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装置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69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走装置和清洁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转动轮组、轮带及挤压部,所述轮带围绕所述转动轮组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一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一转动轮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轮带运转,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轮隔开,所述挤压部连接所述轮带,所述挤压部被配置成能够挤压运转的所述轮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的行走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走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装置及清洁机器人,属于清洁机器人领域。
技术介绍
擦窗机器人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小家电,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流行,其通过自主行走及清扫取代人工清洁活动。相关技术中的擦窗机器人通过行走装置带动以在擦窗体上行走,以实现对待擦窗体的待清洁面的清洁。擦窗机器人的稳定行走是保障清洁效果以及擦窗机器人运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然,相关技术中的行走装置的运行容易因使用环境的变化而难以保障擦窗机器人的稳定行走。例如,相关技术中的行走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继而容易导致擦窗机器人难以正常工作,甚至由于行走不稳定而出现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行走装置及清洁机器人。本技术提供的行走装置用于清洁机器人,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转动轮组、轮带及挤压部,所述轮带围绕所述转动轮组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一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一转动轮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轮带运转,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轮隔开,所述挤压部连接所述轮带,所述挤压部被配置成能够挤压运转的所述轮带。本技术的行走装置能够应用于清洁机器人(例如擦窗机器人),在清洁机器人为擦窗机器人时,擦窗机器人通过行走装置带动以在待擦窗体上行走,以实现对待擦窗体的待清洁面的清洁。在行走装置工作时,转动的第一转动轮能够带动轮带运转,而挤压部能够挤压运转的轮带,保障了轮带与待清洁面的多点接触,进而增加机器人行走过程中与待清洁面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提高擦窗机器人在待清洁面行走时的稳定性(不容易打滑),保障了擦窗机器人的正常工作,并且不容易出现由于行走不稳定而出现掉落的情况。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轮带、所述第一转动轮及所述挤压部分别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轮带的部分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所述运转的轮带能够带动所述挤压部相对壳体转动以挤压运转的所述轮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部包括齿部,所述齿部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所述齿部与所述轮带啮合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二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轮隔开,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转轴靠近所述轮带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的部分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轮的转轴靠近所述轮带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的部分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壳连接所述第二壳并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齿部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空间具有顶面及与所述顶面连接的侧面,第二转动轴穿设所述侧面而与所述第一转动轮固定连接,所述轮带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顶面和所述第一转动轮之间,所述挤压部相对所述顶面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设置;和/或所示轮带呈环形,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壳连接所述第二壳并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壳的内表面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设所述轮带的环形空间并连接所述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挤压部相对所述连接柱靠近所述轮带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的部分设置;和/或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二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轮隔开,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转轴和所述轮带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的部分之间,且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转轴和所述轮带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的部分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二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轮隔开,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之间。本技术的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行走装置。本技术的清洁机器人中,在清洁机器人为擦窗机器人时,擦窗机器人通过行走装置带动以在待擦窗体上行走,以实现对待擦窗体的待清洁面的清洁。在行走装置工作时,转动的第一转动轮能够带动轮带运转,而挤压部能够挤压运转的轮带,保障了轮带与待清洁面的多点接触,进而增加机器人行走过程中与待清洁面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提高擦窗机器人在待清洁面行走时的稳定性(不容易打滑),保障了擦窗机器人的正常工作,并且不容易出现由于行走不稳定而出现掉落的情况。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只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附图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清洁机器人100;行走装置10、转动轮组11、第一转动轮111、第二转动轮112、轮带12、挤压部13、齿部131、第一转动轴132、壳体14、容置空间141、开口142、第一壳143、第二壳144、顶面145、侧面146、连接柱147、驱动机构15、第二转动轴16;机体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而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10用于清洁机器人100。清洁机器人100可以为擦窗机器人或擦墙机器人,行走装置30能够带动清洁机器人100在擦窗体上行走。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行走装置10设置于清洁机器人100的机体20的底部。行走装置10在清洁机器人100上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也可根据现有的行走装置在清洁机器人上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详述。例如,清洁机器人100的机体的底部形成有凹槽,行走装置安装于凹槽处。本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10包括转动轮组11、轮带12及挤压部13。轮带12围绕转动轮组11及挤压部13设置。转动轮组11包括第一转动轮111。轮带12围绕第一转动轮111及挤压部13设置。第一转动轮111转动以带动轮带12运转。挤压部13与第一转动轮111隔开设置。挤压部13连接轮带12。挤压部13被配置成能够挤压运转的轮带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装置,用于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转动轮组、轮带及挤压部,所述轮带围绕所述转动轮组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一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一转动轮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轮带运转,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轮隔开,所述挤压部连接所述轮带,所述挤压部被配置成能够挤压运转的所述轮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装置,用于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转动轮组、轮带及挤压部,所述轮带围绕所述转动轮组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一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一转动轮及所述挤压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轮带运转,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轮隔开,所述挤压部连接所述轮带,所述挤压部被配置成能够挤压运转的所述轮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轮带、所述第一转动轮及所述挤压部分别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轮带的部分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所述运转的轮带能够带动所述挤压部相对壳体转动以挤压运转的所述轮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包括齿部,所述齿部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所述齿部与所述轮带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二转动轮,所述轮带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轮隔开,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转轴靠近所述轮带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的部分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轮的转轴靠近所述轮带由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露出的部分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所述驱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明刘俊涛陈克铭郑卓斌王立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