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85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包括分子泵、角阀、三通接头、四通接头、微调阀和粗抽泵;所述分子泵的进气端连接剥离膜系统,分子泵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连接角阀的一个接口,角阀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的第一接口,四通接头的第二接口连接粗抽泵;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连接微调阀的一个接口,微调阀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的第三接口,四通接头的第四接口上连接有截止阀。该装置通过角阀和微调阀配合控制真空抽速,有效缩短工作时间,方便控制和调节,同时可降低对操作人员经验的依赖,防止抽真空,及停机检修时造成剥离膜系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
技术介绍
HIMM是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设备,其主体部分包括一台等时性回旋注入器,一台加速能量可至400Mev的同步加速器,以及5个治疗终端。其中,剥离膜系统是同步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向主加速器剥离注入C5+离子。剥离膜选用碳膜,膜厚15μg/cm2(约0.1μm),由于其材质为脆性材料,且厚度非常薄,轻微的震动都可能造成膜的破裂。剥离膜系统需要在5×10-7Pa的超高真空环境下工作,因此需要真空获得设备将剥离膜系统抽成真空。在获得真空的初始阶段,气体流动会造成剥离膜扰动,为确保剥离膜的状态完好,要将气体流动速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并且在获得真空的不同阶段,剥离膜系统对抽速的需求不同。现有真空抽速设备存在的问题:1.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高,容错率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真空抽速的控制主要依靠操作人员对角阀的开合度大小来调节,该过程需要对真空设备操作十分熟练。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剥离膜因气流扰动过大而损坏。2.假如选用抽速很小的粗抽泵,将会在获得高真空的过程中无法成为前级泵在获得高真空的过程中,当真空度<1×10-1mbar时,由仿真模拟及实验测试可知,此时的气体扰动对剥离膜不再产生破坏性影响。此时,当使用分子泵作为高真空获得的主泵时,还需要配置一台与其抽速匹配的前级泵。为解决上述矛盾,则需要两套粗抽系统,该真空获得系统所需设备较多,成本高,结构复杂。3.检修困难在剥离膜系统的检修过程中,如需更换损坏部分膜片或机械部件维修,需要在系统中充入高纯氮气变为常压状态,充入氮气的过程中,控制充入气体的流速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真空抽速设备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包括分子泵、角阀、三通接头、四通接头、微调阀和粗抽泵;所述分子泵的进气端连接剥离膜系统,分子泵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连接角阀的一个接口,角阀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的第一接口,四通接头的第二接口连接粗抽泵;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连接微调阀的一个接口,微调阀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的第三接口,四通接头的第四接口上连接有截止阀。进一步地,所述粗抽泵与四通接头的第二接口之间还连接有隔膜阀和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粗抽泵选用机械泵。进一步地,所述截止阀后方连接有供气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角阀采用全金属角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装置通过角阀和微调阀配合控制真空抽速,有效缩短工作时间,方便控制和调节,同时可降低对操作人员经验的依赖,防止抽真空时造成剥离膜系统损坏;2.该装置方便拆卸和移动,便于在不同的HIMM设备上使用,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减少HIMM设备的建设成本;3.该装置不仅可用于获得真空,还可用于充气作业,方便HIMM设备的常压检修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图中:1-剥离膜系统,2-波纹管,3-分子泵,4-三通接头,5-角阀,6-四通接头,7-微调阀,8-截止阀,9-隔膜阀,10-电磁阀,11-机械泵,12-离子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1的真空抽速装置,包括分子泵3、角阀5、三通接头4、四通接头6、微调阀7、隔膜阀9、电磁阀10和粗抽泵,其中,角阀5选用全金属角阀5,粗抽泵选用机械泵11。分子泵3的进气端通过波纹管2连接剥离膜系统1,分子泵3的出气端通过波纹管2连接三通接头4的第一接口,三通接头4的第二接口通过管道连接角阀5的一个接口,角阀5的另一个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四通接头6的第一接口,四通接头6的第二接口通过管道连接依次连接隔膜阀9、电磁阀10和粗抽泵。三通接头4的第三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微调阀7的一个接口,微调阀7的另一个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四通接头6的第三接口,四通接头6的第四接口上连接有截止阀8,截止阀8后方连接有供气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获得真空时的操作:首先确认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开启机械泵11,该处泵的抽速只需保证匹配高真空泵即可,打开机械泵11所连隔膜阀9。再开启微调阀7,配合该段真空计,控制抽空速率,使剥离膜系统1中的压力下降速度为小于100mbar/min;根据仿真实验得知,再该速率下,可以保证气体扰动不会对剥离膜产生破坏性影响。待真空度下降至1×10-1mbar以下,即可完全打开微调阀7,并开启角阀5。开启角阀5后,机械泵11的抽速不会因流阻损失过大。此时开启高真空获得设备—分子泵3,剥离膜最初阶段获得真空的真空泵即可作为分子泵3的前级泵。待剥离膜系统1的主抽泵-溅射离子泵12开启,关闭该系统各阀门,该真空获得装置可从剥离膜系统1拆下,可供其他HIMM设备使用。排气时:将氮气罐连接至截止阀8上,然后打开截止阀8和氮气罐上的阀门,开始向剥离膜系统1中注入氮气。同时,开启微调阀7控制气体流入速度,配合该段真空计,使剥离膜系统1中的压力上升速度为小于100mbar/min,直至剥离膜系统1恢复至常压。检修完成后可将该装置拆下,供其他HIMM设备使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子泵(3)、角阀(5)、三通接头(4)、四通接头(6)、微调阀(7)和粗抽泵;/n所述分子泵(3)的进气端连接剥离膜系统(1),分子泵(3)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4)的第一接口,三通接头(4)的第二接口连接角阀(5)的一个接口,角阀(5)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6)的第一接口,四通接头(6)的第二接口连接粗抽泵;三通接头(4)的第三接口连接微调阀(7)的一个接口,微调阀(7)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6)的第三接口,四通接头(6)的第四接口上连接有截止阀(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剥离膜系统的真空抽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子泵(3)、角阀(5)、三通接头(4)、四通接头(6)、微调阀(7)和粗抽泵;
所述分子泵(3)的进气端连接剥离膜系统(1),分子泵(3)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4)的第一接口,三通接头(4)的第二接口连接角阀(5)的一个接口,角阀(5)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6)的第一接口,四通接头(6)的第二接口连接粗抽泵;三通接头(4)的第三接口连接微调阀(7)的一个接口,微调阀(7)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四通接头(6)的第三接口,四通接头(6)的第四接口上连接有截止阀(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柴振蒙峻罗成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