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电源插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012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包括外盒和设置于外盒两端的封头,所述外盒包括线盒和扣合于线盒顶部的盖板;所述线盒内部两端设置接线组件,两个接线组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插座组件,线盒内部设置多根铜排;所述接线组件包括绝缘底座和设置于其上的多个接线端子和多个螺栓,多个接线端子上方设置隔板,螺栓与电源线连接;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底座,铜排穿过底座且通过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内盖压紧;所述盖板对应底座的位置形成顶盖孔,顶盖扣合于顶盖孔处;所述铜排两端与接线端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接线端子引入外部电源,两个插排之间也可用电线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可实现数十台以上同型号工程设备的同时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电源插排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
技术介绍
插排是电力领域经常使用的设备之一,市场上通用的插排通常由电源线、插头直接与外部供电系统相连接,供电容量有限,不能满足数十台以上设备的同时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通用插排不能满足数十台以上设备的同时供电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包括外盒和设置于外盒两端的封头,所述外盒包括线盒和扣合于线盒顶部的盖板;所述线盒内部两端设置接线组件,两个接线组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插座组件,线盒内部设置多根铜排;所述接线组件包括绝缘底座和设置于其上的多个接线端子和多个螺栓,多个接线端子上方设置隔板,螺栓与电源线连接;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底座,铜排穿过底座且通过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内盖压紧,内盖与底座之间通过Ⅳ号螺钉固定;所述盖板对应底座的位置形成顶盖孔,顶盖扣合于顶盖孔处,且其上形成与电源相数相同的插孔;所述铜排两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栓浇注固定于绝缘底座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铜排与接线端子连接处扭转压平至于绝缘底座顶面平行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底座通过Ⅱ号螺钉与线盒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端子卷折呈方环,上端为双层,中间形成空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底座通过Ⅱ号螺钉与线盒固定;所述隔板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栓设置于靠近封头的一侧,且与绝缘底座通过专用模具浇注成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端、螺栓的数量与铜排的数量相同,均与对应的电源相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通过Ⅲ号螺钉与线盒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封头与外盒可拆卸连接,其端部形成用于外部电源引入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可通过接线端子引入外部电源,两个插排之间也可用电线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可实现数十台以上同型号工程设备的同时供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式电源插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式电源插排中接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C向视图;图4是图1中A-A向剖面图;图5是图1中B-B向剖面图。其中:1接线组件2线盒3底座4内盖5铜排6盖板7顶盖8封头9Ⅰ号螺钉10绝缘底座11接线端子12隔板13螺栓14Ⅱ号螺钉15Ⅲ号螺钉16Ⅳ号螺钉17电源线。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组合式电源插排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包括外盒和设置于外盒两端的封头8,所述外盒包括线盒2和扣合于线盒2顶部的盖板6;所述线盒2内部两端设置接线组件1,两端的接线组件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插座组件,多根铜排5通过插座组铺设于线盒2内部;如图2~4所示,所述接线组件1包括绝缘底座10和设置于其上的多个接线端子11和多个螺栓13,绝缘底座10通过Ⅱ号螺钉14与线盒2固定;接线端子11卷折呈方环结构,上端为双层,中间形成空隙,螺栓13设置于靠近封头8的一侧,且与绝缘底座10通过专用模具浇注成一体;螺栓13与外部电源或另一根电源插排连接,实现供电;铜排5与接线端子11连接,且连接端扭转压平以实现铜排5平铺于接点端子的空隙内;多个接线端子11上方设置隔板12,且通过多个螺钉9实现隔板与接线端子11之间的固定,同时螺钉9实现对接线端子内的铜排5的压紧。所述接线端子11底端向螺栓13延伸,实现与螺栓13连接,从而实现一端连接铜排一端通过螺栓13与外部电源或另一根电源插排连接,实现供电。如图1、5所示,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底座3,铜排5穿过底座3,底座3上方设置内盖4,内盖4与底座3之间通过Ⅳ号螺钉16固定,同时实现对铜排5的压紧,底座3通过Ⅲ号螺钉15与线盒2固定。所述底座3的结构根据铜排5的数量进行设计,同时通过装配结构与内盖4实现装配。本实施例中底座3的具体结构为:底座3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辅助肋板组,辅助肋板组由四根垂直于铜排5布线方向的垂直肋板和四根平行于铜排5布线方向的平行肋板,辅助肋板组组成网格型结构,便于铜排稳定铺设于线盒2内。同时为了实现内盖4以及顶盖7的装配,位于中间的两根平行肋板顶部形成凹槽,位于外侧的两根平行肋板上形成用于与顶盖7卡扣的卡孔。内盖4中间形成装配Ⅳ号螺钉16的沉孔,且,沉孔底面形成与平行肋板顶部凹槽配合的凸起。所述盖板6对应底座3的位置形成顶盖孔,顶盖7扣合于顶盖孔处,且其上形成与电源相数相同的插孔。顶盖7底部形成插卡块,插卡块底部形成钩型凸起,插卡块通过顶盖孔插入底座3内部,且其底部的钩型凸起在插入时刚好卡入外侧的两根平行肋板的卡孔内,实现顶盖的装配。所述线盒2和盖板6之间通过装配结构实现扣合,本实施例中的装配结构具体为:线盒2的长边臂顶部向内侧弯折,弯折部上方形成卡条,卡条与弯折部垂直连接。盖板6长边端向下延伸形成外沿,外沿的外壁与盖板6内底面垂直,外沿内壁与盖板6内底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且盖板6内底面形成两个辅助卡条,线盒2和盖板6扣合时,线盒2上的弯折部刚好卡入外沿与辅助卡条之间,实现线盒2和盖板6之间的稳定装配。所述封头8与外盒可拆卸连接,用于外部电源的接入和插排5的封闭绝缘。各部件数量的确定:所述接线端11、螺栓13的数量与铜排5的数量相同,均与对应的电源相配合,本实施例中,对应三相电源设置三根铜排5和三个接线端11和三个螺栓13。所述插座组件的数量可根据需要接入的设备数量确定,可以做成多连坐式,本实施例设置为两个,即两连坐。各部件制作材料的选择:所述线盒2由绝缘材料PVC通过专用模具制作成型。所述底座3由绝缘材料PBT301-G30制作。所述内盖4由绝缘材料PBT301-G30制作。所述铜排5由H96制作,表面镀镍。所述盖板6由绝缘材料PVC制作。所述顶盖7由绝缘材料PBT301-G30制作.所述封头8由绝缘材料PVC制作。所述绝缘底座10由绝缘材料PBT301-G30制作。所述接线端子由TBe2制作。所述隔板12由绝缘材料PBT301-G30制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可通过接线端子引入外部电源,两个根插排之间也可用电线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可实现数十台以上同型号工程设备的同时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包括外盒和设置于外盒两端的封头(8),所述外盒包括线盒(2)和扣合于线盒(2)顶部的盖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盒(2)内部两端设置接线组件(1),两个接线组件(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插座组件,线盒(2)内部设置多根铜排(5);所述接线组件(1)包括绝缘底座(10)和设置于其上的多个接线端子(11)和多个螺栓(13),多个接线端子(11)上方设置隔板(12),螺栓(13)与电源线(17)或其他插排连接;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底座(3),铜排(5)穿过底座(3)且通过设置于底座(3)上方的内盖(4)压紧;所述盖板(6)对应底座(3)的位置形成顶盖孔,顶盖(7)扣合于顶盖孔处;所述铜排(5)两端与接线端子(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包括外盒和设置于外盒两端的封头(8),所述外盒包括线盒(2)和扣合于线盒(2)顶部的盖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盒(2)内部两端设置接线组件(1),两个接线组件(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插座组件,线盒(2)内部设置多根铜排(5);所述接线组件(1)包括绝缘底座(10)和设置于其上的多个接线端子(11)和多个螺栓(13),多个接线端子(11)上方设置隔板(12),螺栓(13)与电源线(17)或其他插排连接;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底座(3),铜排(5)穿过底座(3)且通过设置于底座(3)上方的内盖(4)压紧;所述盖板(6)对应底座(3)的位置形成顶盖孔,顶盖(7)扣合于顶盖孔处;所述铜排(5)两端与接线端子(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源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3)浇注固定于绝缘底座(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源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5)与接线端子(11)连接处扭转压平至于绝缘底座(10)顶面平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源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芳王波李俊岩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