,则会使病房空间更加紧缺,这种情况对于医疗造成很大的不便。并且目前的供氧设备操作不便,病人及家属不容易自己调节,无疑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使病人及家属承担不知如何调节供氧设备的苦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调节且不占空间的供氧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包括氧气源和主控制器,所述氧气源连接有多条支路,所述多条支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每个电磁阀与一个呼吸供氧模块电连接,每个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主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多条支路的末端均设置有供氧接口,所述每个供氧接口对应的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一个显示屏及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连接。具体的,所述供氧接口上设置有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并且设置有用于启闭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的开关,所述供氧接口上还设置有供氧喷嘴和感压口,所述供氧喷嘴与供氧通道连通并且分别位于接口本体的两侧,所述供氧通道与感压口连通并且分别位于接口本体的两侧。具体的,所述供氧接口包括内固定片和外固定片两片,所述供氧通道、感压通道和开关均位于外固定片上,所述供氧喷嘴和感压口位于内固定片上,所述内固定片和外固定片之间设置有滤片和膜片,所述滤片和膜片位于供氧通道和供氧喷嘴的连通通道上。滤片和膜片对输送氧气进行过滤,在不需要进行供氧时,滤片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膜片则是便于排出用户呼出的气体,膜片为单向通气膜片,便于将用户呼出的气体排出,为了防止膜片阻挡氧气进入,在内固定片和外固定片连接时,会有一根管道直接穿过膜片中部,即膜片中部具有通孔便于管道穿过,从而不会阻止氧气进入。具体的,所述内固定片和外固定片之间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扣结构,并且外固定片与内固定片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为一体。内固定片和外固定片能够打开,用于更换膜片和滤片。具体的,所述开关为滑动式开关,所述滑动式开关同时控制两个二位二通阀,两个二位二通阀分别作用于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在阀芯位于开启位置时,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同时连通,当阀芯位于关闭位置时,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同时关闭,在连接器与供氧接口连接时,会推动二位二通阀的阀芯,使二位二通阀转变为开启状态,在取下连接器时,二位二通阀自动回位,转回关闭状态;二位二通阀的回位可以通过在阀门内设置弹簧实现。在不需要供氧时,外界空气不会通过感压通道和供氧通道直接进入口罩内。在需要进行供氧时,通过连接器连接在供氧接口上,连接器与供氧接口连接时,不仅能够分别连通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还能够推动开关的阀芯,使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即供氧接口打开,能够进行供氧。所述供氧接口和连接器8之间设置有相互匹配的限位凹槽与限位凸起,用于确保滑动式开关与连接器8的连接位置无误,一是使感压管和供氧管与感压通道1和供氧通道5连通,二是确保滑动式开关能够打开,若是限位凹槽和限位凸起没有对正,则连接器8与供氧接口无法连接。具体的,供氧接口与供氧面罩可以通过缝合连接、卡扣连接、挤压连接或焊接连接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均位于口罩上鼻腔位置的下方,还包括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供氧通道和感应通道的两个连接孔,连接器一端分别与供氧通道和感应通道连接,另一端分别于供氧设备上的供氧管和感压管连接,所述呼吸供氧模块内设置有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压力感应装置与感压管连接。即通过感应管内的压力变化,即可得知用户的呼吸状况。当感压管内压力降低时,说明用户正在吸气,此时呼吸供氧模块发送信号到主控制器内,主控制器给予返回信号给呼吸供氧模块,呼吸供氧模块控制与之对应的电磁阀打开,供氧管开始供氧。当用户不再吸气并且供氧面罩内存在氧气时,感应管内压力正常,此时呼吸供氧模块没有收到信号,则电磁阀关闭,供氧管停止供氧。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整个供氧系统布置于楼层之中,不占用空间。并且显示屏及控制面板能够便于用户及其家属操作,从而调节供氧模式或者供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供氧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供氧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感压通道,2-开关,3-内固定板,4-外固定板,5-供氧通道,6-供氧管,7-感压管,8-连接器,9-感压口,10-供氧喷嘴,11-供氧面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包括氧气源和主控制器,所述氧气源连接有多条支路,所述多条支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每个电磁阀与一个呼吸供氧模块电连接,每个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主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多条支路的末端均设置有供氧接口,所述每个供氧接口对应的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一个显示屏及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有支路均设置于楼层种,不占用任何房内的空间,显示屏及控制面板可以设置于墙壁上或者床头的位置,便于用户自己或者其家属调整供氧模式。具体的,氧气源为中心供氧、制氧机或液氧种的任意一种。具体的,所述供氧接口上设置有供氧通道5和感压通道1,并且设置有用于启闭供氧通道5和感压通道1的开关2,所述供氧接口上还设置有供氧喷嘴10和感压口9,所述供氧喷嘴10与供氧通道5连通并且分别位于接口本体的两侧,所述供氧通道5与感压口9连通并且分别位于接口本体的两侧。具体的,所述供氧接口包括内固定片3和外固定片4两片,所述供氧通道5、感压通道1和开关2均位于外固定片4上,所述供氧喷嘴10和感压口9位于内固定片3上,所述内固定片3和外固定片4之间设置有滤片和膜片,所述滤片和膜片位于供氧通道5和供氧喷嘴10的连通通道上。滤片和膜片对输送氧气进行过滤,在不需要进行供氧时,滤片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膜片则是便于排出用户呼出的气体。具体的,所述内固定片3和外固定片4之间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扣结构,并且外固定片4与内固定片3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为一体。内固定片3和外固定片4能够打开,用于更换膜片和滤片。具体的,所述开关2为滑动式开关,所述滑动式开关同时控制两个二位二通阀,两个二位二通阀分别作用于供氧通道5和感压通道1,在阀芯位于开启位置时,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同时连通,当阀芯位于关闭位置时,供氧通道和感压通道同时关闭,在连接器8与供氧接口连接时,会推动二位二通阀的阀芯,使二位二通阀转变为开启状态,在取下连接器8时,二位二通阀自动回位,转回关闭状态;二位二通阀的回位可以通过在阀门内设置弹簧实现。在不需要供氧时,外界空气不会通过感压通道1和供氧通道5直接进入口罩内。在需要进行供氧时,通过连接器8连接在供氧接口上,连接器8与供氧接口连接时,不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源和主控制器,所述氧气源连接有多条支路,所述多条支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每个电磁阀与一个呼吸供氧模块电连接,每个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主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多条支路的末端均设置有供氧接口,所述每个供氧接口对应的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一个显示屏及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源和主控制器,所述氧气源连接有多条支路,所述多条支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每个电磁阀与一个呼吸供氧模块电连接,每个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主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多条支路的末端均设置有供氧接口,所述每个供氧接口对应的呼吸供氧模块均与一个显示屏及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接口上设置有供氧通道(5)和感压通道(1),并且设置有用于启闭供氧通道(5)和感压通道(1)的开关(2),所述供氧接口上还设置有供氧喷嘴(10)和感压口(9),所述供氧喷嘴(10)与供氧通道(5)连通并且分别位于接口本体的两侧,所述供氧通道(5)与感压口(9)连通并且分别位于接口本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内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接口包括内固定片(3)和外固定片(4)两片,所述供氧通道(5)、感压通道(1)和开关(2)均位于外固定片(4)上,所述供氧喷嘴(10)和感压口(9)位于内固定片(3)上,所述内固定片(3)和外固定片(4)之间设置有滤片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洛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