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81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包括针头以及与针头相连通的引流软管;在针头的末端密封连通有握持管,握持管的外壁前端设置有开口朝向针头前端的碗状截流槽,在碗状截流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握持管内腔相连通的回液口,回液口上设置有单向进液阀;在握持管的后端密封连通有U形延伸管,U形延伸管的后端与引流软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及采集效率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的收集沿针头外壁流出的腹水,避免污染实验台及实验人员,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限制进针长度,避免进针过深,符合动物福利,利于腹水采集实验的顺利进展,保证腹水全部无污染的收集,有效避免腹水资源的浪费,实现腹水的连续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
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
技术介绍
生物医疗行业,涉及的动物免疫实验必不可少,特别是在体内法进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对多个活体动物模型(如Babl/c小鼠)进行腹水连续采集实验操作。为保持采集的腹水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在采集过程中尽量进针较浅,避免伤口过深,保证伤口较好的愈合恢复,确保能够持续产生较多腹水,从而供应采集;另外,采集时不仅需要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活体动物的腹水沿着针梗外侧壁流出,沾染实验人员的手指或其他部位皮肤,而且需要杜绝由于腹腔压力过大导致的腹水飞溅现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一次性采集针由于针头过长,导致安全性较差,经常出现进针过深的现象,不仅不符合动物福利,也不利于腹水采集实验的顺利进展。另外,腹水采集过程中经常会因内、外压差较大,而导致进针瞬间腹水飞溅、洒落的现象,致使腹水无法很好的全部收集到容器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飞溅到实验人员身上,给实验人员带来较高的污染风险;同时,由于现有的一次性采集针均为细长针头,导致在采集过程中,腹水会沿着针头外壁流出,同样会导致腹水资源浪费及污染实验人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包括针头以及与所述针头相连通的引流软管;在所述针头的末端密封连通有握持管,所述握持管的外壁前端设置有开口朝向针头前端的碗状截流槽,在所述碗状截流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握持管内腔相连通的回液口,所述回液口上设置有单向进液阀;在所述握持管的后端密封连通有U形延伸管,所述U形延伸管的后端与所述引流软管相连通。所述回液口沿所述握持管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多个。所述握持管的长度为3~8cm;在所述握持管的外壁上套装有防滑橡胶套。所述碗状截流槽的口沿为光滑的圆弧面,所述针头伸出碗状截流槽开口外的长度为0.5~3cm。在所述针头的前端尖刺部上开设有防堵通孔。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及采集效率大大提高。通过针头后端设置的握持管来方便手持操作,而握持管后端密封连通的U形延伸管则能够有效防止进针瞬间腹水的飞溅;设置在握持管外壁前端的碗状截流槽能够有效的收集沿针头外壁流出的腹水,避免污染实验台及实验人员;同时碗状截流槽还能够有效的限制进针长度,避免进针过深,符合动物福利,利于腹水采集实验的顺利进展;开设在针头侧壁上的回液口能够使腹水再次回流至连接软管中被收集起来,保证腹水全部无污染的收集,有效避免腹水资源的浪费,实现腹水的连续采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包括针头1以及与针头1相连通的引流软管2;在针头1的末端密封连通有握持管3,为进一步方便操作人员手握,握持管3的长度尽可能保持为3~8cm,并且还可在握持管3的外壁上套装防滑橡胶套7,防滑橡胶套7既能增大该部位的直径,同时又能增大与手部的摩擦力,增强抓持力。为了能够有效的收集自针头1外壁流出的腹水,在握持管3的外壁前端设置有开口朝向针头1前端的碗状截流槽4,并在碗状截流槽4的底部开设有与握持管3内腔相连通的回液口5,使被碗状截流槽4收集的腹水再次回流至握持管3内,保证腹水能够全部无污染的被收集,有效避免腹水资源的浪费;回液口5上设置有单向进液阀,避免握持管3内的腹水自回液口5流出,另外,回液口5沿握持管3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多个,从而加快腹水的回流。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进针瞬间腹水的飞溅,在握持管3的后端密封连通有U形延伸管6,U形延伸管6由PE、PVC等透明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U形延伸管6的后端与引流软管2相连通。另外,为避免划伤动物及实验人员,碗状截流槽4的口沿需做打磨处理,从而形成光滑的圆弧面,同时保持针头1伸出碗状截流槽4开口外的长度为0.5~3cm,从而约束针头1的进针深度,防止进针太深刺破动物的内脏等其他器官;并且由于针头1为单通道型,因此为防止针头1内部通道堵塞,确保腹腔内的液体流出完全,在针头1的前端尖刺部上开设有防堵通孔8。使用时,只需根据活体动物的体格大小选择针头1伸出长度合适的采集针,然后用拇指及食指(或中指、多指均可)捏持握持管3外侧的防滑橡胶套7,之后按照活体动物腹水采集方法进行采集(依据腹腔压力原理,腹水主要靠自然流出腹腔),引流软管2的另一端连接一收集容器(一般为15或50ml的离心管),将腹水存储于收集容器内即完成腹水的采集;待腹水采集完毕后,可采用75%的酒精对本采集针进行浸泡消毒,然后用纯化水清洗并烘干,方便下次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包括针头(1)以及与所述针头(1)相连通的引流软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头(1)的末端密封连通有握持管(3),所述握持管(3)的外壁前端设置有开口朝向针头(1)前端的碗状截流槽(4),在所述碗状截流槽(4)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握持管(3)内腔相连通的回液口(5),所述回液口(5)上设置有单向进液阀;在所述握持管(3)的后端密封连通有U形延伸管(6),所述U形延伸管(6)的后端与所述引流软管(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包括针头(1)以及与所述针头(1)相连通的引流软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头(1)的末端密封连通有握持管(3),所述握持管(3)的外壁前端设置有开口朝向针头(1)前端的碗状截流槽(4),在所述碗状截流槽(4)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握持管(3)内腔相连通的回液口(5),所述回液口(5)上设置有单向进液阀;在所述握持管(3)的后端密封连通有U形延伸管(6),所述U形延伸管(6)的后端与所述引流软管(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腹水连续采集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口(5)沿所述握持管(3)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晓旭张文婧赵巧辉李桂林付光宇吴学炜杨增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