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591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动态采集平台、数据研判模块、数据交换平台、信息推送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和数据库,数据研判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数据输出端均与信息推送模块通信连接,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通过云服务器与自助服务平台通信连接,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动态采集平台双向数据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实现各级医疗平台的信息互通,继而有效提高各级平台对患者病情的研判速度和诊疗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数据的建立与存储,能够有效实现患者与医疗平台的有效信息互通,继而方便患者对个人病情的实时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
,涉及医疗行业的数据利用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正逐步从传统医疗行为的诊断和治疗,向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消病于未起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方向发展,形成以日常保健为主、诊疗就医为辅的健康生活理念,然而我国卫生医疗保健系统还很脆弱,还有很多人无法享受到持续、公平和全面的医疗保健。传统医疗诊断过程中,医生都是通过询问来了解病人的相关病史,而对于病人以往病情的发生和用药状况不能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往往还需要做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比如抽血、CT等,这样无疑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对于用纸质病例本记载的病史,在查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查询困难,记录不全等问题,且现有的医疗系统多基于个人管理而无法做到群防群控,因而实用性有限,同时由于现有条件下,患者众多,医疗系统负载极为严重,因而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医疗保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1)如何对个人和群体进行疾病管理、疾病预防,(2)如何实现群防全控,(3)如何实现患者和医疗平台的信息互通,(4)如何降低医疗系统的负载并实现病情的智能研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动态采集平台、数据研判模块、数据交换平台、自助服务平台、信息推送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和数据库;所述数据研判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数据输出端均与信息推送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通过云服务器与自助服务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动态采集平台双向数据传输,所述动态采集平台数据输出接口的与数据研判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自助服务平台数据端分别通信连接有应急管理模块和权限管理模块,所述信息推送模块数据输出口的一端与应急管理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应急管理模块数据输出端与医疗平台和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权限管理模块和数据交换平台均与数据库双向数据传输,所述医疗平台数据端与数据交换平台双向数据传输;所述医疗平台数据输出端连接有数据管理平台,所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端与政府接口通信连接,所述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端与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自助服务平台包括数据查询单元、个人信息创建单元、医患交流平台、健康评估与预防单元、医疗预约单元;所述数据库包括病例病史数据、诊疗医师数据、门诊医疗数据、体检数据、个人信息数据;所述医疗平台包括社区平台、医院平台和远程互助平台,所述社区平台、医院平台和远程互助平台数据输出端和数据接收端均与数据交换平台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动态采集平台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移动医疗设备采集终端、健康一体机、生理参数监测仪、X射线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功能检查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核医学设备、实验诊断设备及病理诊断装备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动态采集平台用于采集人体的各项人体体征信息数据,所述动态采集平台可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包括心率心电数据、血压数据、人体温度数据、血氧数据、呼吸数据、人体内部影像据和心电图数据,所述动态采集平台接受移动终端的无线控制以适时采集各项数据,所述动态采集平台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将采集到的各项生理数据传输至数据研判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研判模块内部设置有各项数据阈值库、数据识别和分类软件和数据格式加密转换软件,所述数据研判模块通过算法和数据识别软件以监测动态采集平台所上传的数据是否超过阈值或处于危险值内;所述数据研判模块在采集到动态采集平台的数据后,采用以下算法对数据预分类:当动态采集平台将心率心电数据、血压数据、人体温度数据、血氧数据、呼吸数据、人体内部影像据和心电图数据传输至数据研判模块后,动态采集平台模块通过数据分类软件进行数字标签,标签后,心率心电数据标记为M类,血压数据标记为N类,人体内部影像据标记为O类,以此类推,同时在标签时,对采集的具体时段进行标记;标记规则为在24h内以15min为间隔依序标记,且标记依序记为t1、t2、t3、t4、t5、t6……以此类推;标签后,t1时段下采集的M类数据即标记为M-t1,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M具体值]-t1,t1时段下采集的N类数据即标记为N-t1,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N具体值]-t1;t2时段下采集的M类数据即标记为M-t2,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M具体值]-t2,t2时段下采集的N类数据即标记为N-t2,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N具体值]-t2……以此类推;而数据研判模块中内置的t1时段下的M类心电数据阈值则为[Mmin-Mmax]-t1,N类心电数据阈值则为[Nmin-Nmax]-t1……以此类推;阈值确定及标签完毕后,数据研判模块采用以下算法进行数值比较;SS001、正常信号输出、当t1时段下的[Mmin]≤[M具体值]≤[Mmax]时,数据研判单元向信息推送模块中输出正常信号,信息推送模块将正常信号信息反馈至移动终端;SS002、危险信息输出、当t1时段下的[M具体值]<[Mmin]或[M具体值]>[Mmax]时,数据研判单元将至确定为初始危险信号,确定为初始危险信号后,数据研判单元向动态采集平台中输出再采集指令,再采集时,采集模式为连续不间断采集,该连续采集时长记为T,该T时长下采集的数据记为[MT],[MT]在该采集时长下实时变化;当[MT]在T时段下持续为[MT]<[Mmin]或[MT]>[Mmax]状态时,数据研判单元向信息推送模块输出危险信号,同时自动将该异常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数据加密并打包,打包时,数据包既包括该类别数据同时包括其它类别数据;SS003、误判信号排除、信息研判、信息推送模块接收到该危险信号后后则将之同步反馈至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危险信号后设置有时间反应周期RT,在RT时段内,移动终端可在患者确认下向信息推送模块反馈异常报警信息,当移动终端向信息推送模块中反馈异常报警信息后,信息推送模块终止该异常数据包向应急管理模块的传输,在RT时段内,移动终端为任何信号反馈时,信息推送模块向应急管理模块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其中,RT值由移动终端进行编辑和确认,T值、[Mmin]、[Mmax]、[Nmin]和[Nmax]等数据均由数据管理平台进行设定和编辑;其中,所述数据库为数据研判单元提供数据存储服务。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器为自助服务平台的部分载体并向自助服务平台提供数据运维和网络支持服务,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云服务器以访问自助服务平台并进行相关自助服务,所述自助服务平台为WEB端、自助服务机任意一种,所述移动终端可通过自助服务平台进行相关医疗数据的查询服务,所述移动终端还可通过自助服务平台进行个人信息的创建,所述移动端还可通过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动态采集平台、数据研判模块、数据交换平台、自助服务平台、信息推送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和数据库;/n所述数据研判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数据输出端均与信息推送模块通信连接;/n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通过云服务器与自助服务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动态采集平台双向数据传输,所述动态采集平台数据输出接口的与数据研判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自助服务平台数据端分别通信连接有应急管理模块和权限管理模块,所述信息推送模块数据输出口的一端与应急管理模块通信连接;/n所述应急管理模块数据输出端与医疗平台和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权限管理模块和数据交换平台均与数据库双向数据传输,所述医疗平台数据端与数据交换平台双向数据传输;/n所述医疗平台数据输出端连接有数据管理平台,所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端与政府接口通信连接,所述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端与数据库通信连接;/n所述自助服务平台包括数据查询单元、个人信息创建单元、医患交流平台、健康评估与预防单元、医疗预约单元;/n所述数据库包括病例病史数据、诊疗医师数据、门诊医疗数据、体检数据、个人信息数据;/n所述医疗平台包括社区平台、医院平台和远程互助平台,所述社区平台、医院平台和远程互助平台数据输出端和数据接收端均与数据交换平台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动态采集平台、数据研判模块、数据交换平台、自助服务平台、信息推送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和数据库;
所述数据研判模块、政府接口、医疗平台数据输出端均与信息推送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通过云服务器与自助服务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数据口的一端与动态采集平台双向数据传输,所述动态采集平台数据输出接口的与数据研判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自助服务平台数据端分别通信连接有应急管理模块和权限管理模块,所述信息推送模块数据输出口的一端与应急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应急管理模块数据输出端与医疗平台和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权限管理模块和数据交换平台均与数据库双向数据传输,所述医疗平台数据端与数据交换平台双向数据传输;
所述医疗平台数据输出端连接有数据管理平台,所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端与政府接口通信连接,所述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端与数据库通信连接;
所述自助服务平台包括数据查询单元、个人信息创建单元、医患交流平台、健康评估与预防单元、医疗预约单元;
所述数据库包括病例病史数据、诊疗医师数据、门诊医疗数据、体检数据、个人信息数据;
所述医疗平台包括社区平台、医院平台和远程互助平台,所述社区平台、医院平台和远程互助平台数据输出端和数据接收端均与数据交换平台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采集平台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移动医疗设备采集终端、健康一体机、生理参数监测仪、X射线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功能检查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核医学设备、实验诊断设备及病理诊断装备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动态采集平台用于采集人体的各项人体体征信息数据,所述动态采集平台可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包括心率心电数据、血压数据、人体温度数据、血氧数据、呼吸数据、人体内部影像据和心电图数据,所述动态采集平台接受移动终端的无线控制以适时采集各项数据,所述动态采集平台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将采集到的各项生理数据传输至数据研判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医疗保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研判模块内部设置有各项数据阈值库、数据识别和分类软件和数据格式加密转换软件,所述数据研判模块通过算法和数据识别软件以监测动态采集平台所上传的数据是否超过阈值或处于危险值内;
所述数据研判模块在采集到动态采集平台的数据后,采用以下算法对数据预分类:
当动态采集平台将心率心电数据、血压数据、人体温度数据、血氧数据、呼吸数据、人体内部影像据和心电图数据传输至数据研判模块后,动态采集平台模块通过数据分类软件进行数字标签,标签后,心率心电数据标记为M类,血压数据标记为N类,人体内部影像据标记为O类,以此类推,同时在标签时,对采集的具体时段进行标记;
标记规则为在24h内以15min为间隔依序标记,且标记依序记为t1、t2、t3、t4、t5、t6……以此类推;
标签后,t1时段下采集的M类数据即标记为M-t1,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M具体值]-t1,t1时段下采集的N类数据即标记为N-t1,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N具体值]-t1;
t2时段下采集的M类数据即标记为M-t2,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M具体值]-t2,t2时段下采集的N类数据即标记为N-t2,该时段下的具体采集数据值则标记为[N具体值]-t2……以此类推;
而数据研判模块中内置的t1时段下的M类心电数据阈值则为[Mmin-Mmax]-t1,N类心电数据阈值则为[Nmin-Nmax]-t1……以此类推;
阈值确定及标签完毕后,数据研判模块采用以下算法进行数值比较;
SS001、正常信号输出、当t1时段下的[Mmin]≤[M具体值]≤[Mmax]时,数据研判单元向信息推送模块中输出正常信号,信息推送模块将正常信号信息反馈至移动终端;
SS002、危险信息输出、当t1时段下的[M具体值]<[Mmin]或[M具体值]>[Mmax]时,数据研判单元将至确定为初始危险信号,确定为初始危险信号后,数据研判单元向动态采集平台中输出再采集指令,再采集时,采集模式为连续不间断采集,该连续采集时长记为T,该T时长下采集的数据记为[MT],[MT]在该采集时长下实时变化;
当[MT]在T时段下持续为[MT]<[Mmin]或[MT]>[Mmax]状态时,数据研判单元向信息推送模块输出危险信号,同时自动将该异常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数据加密并打包,打包时,数据包既包括该类别数据同时包括其它类别数据;
SS003、误判信号排除、信息研判、信息推送模块接收到该危险信号后后则将之同步反馈至移动终端;
其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危险信号后设置有时间反应周期RT,在RT时段内,移动终端可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锐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晟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