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509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支撑柱(2)固定于底座(1)一侧,压杆(3)一端与支撑柱(2)顶端铰接,并纵截面内回转;所述的底座(1)上沿纵轴向在压杆(3)回转的水平位置下方设有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之间间隔安装两个压缩高度垫柱(12);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高度为压缩高度垫柱高度的2‑4倍;所述的测试钢板(5)置于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上;所述的压杆(3)下方对应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设有压力柱(4);所述的待测试胶粘剂设于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下方底座(1)与测试钢板(5)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试验重复性好,能够在测试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且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
,尤其涉及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胶粘剂产品在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典型的应用场合为填充两钢板之间的缝隙,从而起到减震或密封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因车体在从焊装车间向涂装车间运输过程中会发生上下颠簸,在涂装车间前处理和电泳工序中也会受到水流冲刷,在这些情况下两钢板之间的缝隙距离会发生变化,而涂布在缝隙中的胶粘剂也会因受到钢板的挤压与拉伸发生厚度与形状的改变,这种形态变化在严重时可能会使产品出现断胶现象使其无法起到原本的粘接、减震和密封作用,给车辆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便是对胶粘剂产品在这种条件下保持整体状态完好不发生断胶的能力的一种表征方法。因胶粘剂抗凹性会对车辆的稳定性与舒适性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测试与控制。现有技术对胶粘剂抗凹性的测试方法主要分两种:其一是手工法,通过在两钢板中间放置对应的垫块来确定间隙距离,在中心位置涂布胶条后用手按压上层钢板来缩小间隙,之后停止挤压,钢板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初始距离,将上述压缩恢复过程定为一个测试循环。按测试要求次数重复上述循环来进行测试;其二是万能试验机拉压法,在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平面夹具间涂布胶条,通过编辑设备程序来控制两平面间隙距离的变化,按测试要求重复对应次数的间距变化循环来进行测试。上述两种试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均存在一定不足:手工法测试时,控制间隙厚度的垫块并未与下方钢板进行直接固定,在测试时垫块可能受到下压钢板形变时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导致出现水平滑移的现象。而垫块移动使得测试条件发生改变,降低了手工法测试抗凹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而当垫块完全滑出钢板之间时,两板间距会瞬间降低,导致条件变化测试完全失败。万能试验机拉压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拉力机设备对间隙距离控制的灵敏程度也不相同。市面上多数万能试验机产品在执行位移程序时存在1mm-4mm的误差,当进行最小间隙2mm的抗凹试验时便有可能导致万能试验机上下夹具平台发生冲撞,造成设备过载、传感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解决了胶粘剂抗凹性现有测试方法存在的装置稳定性差,可重复性不佳,易造成重要设备损坏等缺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试验重复性好,能够在测试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且不易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压杆3、压力柱4与测试钢板5;所述的支撑柱2固定于底座1一侧,压杆3一端与支撑柱2顶端铰接,并纵截面内回转;所述的底座1上沿纵轴向在压杆3回转的水平位置下方设有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之间间隔安装两个压缩高度垫柱12;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高度为压缩高度垫柱高度的2-4倍;所述的测试钢板5置于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上;所述的压杆3下方对应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设有压力柱4;所述的待测试胶粘剂设于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下方底座1与测试钢板5间。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与压缩高度垫柱12通过插销13可拆卸的安装于底座1上。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高度为8-10mm,压缩高度垫柱12高度为2-4mm。所述的测试钢板5两端设有长条孔51,插销13通过长条孔51将测试钢板5安装于底座1上。所述的底座1靠近支撑柱2一端设有底座防滑橡胶层15。所述的压杆3另一端设有防滑按压板32,防滑按压板32上设有压杆防滑橡胶层34。所述的压力柱4下端设有半球面。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试验重复性好,能够在测试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且不易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压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防滑按压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测试钢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按压过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按压过程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的按压过程结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压杆3、压力柱4与测试钢板5;所述的支撑柱2固定于底座1一侧,如图1中的左侧。压杆3一端与支撑柱2顶端铰接,并纵截面内回转;具体的如图3所示,通过压杆连接轴31压杆3与支撑柱2顶端铰接。所述的压杆3另一端设有防滑按压板32,如图4所示,防滑按压板32上设有压杆防滑橡胶层34。能在测试时增加按压摩擦力。如图2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沿纵轴向在压杆3回转的水平位置下方设有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之间间隔安装两个压缩高度垫柱12;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高度为压缩高度垫柱高度的2-4倍;具体的,本例中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高度为8~10mm,压缩高度垫柱12高度为2~4mm。本例中,为了防止初始高度垫柱11与压缩高度垫柱12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滑移,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与压缩高度垫柱12通过插销13可拆卸的安装于底座1上。安装初始高度垫柱11与压缩高度垫柱12插销13长度不同。在需要对测试间距进行调整时也可以方便地取下插销13并更换相应高度的初始高度垫柱11与压缩高度垫柱12;也可以在初始高度垫柱11与压缩高度垫柱12需要更换时方便地进行拆卸替换。所述的测试钢板5置于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上;具体的,所述的测试钢板5两端设有长条孔51,插销13通过长条孔51将测试钢板5安装于底座1上。长条孔51可以保证测试钢板5在测试过程中弯曲时纵向往复滑动,实际上是伸缩移动。因测试钢板5在反复测试抗凹性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可恢复形变从而影响后续测试的准确性,故本装置中钢板属于一次性配件,完成一项胶粘剂产品的抗凹性测试后需进行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柱(2)、压杆(3)、压力柱(4)与测试钢板(5);/n所述的支撑柱(2)固定于底座(1)一侧,压杆(3)一端与支撑柱(2)顶端铰接,并纵截面内回转;/n所述的底座(1)上沿纵轴向在压杆(3)回转的水平位置下方设有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之间间隔安装两个压缩高度垫柱(12);/n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高度为压缩高度垫柱高度的2-4倍;/n所述的测试钢板(5)置于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上;所述的压杆(3)下方对应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设有压力柱(4);/n所述的胶粘剂设于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下方底座(1)与测试钢板(5)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柱(2)、压杆(3)、压力柱(4)与测试钢板(5);
所述的支撑柱(2)固定于底座(1)一侧,压杆(3)一端与支撑柱(2)顶端铰接,并纵截面内回转;
所述的底座(1)上沿纵轴向在压杆(3)回转的水平位置下方设有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之间间隔安装两个压缩高度垫柱(12);
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高度为压缩高度垫柱高度的2-4倍;
所述的测试钢板(5)置于两个初始高度垫柱(11)上;所述的压杆(3)下方对应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设有压力柱(4);
所述的胶粘剂设于测试钢板(5)中部位置下方底座(1)与测试钢板(5)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剂抗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始高度垫柱(11)与压缩高度垫柱(12)通过插销(13)可拆卸的安装于底座(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梓人张晓光聂志华秦成博张利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龙苑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