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00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涉及医疗耗材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本体内容易起雾的问题提出本方案。包括透明的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物料的内腔;所述的本体顶部一侧设有进气管连通所述内腔,另一侧设有出气管连通所述内腔;所述进气管靠近出气管的端部侧面连通内腔,所述端部的端面设有吸水片,所述吸水片靠近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腔,吸水片的边缘与本体固定连接。优点在于,在不增加循环管路气流阻力的情况下,提高了吸水性。避免本体内出现雾气而影响医务人员的准确判断,进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
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
技术介绍
二氧化碳吸收罐用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闭合式呼吸循环管路。主要包括本体和底盖,本体内设有内腔,内腔填充二氧化碳吸收物料。底盖用于将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物料封闭在本体内。本体顶部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内腔。使用的时候,通过本体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将二氧化碳吸收罐串接在循环管路中。人体呼出的气体通过管路进入二氧化碳吸收罐,二氧化碳按比例被吸附,经过循环管路中的其他器械处理后重新被人体呼入。二氧化碳吸收罐有的外壳是透明的,二氧化碳被吸附后,吸附材料会变色。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颜色辨别是否需要更换新的吸收罐继续进行手术。各种手术的耗时有长有短,遇到长时间的手术可能需要更换好几次吸收罐。问题在于,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水汽,水汽到达吸收罐内的时候会在透明的外壳上产生雾气。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雾气会越来越重,直接影响罐内吸附材料的颜色判断,从而直接影响医护人员对手术的精度控制。若在进气管上填充水汽过滤网,吸水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对较大,会对循环管路造成很大的气流阻力。由于使用者都是手术中的病患,本身呼吸能力已经不如正常人,过滤网的气流阻力会直接危及病患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透明的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物料的内腔;所述的本体顶部一侧设有进气管连通所述内腔,另一侧设有出气管连通所述内腔;所述进气管靠近出气管的端部侧面连通内腔,所述端部的端面设有吸水片,所述吸水片靠近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腔,吸水片的边缘与本体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其优点在于,在不增加循环管路气流阻力的情况下,提高了吸水性。避免本体内出现雾气而影响医务人员的准确判断,进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所述的吸水片远离第一缓冲腔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网,所述第一限位网的边缘与本体固定连接。防止吸水片向进气管内膨胀。所述的进气管内侧壁设有吸水环,所述吸水环外侧壁与本体之间设有第二缓冲腔,吸水环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本体上,吸水环在进气管连通内腔的位置设有对应的开口。进一步提高吸水效果。所述吸水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网,所述第二限位网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本体上。防止吸水环向进气管内膨胀。所述进气管通过一喇叭口连通内腔,所述的喇叭口由进气管向内腔扩张。目的在于使气流在内腔的扩散性更加好,对吸附材料的利用更加充分。进气管和出气管上部突出本体,所述的底盖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下方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进气管和出气管突出本体的部位形状大小与所述的凹槽相适应。提供一种适合复数组合的叠放结构。所述吸水片的材质为高吸水性树脂。提供一种具体的吸水材料,吸水环也可以采用同种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技术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是多个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叠放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0-本体、11-进气管、12-出气管、13-内腔、14-喇叭口;20-底盖、21-凹槽;31-吸水片、32-吸水环、33-第一缓冲腔、34-第二缓冲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透明的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物料的内腔13。所述的本体10顶部一侧设有进气管11连通所述内腔13,另一侧设有出气管12连通所述内腔13。所述进气管11靠近出气管12的端部侧面连通内腔13,所述端部的端面设有吸水片31,所述吸水片31靠近本体10一侧设有第一缓冲腔33,吸水片31的边缘与本体10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水片31远离第一缓冲腔33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网,所述第一限位网的边缘与本体10固定连接。所述的进气管11内侧壁设有吸水环32,所述吸水环32外侧壁与本体10之间设有第二缓冲腔34,吸水环3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本体10上,吸水环32在进气管11连通内腔13的位置设有对应的开口。所述吸水环32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网,所述第二限位网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本体10上。所述吸水片31和/或吸水环32的材质为高吸水性树脂。所述进气管11通过一喇叭口14连通内腔13,所述的喇叭口14由进气管11向内腔13扩张。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上部突出本体10,所述的底盖20在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下方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21,所述的凹槽21形状大小与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突出本体10的部位相适应。以往的底盖20下端面都是平整的,而本体10顶部都会突出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多个二氧化碳吸收罐只能水平铺放在平台上,不利于手术室的空间利用。将底盖20设置有凹槽后,与本体10顶部突出的形状相适配,可以得到如图6所示的叠放方式,大大提高了手术室的空间利用率。还可以在内腔13与出气管12的连通处设置过滤网,用于防止吸附物料排出本体1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工作原理如下,在手术的循环管路中分别接入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使病患呼出的气体从进气管11进入内腔13,在内腔13被二氧化碳吸收材料处理后的气体由出气管12排出并回流至病患肺部。气体从进气管11进入时,会直接冲击正对进气管11入口的吸水片31。吸水片31吸水后在第一限位网作用下向第一缓冲腔33膨胀。吸水环32对气体进行辅助性吸水,吸水后在第二限位网作用下向第二缓冲腔34膨胀。被吸取水分后的气体在内腔13内进行二氧化碳吸附,不会在透明的本体10内产生雾气而影响医务人员的判断。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透明的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物料的内腔(13);所述的本体(10)顶部一侧设有进气管(11)连通所述内腔(13),另一侧设有出气管(12)连通所述内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靠近出气管(12)的端部侧面连通内腔(13),所述端部的端面设有吸水片(31),所述吸水片(31)靠近本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腔(33),吸水片(31)的边缘与本体(1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透明的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物料的内腔(13);所述的本体(10)顶部一侧设有进气管(11)连通所述内腔(13),另一侧设有出气管(12)连通所述内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靠近出气管(12)的端部侧面连通内腔(13),所述端部的端面设有吸水片(31),所述吸水片(31)靠近本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腔(33),吸水片(31)的边缘与本体(1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片(31)远离第一缓冲腔(33)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网,所述第一限位网的边缘与本体(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去除水汽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11)内侧壁设有吸水环(32),所述吸水环(32)外侧壁与本体(10)之间设有第二缓冲腔(34),吸水环(3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本体(10)上,吸水环(32)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淑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曼翔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