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690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压型钢板与钢梁点焊连接,形成融合焊接面;步骤S2:进行螺柱焊接试验,确定螺柱焊接的最优焊接参数;步骤S3:利用最优焊接参数,将螺柱与融合焊接面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了穿透性螺柱焊工艺实施,降低了焊接难度,减少了镀锌板厚度、镀锌量、间隙等对螺柱焊的影响,有效保证了间隙1~5mm压型钢板安装螺柱焊焊接质量,极大地提高了焊接一次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某核电站核岛厂房建造过程中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板结构”,这种建筑结构不仅承载能力大、刚度高、抗震性能好,而且施工简便、快捷,建造周期短。压型钢板与钢梁采用螺柱焊穿透焊工艺,焊接执行标准为AWSD1.1/D1.1M。压型钢板材质牌号为G350,基材厚度为1.5mm,双面镀锌量≥275g/m2,钢梁材质牌号为Q345B、Q355B,厚度为16~30mm,钢梁与螺柱焊钉焊接部位需提前放线除漆,防止涂层对于焊缝质量的影响。根据以往核电项目施工经验,一般采用1.0~1.2mm厚度压型钢板,镀锌量≥180g/m2,此类型压型钢板,由于板厚较薄、镀锌量小,在间隙≤1mm时,穿透焊焊接合格率较高。但当压型钢板厚度增加时,焊接难度随之增加。并且压型钢板镀锌量为275g/m2及以上时,由于锌的熔点低,在电弧燃烧过程中瞬间剧烈挥发,产生大量锌蒸汽使陶瓷圈内气压剧增,电弧燃烧不稳定并产生大量飞溅,接头外观成形及力学性能受影响,使得焊接合格率大大减低。压型钢板与钢梁之间的间隙按照焊接工艺要求应小于1mm,但在施工过程中这一要求很难保证,主要原因为:1、为减少压型钢板拼接,核岛厂房所用压型钢板根据房间特点定制尺寸,单块压型钢板的长度6~8m,压型钢板本身存在一定的变形量;2、由于混凝土墙体及牛腿安装存在误差,导致压型钢板下方的钢梁未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增大了压型钢板与钢梁组对间隙;3、焊接过程压型钢板变形,造成压型钢板与钢梁的间隙不断变化。目前对于此种情况施工,只能采取刚性固定、机械压紧或锤击等方式,尽量减少间隙,但实施起来费时费力,控制间隙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压型钢板与钢梁点焊连接,形成融合焊接面;步骤S2:进行螺柱焊接试验,确定螺柱焊接的最优焊接参数;步骤S3:利用最优焊接参数,将螺柱与融合焊接面焊接。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为:S11:将压型钢板叠放在钢梁上,在压型钢板上设定需要焊接的位置;S12:采用电弧焊接法将电焊条在焊接位置融化焊接,使压型钢板与钢梁焊接处形成一体的融合焊接面,所述融合焊接面的直径比螺柱的直径大5-10mm。进一步地,压型钢板与钢梁之间的间隙为1-5mm。进一步地,钢梁与压型钢板之间的焊接参数为:平焊接采用直流反接,电流110-120A,电压22-26V,点焊时间为7-8s,熔焊速度为20cm/min。进一步地,融合焊接面的直径为25-30mm。进一步地,螺柱焊接的最优参数为:点焊接采用直流正接,电流1710A,时间0.76s,伸出长度5.5mm,提升高度5.0mm。进一步地,步骤S3中将螺柱与融合焊接面焊接后,依次通过目视检测、弯曲检测法进行焊接检测。进一步地,当目视检测螺柱焊缝形成360°飞边时,表明焊接合格,当飞边不是完整的360°度时,通过弯曲检测法将螺柱向无飞边部位弯曲,使螺柱作偏离原轴线15°,焊接面无咬边或断裂迹象,表明焊接合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了穿透性螺柱焊工艺实施,降低了焊接难度,减少了镀锌板厚度、镀锌量、间隙等对螺柱焊的影响,有效保证了间隙1~5mm压型钢板安装螺柱焊焊接质量,极大地提高了焊接一次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焊接方法示意图。附图标记为:钢梁1、压型钢板2、螺柱3、融合焊接面4、飞边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采用的钢梁1为Q345B,厚度为16mm,压型钢板2为G350,厚度为1.5mm,双面镀锌量≥275g/m2,螺柱3材质牌号为SWRCH18A,尺寸为φ19*204mm。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压型钢板与钢梁点焊连接,形成融合焊接面;步骤S1具体为:将压型钢板2叠放在钢梁1上,在压型钢板2上设定需要焊接的位置,该压型钢板2与钢梁1之间的间隙为1-5mm;采用逆变直流手弧焊机,型号为YD-400AT3HV,采用E5018-1φ3.2碳钢电焊条,直流反接,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如果电流电压过大、点焊时间较长、熔焊速度慢,压型钢板易出现咬边、孔洞等缺陷,电流电压较小、点焊时间短、熔焊速度过快,融合焊接面达不到到要求的直径,并且不能牢固的连接压型钢板与钢梁。所以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以下焊接参数能够保证焊缝质量:电流110~120A,电压22~26V,点焊时间7~8s,熔焊速度20cm/min,将电焊条在焊接位置融化平焊焊接一层,使压型钢板2与钢梁1焊接处形成一体的融合焊接面4,形成的融合焊接面4直径为25-30mm,焊缝余高1~3mm,所述融合焊接面4的直径比螺柱3的直径大5-10mm。步骤S2:进行螺柱焊接试验,确定螺柱焊接的最优焊接参数;步骤S2具体为:螺柱焊焊前试验,焊接设备为Nelweld6000型焊机,在试验板焊接两个螺柱,平焊焊接位置,使螺柱表现出整个360°飞边5,没有螺柱焊接端的咬边迹象。待螺柱冷却后进行弯曲试验,使螺柱从原轴线弯曲至30°,断裂不发生在任一螺柱焊缝区,并且有两个焊接螺柱试验合格后则焊前试验合格。螺柱焊电流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弧压增加,气孔增大,飞溅较多;电流太小,焊接时间过短熔合不足,焊接不牢固;螺柱的伸出长度和提升高度也是决定焊缝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要经过多次论证后才能确定。试验出最优焊接参数为:直流正接,电流1710A,时间为0.76s,伸出长度5.5mm,提升高度为5.0mm。步骤S3:利用最优焊接参数,将螺柱与融合焊接面焊接。步骤S3具体为:在融合焊接面4中心点,采用螺柱焊焊焊接方法,根据焊前试验的最优焊接参数,使螺柱焊钉牢固焊接在点焊平面上,形成360°完整飞边5,为合格焊缝,无需进行弯曲试验;如无360°飞边,采用敲击或者其他机械方法,向无飞边部位的相反方向弯曲,使螺柱作偏离原轴线15°,如螺柱无失效迹象,则视为验收合格,并保留弯曲状态。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将压型钢板与钢梁点焊连接,形成融合焊接面;/n步骤S2:进行螺柱焊接试验,确定螺柱焊接的最优焊接参数;/n步骤S3:利用最优焊接参数,将螺柱与融合焊接面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压型钢板与钢梁点焊连接,形成融合焊接面;
步骤S2:进行螺柱焊接试验,确定螺柱焊接的最优焊接参数;
步骤S3:利用最优焊接参数,将螺柱与融合焊接面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S11:将压型钢板叠放在钢梁上,在压型钢板上设定需要焊接的位置;
S12:采用电弧焊接法将电焊条在焊接位置融化焊接,使压型钢板与钢梁焊接处形成一体的融合焊接面,所述融合焊接面的直径比螺柱的直径大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与钢梁之间的间隙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型钢板的螺柱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与压型钢板之间的焊接参数为:平焊接采用直流反接,电流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雨别刚刚王暖暖朱辉徐运波王兴林王志勇李胜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