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262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外壳和供氧组件,供氧组件包括软管、制氧器、供气接口、流量调节旋钮、旋转螺杆和壳体,制氧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供气接口设置于外壳上,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具有通气口,通气口均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旋转螺杆设置于壳体上,制氧器的输出端与进气口连通,软管的一端贯穿外壳,供气接口供给空气,然后进入制氧器进行制氧,高浓度氧气通过进气口进入,经通气口到达出气口,最后从软管排出,通过转动流量调节旋钮,带动旋转螺杆转动,逐渐向壳体的通气口移动,调节通气口的大小,进而实现气体流量大小的调节。进而实现气体流量大小的调节。进而实现气体流量大小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供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会议时,尤其在高原地区,会议厅内氧气浓度低,给会议人员带来不适,不便于会议的正常进行。
[0003]在现有技术中,设置制氧系统,并通过管道排出氧气,提高会议厅的含氧量,可以在指定区域(如人会议座位)建立富氧区,为人的呼吸提供富氧气体,定向为人提供高浓度氧气呼吸,为高原地区的人员快速补氧,加速身体氧气吸收,提高血氧浓度,缓解高原反应的目的。
[0004]但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供氧装置无法自由调节供氧的流量大小,无法适应不同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供氧装置无法自由调节供氧的流量大小,无法适应不同场景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外壳和供氧组件;
[0007]所述供氧组件包括软管、制氧器、供气接口、流量调节旋钮、旋转螺杆和壳体,所述制氧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供气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制氧器连通,所述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具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均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旋转螺杆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通气口相互适配,所述制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旋转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流量调节旋钮固定连接。<br/>[0008]其中,所述供氧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旋转螺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通气口相互适配。
[0009]其中,所述供氧组件还包括人体感应探头,所述人体感应探头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0010]其中,所述供氧组件还包括电源开关和充电接口,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充电接口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0011]其中,所述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0012]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底座、马达和转轴,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下方,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具有凹槽,所述马达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凹槽的内顶壁,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所述供气接口供给空气,然后进入所述制氧器进行制氧,高浓度氧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经所述通气口到达所述出气口,最后从所述软管排出,通过转动所述流量调节旋钮,带动所述旋转螺杆转动,逐渐向所述壳体的所述通气口移动,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调节所述通气口的大小口径,进而实现气体流量大小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侧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侧视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流量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0022]101

外壳、102

软管、103

制氧器、104

供气接口、105

流量调节旋钮、106

旋转螺杆、107

壳体、108

进气口、109

出气口、110

通气口、111

密封圈、112

人体感应探头、113

电源开关、114

充电接口、201

底座、202

马达、203

转轴、204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第一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外壳101和供氧组件,所述供氧组件包括软管102、制氧器103、供气接口104、流量调节旋钮105、旋转螺杆106、壳体107、密封圈111、人体感应探头112、电源开关113和充电接口114,所述壳体107设置有进气口108和出气口109,所述壳体107具有通气口110。
[0027]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供气接口104供给空气,然后进入所述制氧器103进行制氧,高浓度氧气通过所述进气口108进入,经所述通气口110到达所述出气口109,最后从所述软管102排出,通过转动所述流量调节旋钮105,带动所述旋转螺杆106转动,逐渐向所述壳体107的所述通气口110移动。
[0028]其中,所述制氧器103设置于所述壳体107的内部,所述壳体107设置于所述外壳101的内部,所述供气接口104设置于所述外壳101上,并与所述制氧器103连通,所述壳体107设置有进气口108和出气口109,所述壳体107具有通气口110,所述通气口110均与所述
进气口108和所述出气口109连接,所述旋转螺杆106设置于所述壳体107上,并与所述通气口110相互适配,所述制氧器103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108连通,所述软管102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101,并与所述出气口109连通,所述旋转螺杆106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101,并与所述流量调节旋钮105固定连接。所述供气接口104供给空气,然后进入所述制氧器103进行制氧,高浓度氧气通过所述进气口108进入,经所述通气口110到达所述出气口109,最后从所述软管102排出,通过转动所述流量调节旋钮105,带动所述旋转螺杆106转动,逐渐向所述壳体107的所述通气口110移动,调节所述通气口110的大小,进而实现气体流量大小的调节。
[0029]其次,所述密封圈111与所述旋转螺杆106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通气口110相互适配。所述密封圈111对所述通气口110进行密封,避免气体从缝隙处泄漏。
[0030]同时,所述人体感应探头112设置于所述外壳101上。所述人体感应探头112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氧组件;所述供氧组件包括软管、制氧器、供气接口、流量调节旋钮、旋转螺杆和壳体,所述制氧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供气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制氧器连通,所述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具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均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旋转螺杆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通气口相互适配,所述制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旋转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流量调节旋钮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议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旋转螺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通气口相互适配。3.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洛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