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166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包括与增压建筑相连通的送风管路和排风管路;送风管路上依次设置空压机、储气罐、冷干机、过滤器系统、增压支路、供氧支路,增压支路与供氧支路相互并联,增压支路上设有第一电动球阀和第一电动调节阀,供氧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动球阀和制氧机;排风管路上设有第三电动球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当系统用于室内增压时,第一电动球阀打开、第二电动球阀关闭;当系统用于室内供氧时,第一电动球阀关闭、第二电动球阀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增压支路与供氧支路并列,使得加压功能与供氧功能实现整合,既能实现增压建筑室内加压又能实现供氧,提高了其在高海拔地区增压建筑中的适用性。在高海拔地区增压建筑中的适用性。在高海拔地区增压建筑中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高海拔地区增压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弥散式供氧系统主要由制氧单元、弥散单元、排气单元、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组成,可满足高层建筑、高档住宅、宾馆酒店、医院等应用场景中供氧的需求,在平原地区往往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0003]高海拔地区气压低、空气稀薄,易使人产生高原反应,造成生理上的不适。而弥散式供氧系统不具备室内环境加压功能,解决不了高原低气压环境带来的不适感。
[0004]常规弥散式供氧系统是在普通的建筑里设置供氧口,由集中布置的制氧设备通过管道往建筑内供氧。当应用在高海拔地区时,弥散式供氧系统的制氧单元的制氧能力会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海拔每升高100m,制氧量会下降1%,这使得制氧设备会增大几档选型,整个系统能耗高、效率低且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该系统既能实现增压建筑室内增压又能实现供氧,可有效解决高原低气压环境带来的不适感。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包括与增压建筑相连通的送风管路和排风管路;所述送风管路上依次设置空压机、储气罐、冷干机、过滤器系统、增压支路、供氧支路,所述增压支路与供氧支路相互并联,所述增压支路上设有第一电动球阀和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供氧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动球阀和制氧机;所述排风管路上设有第三电动球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当系统用于室内增压时,所述第一电动球阀打开、第二电动球阀关闭;当系统用于室内供氧时,所述第一电动球阀关闭、第二电动球阀打开。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送风管路上还设有与所述增压支路、供氧支路并联的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动调节阀。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排风管路上在第三电动球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两端设有并联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四电动调节阀。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空压机并联设置若干个,每个空压机出气口均设有手动阀;所述空压机采用永磁变频螺杆式空压机,能效等级IE4级,电机与主机1:1直联驱动,无其它传动部件;变频器采用矢量控制变频系统。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制氧机采用高效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采用锂基分子筛。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器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干机之前的标准精密过滤器,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冷干机之后的超精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标准精密过滤器、超精过
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处理污染物精度分别为0.1ppm、0.01ppm和0.003ppm。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器系统的尾端设有活性炭除油器。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送风管路上在增压建筑的进气口处依次设有CO2浓度分析仪、O2浓度分析仪、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所述排风管路上在增压建筑的出气口处依次设有CO2浓度分析仪、O2浓度分析仪、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干机的换热器采用高效板翅式换热器,进出口温差控制在5℃内;水分离器采用除水效率达99%的高效水分离器,制冷剂采用R410A环保型制冷剂。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气罐进气口设有手动阀,储气罐上设有压力计;所述储气罐的承压能力为至少0.8Mpa。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技术的系统将增压支路与供氧支路并列,使得加压功能与供氧功能实现整合,既能实现增压建筑室内加压又能实现供氧,提高了其在高海拔地区增压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加压功能将室内气压调节至平原地区水平,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能有效缓解高原反应,当室内气压接近平原地区水平时,高原反应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生理感受与平原无异,理论上降低了用氧需求,可延长制氧机的寿命。
[0019]2、本技术的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的室内气压、CO2浓度、O2浓度、温度等参数自动选择加压、供氧或者换气,并能灵活调节增、减压速度。
[0020]3、该系统中,空压机既是室内加压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又是供氧系统中制氧设备的空气压缩处理设备。由于存在着加压、供氧、换气多种工况,系统对空压机供气需求各不相同。出于系统节能的考虑,空压机采用高效的永磁变频螺杆式空压机,根据不同工况调节自身出力,降低系统能耗,以提升运行效率。
[0021]4、制氧设备采用高效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利用分子筛的物理特性,加压吸附、减压解析,从而得到符合使用要求的氧气(93%
±
3%)。分子筛采用锂基分子筛,锂基分子筛微孔均匀,不易粉化,且分离系数高,制氧系统效率高。
[0022]5、过滤器系统采用三级过滤系统,包括设置于冷干机之前的标准精密过滤器,以及依次设置于冷干机之后的超精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标准精密过滤器、超精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处理污染物精度分别为0.1ppm、0.01ppm和0.003ppm。过滤器滤芯采用多层玻璃纤维滤芯,去污能力强、压损低,以充分滤除气体压缩后产生的含油腐蚀性混合物。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的结构图。
[0025]图中:1、空压机;2、储气罐;3、冷干机;41、标准精密过滤器;42、超精过滤器;43、活性炭过滤器;5、活性炭除油器;6、第一电动球阀;7、第一电动调节阀;8、第二电动球阀;9、制氧机;10、第二电动调节阀;11、第三电动球阀;12、第三电动调节阀;13、第四电动调节阀;14、手动阀;15、CO2浓度分析仪;16、O2浓度分析仪;17、温度计;18、压力计;19、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
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包括与增压建筑相连通的送风管路和排风管路;送风管路上依次设置空压机1、储气罐2、冷干机3、过滤器系统、增压支路、供氧支路,增压支路与供氧支路相互并联,增压支路上设有第一电动球阀6和第一电动调节阀7,供氧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动球阀8和制氧机9;排风管路上设有第三电动球阀11和第三电动调节阀12。该系统既能实现增压建筑室内加压又能实现供氧,当系统用于室内加压时,第一电动球阀6打开、第二电动球阀8关闭;当系统用于室内供氧时,第一电动球阀6关闭、第二电动球阀8打开。换气时首先排出一部分增压建筑内的气体,压力降到一定值(可以是0.8~0.9倍的设定值,根据需求在控制系统内灵活调节)时,再通过增压支路往增压建筑内补气至室内气压达到设定值附近。
[0028]进一步优化,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包括与增压建筑相连通的送风管路和排风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上依次设置空压机、储气罐、冷干机、过滤器系统、增压支路、供氧支路,所述增压支路与供氧支路相互并联,所述增压支路上设有第一电动球阀和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供氧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动球阀和制氧机;所述排风管路上设有第三电动球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当系统用于室内增压时,所述第一电动球阀打开、第二电动球阀关闭;当系统用于室内供氧时,所述第一电动球阀关闭、第二电动球阀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上还设有与所述增压支路、供氧支路并联的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动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路上在第三电动球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两端设有并联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四电动调节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并联设置若干个,每个空压机出气口均设有手动阀;所述空压机采用永磁变频螺杆式空压机,能效等级IE4级,电机与主机1:1直联驱动,无其它传动部件;变频器采用矢量控制变频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增压建筑的增压供氧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强刘志茂罗文刘卫军吴自敏龙安田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