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西羚解毒制剂化学成分全面解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525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以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复方西羚解毒片中的酚酸类、黄酮类、三萜类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UPLC‑Q‑TOF‑MS分析仪器和目标前体离子的分析策略,实现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化学成分的全面、快速分离及鉴定。本研究首先根据文献对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酚酸、黄酮、三萜类成分进行信息整合,总结其结构特点及结构变化规律。对不同结构特点的每一类代表性化合物进行质谱分析,总结质谱裂解规律及中性丢失规律。然后,以代表性化合物为核心,根据每类化合物结构变化规律,构建目标前体离子列表。最后,采用二级质谱对目标前体离子的裂解方式及中性丢失规律进行分析,验证目标前体离子的正确性,并综合分析质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对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快速解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方西羚解毒制剂化学成分全面解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鉴别方法,即基于UPLC-Q-TOF-MS技术实现对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化学成分的全面、快速分离及鉴定。
技术介绍
复方西羚解毒胶囊、片剂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荆芥穗、牛蒡子(炒)、甘草、淡竹叶、薄荷脑、薄荷油、淡豆豉、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和冰片共13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和咽喉肿痛。根据文献报道其成分主要为酚酸、黄酮、三萜类化合物。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多成分体系,明确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信息,是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评价中药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近年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成为分析中药复杂成分的有力工具。然而采用UHPLC-Q-TOF-MS技术可以检测到成千上万的前体离子和多级碎片,因此在原始数据挖掘方面仍然存在巨大挑战。现今,已有一些数据后处理技术,例如质量亏损过滤,多产物离子过滤,中性损失过滤,碎片离子诊断策略逐渐用于质谱数据分析。但是,这些数据后处理技术是基于化学药单一成分开发的,对微量成分及共流出成分的识别能力有限,不能够全面识别和鉴定结构类型多样的中药复杂成分。至少存在3方面的问题:1)由于中药分离过程中经常出现化合物共流出现象及质谱数据的繁杂性,解析过程中容易忽略微量成分的质谱信号;2)目前的解析策略一般是直接总结文献中已有的化合物信息,进行验证性分析,无法解析得到新化合物;3)由于缺乏合理的数据处理策略,无法全面解析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一般仅仅能解析得到少数几十个化合物。由于大量微量成分的质谱信息在数据处理过程之中被丢失,因此绝大多数研究只能从中药中鉴别出几十个化学成分,并且很难发现新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基于UPLC-Q-TOF-MS技术和目标前体离子数据挖掘策略的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及全面鉴别研究。此方法不但大大简化了相关分析工作,还可以有效防止微量成分在解析过程中的丢失,有利于新化合物的发现,实现中药化学成分的全面解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基于UPLC-Q-TOF-MS技术和目标前体离子数据挖掘策略全面整合化合物结构特点、结构变化规律、质谱裂解规律、中性丢失规律等信息,对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快速解析。其具体步骤如下:(1)对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酚酸、黄酮、三萜类成分进行信息整合,总结其结构特点及结构变化规律。对不同结构特点的每一类代表性化合物进行UPLC-Q-TOF-MS分析,总结质谱裂解规律及中性丢失规律。(2)以代表性化合物为核心,根据每类化合物结构变化规律构建理论前体离子,采用一级质谱验证理论前体离子的正确性,构建目标前体离子列表。(3)采用二级质谱对目标前体离子的裂解方式及中性丢失规律进行分析,验证目标前体离子的正确性,并综合分析质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对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快速解析。基于UPLC-Q-TOF-MS技术实现对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其方法包括以下条件:复方西羚解毒胶囊供试品溶液制备:称取1.0g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样品粉末,加入25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然后将其通过0.22μm尼龙膜滤器过滤,然后进行分析。复方西羚解毒片供试品溶液制备:复方西羚解毒片,粉碎,称取1.0g样品粉末,加入25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然后将其通过0.22μm尼龙膜滤器过滤,然后进行分析。UPLC:色谱柱为AgilentAdvanceBioPeptide(2.1×250mm,2.7μm);柱温为25℃;流动相:水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有机相(B)为乙腈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色谱分离,梯度洗脱程序如下:0-13min,5-13%B;13-14min,13-19%B;14-24min,19-24%B;24-31min,24-67%B;31-40min,67-95%B;流速为0.4mL/min。Q-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耦合到Q-TOF-MS,配备电喷雾电离源(ESI),采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分析。MS参数如下: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的毛细管电压3500V,毛细管出口电压为175V,雾化器压力35psi,干燥气体温度300℃,流速8.0L/min。实时质量校正使用参比离子溶液,设定正源参比离子是121.050873、922.009798,负源参比离子112.985587、1033.3988109。在m/z50到3000的扫描模式下以1.0光谱/秒的速度采集数据。碰撞电压分别设置为10-20V,20-30V,30-40V。从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筛选并确认了145个化合物,包括27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是原儿茶酸(1),新绿原酸(2),红景天苷(3),绿原酸(4),香草酸(5),对羟基苯甲醛(6),隐绿原酸(7),咖啡酸(8),丁香酸(9),对羟基苯乙酸(10),对香豆酸(11),阿魏酸(12),异绿原酸B(22),异绿原酸A(23),异绿原酸C(25),丁香酚(40),没食子酸(52),对羟基苯甲酸(54),1-咖啡酰-β-D-葡萄糖(57),2-甲氧基苯甲酸(58),4-乙酰基苯甲酸(59),3,4-二羟基苯基丙酸(60),3-O-阿魏酰基奎宁酸(61),5-羟基阿魏酸(67),4-甲氧基肉桂酸(70),肉桂酸甲酯(75),咖啡酸甲酯(79),4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芦丁(13),异牡荆苷(14),甘草苷(15),金丝桃苷(17),异槲皮苷(18),木犀草苷(19),染料木苷(21),橙皮苷(24),芹糖异甘草苷(26),异甘草苷(27),大豆苷元(28),甘草素(30),黄豆黄素(31),毛蕊异黄酮(32),木犀草素(34),柚皮素(36),异甘草素(38),芒柄花素(41),芫花素(42),光甘草定(43),Glucoisoliquiritinapioside(63),Genistein-7-O-gentibioside(64),Genistein-7,4'-di-O-β-D-glucopyranoside(65),忍冬苷(73),香豌豆酚-7-O-β-D-葡萄糖苷(77),6"-O-acetylisoliquiritinapioside(88),7-羟基-3’-乙酰氧基-4’-甲氧基异黄酮(89),紫铆花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0),4’-Hydroxy-7-acetoxyflavone(91),6''-O-acetylisoliquiritin(92),Chalcononarin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93),4′,6,7-三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94),4',7-二羟基黄酮(95),甘草查耳酮B(96),2(s)-3’,5’,7-三羟基二氢黄酮(115),4′-O-Acetyl-naringenin(120),驴食草酚(124),甘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UPLC-Q-TOF-MS分析仪器、目标前体离子的分析策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首先对中药成分进行信息整合,总结其结构特点及结构变化规律;对不同结构特点的每一类代表性化合物使用UPLC-Q-TOF-MS分析仪器进行质谱分析,总结质谱裂解规律及中性丢失规律;(2)以代表性化合物为核心,根据每类化合物结构变化规律构建理论前体离子,采用一级质谱验证理论前体离子的正确性,构建目标前体离子列表;(3)采用二级质谱对目标前体离子的裂解方式及中性丢失规律进行分析,验证目标前体离子的正确性,并综合分析质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快速解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UPLC-Q-TOF-MS分析仪器、目标前体离子的分析策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首先对中药成分进行信息整合,总结其结构特点及结构变化规律;对不同结构特点的每一类代表性化合物使用UPLC-Q-TOF-MS分析仪器进行质谱分析,总结质谱裂解规律及中性丢失规律;(2)以代表性化合物为核心,根据每类化合物结构变化规律构建理论前体离子,采用一级质谱验证理论前体离子的正确性,构建目标前体离子列表;(3)采用二级质谱对目标前体离子的裂解方式及中性丢失规律进行分析,验证目标前体离子的正确性,并综合分析质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快速解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UPLC-Q-TOF-MS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供试品及标准品溶液采用甲醇超声提取。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UPLC-Q-TOF-MS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UPLC:色谱柱为AgilentAdvanceBioPeptide(2.1×250mm,2.7μm);流动相:水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有机相(B)为乙腈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色谱分离,梯度洗脱程序如下:0-13min,5-13%B;13-14min,13-19%B;14-24min,19-24%B;24-31min,24-67%B;31-40min,67-95%B。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UPLC-Q-TOF-MS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质谱电离源为ESI源;MS参数如下:毛细管电压3500V,雾化器压力35psi,干燥气体温度300℃,流速8.0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复方西羚解毒片。


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复方西羚解毒胶囊或片剂中分离并鉴定确认145个化合物,包括27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是原儿茶酸(1),新绿原酸(2),红景天苷(3),绿原酸(4),香草酸(5),对羟基苯甲醛(6),隐绿原酸(7),咖啡酸(8),丁香酸(9),对羟基苯乙酸(10),对香豆酸(11),阿魏酸(12),异绿原酸B(22),异绿原酸A(23),异绿原酸C(25),丁香酚(40),没食子酸(52),对羟基苯甲酸(54),1-咖啡酰-β-D-葡萄糖(57),2-甲氧基苯甲酸(58),4-乙酰基苯甲酸(59),3,4-二羟基苯基丙酸(60),3-O-阿魏酰基奎宁酸(61),5-羟基阿魏酸(67),4-甲氧基肉桂酸(70),肉桂酸甲酯(75),咖啡酸甲酯(79);4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芦丁(13),异牡荆苷(14),甘草苷(15),金丝桃苷(17),异槲皮苷(18),木犀草苷(19),染料木苷(21),橙皮苷(24),芹糖异甘草苷(26),异甘草苷(27),大豆苷元(28),甘草素(30),黄豆黄素(31),毛蕊异黄酮(32),木犀草素(34),柚皮素(36),异甘草素(38),芒柄花素(41),芫花素(42),光甘草定(43),Glucoisoliquiritinapioside(63),Genistein-7-O-gentibioside(64),Genistein-7,4'-di-O-β-D-glucopyranoside(65),忍冬苷(73),香豌豆酚-7-O-β-D-葡萄糖苷(77),6"-O-acetylisoliquiritinapioside(88),7-羟基-3’-乙酰氧基-4’-甲氧基异黄酮(89),紫铆花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桂云耿绍轩孟兆青宁波田硕庄雪松马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