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64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其结构包括对接环、阀装配管、阀装配头和泄压装置,阀装配管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阀装配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泄压口二处设有带导流槽的警示板,使设备在进行泄压时,泄压的气体在排出前会先进入警示板板的导流槽,并经由导流槽的出气口排出,并在此过程中由于泄压气流与导流槽的进出气口的边缘摩擦发出警示音,以起到无电的提示作用,避免带电检测的危险同时便于用户的判断泄压处,以便及时检测处理,通过在泄压口一处设有与泄压管一相通的泄压管二,且泄压管二与泄压管一相通处设于警示隔板上方,使设备在忘记开阀出现过压时,也能够进行自动泄压,并发出提示音进行泄压处提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
本技术属于阀门铸件
,特别涉及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
技术介绍
阀门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用于阀门装配使用的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具有阀门装配性能的物件,因为传输种类的不一,也分有气体传输用、液体传输用等不同种类的阀门铸件,其中,在进行气体传输时,因为气体传输压力的不同,对于传输管道不同位置容易出现过压的问题,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承压分散,即进行泄压输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在进行泄压时,对于一些易燃气体,采用带电产品进行检查也容易出现火灾等危险事故,而因为气体运输时过压点不同,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泄压点的知晓和检测,导致在有问题时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且在因为疏忽导致控制阀门在输送气体时未开启时,只能够进行单侧的泄压,在另一侧过压时,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泄压和处理,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泄压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新型在进行泄压时,对于一些易燃气体,采用带电产品进行检查也容易出现火灾等危险事故,而因为气体运输时过压点不同,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泄压点的知晓和检测,导致在有问题时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且在因为疏忽导致控制阀门在输送气体时未开启时,只能够进行单侧的泄压,在另一侧过压时,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泄压和处理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包括对接环、阀装配管、阀装配头和泄压装置,阀装配管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阀装配头,阀装配管左右两端均设有对接环,阀装配管底部固定连接有泄压装置;阀装配管包括泄压口一、控制阀装配槽、通槽和泄压口二,阀装配管由左至右贯穿设有通槽,控制阀装配槽贯穿阀装配管顶端中部与通槽相通,泄压口一设于阀装配管底端左侧,泄压口一一端与通槽相通,泄压口一另一端与泄压装置相通,泄压口二设于阀装配管底端右侧,泄压口二端与通槽相通,泄压口二另一端与泄压装置相通;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管一、连接管、泄压管二、泄压槽二、限压装置一、限压装置二、导流槽、出气口、进气口、警示隔板、泄压口三、限压装置三和泄压槽一,泄压管二与阀装配管固定连接,泄压管二设于阀装配管底端左侧,泄压管二内部设有泄压槽二,限压装置一与阀装配管底端左侧固定连接,限压装置一设于泄压口一下方,限压装置一设于泄压槽二内,泄压管一与阀装配管固定连接,泄压管一由上而下贯穿设有泄压槽一,限压装置二与阀装配管底端右侧固定连接,限压装置二设于泄压口二下方,限压装置二设于泄压槽一内,泄压管二右端下侧通过连接管与泄压管一固定连接,泄压槽二通过连接管与泄压槽一相通,警示隔板设于泄压槽一内,警示隔板与泄压管一固定连接,警示隔板底端左侧设有导流槽,警示隔板左侧由上而下贯穿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导流槽顶端右侧相通,警示隔板右侧由上而下贯穿设有泄压口三,限压装置三设于泄压口三内,限压装置三与警示隔板固定连接,出气口设于导流槽右端上侧,导流槽通过出气口与泄压槽一相通;限压装置二包括定位杆、密闭环、顶压板、压缩弹簧、装配板、通气孔和限压装配环,限压装配环内部设有装配板,限压装配环顶端与阀装配管固定连接,装配板左右两侧由上而下贯穿设有通气孔,压缩弹簧一端与装配板底端锁接,另一端与顶压板顶端锁接,顶压板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一端,定位杆另一端贯穿装配板中部设于泄压口二内,顶压板顶端与限压装配环底端相接,顶压板与限压装配环相接处胶接有密闭环。进一步的,所述限压装配环内径与泄压口二大小一致,以保证泄压口气体能够顺畅的进入限压装配环。进一步的,所述限压装置一与限压装置二结构一致,使设备在未开阀门出现过压情况时也能够进行自动泄压。进一步的,所述限压装置三直接装配于警示隔板上,限压装置三比限压装置二少了限压装配环,其余结构一致,使设备在泄压同时能够保证导流槽气体压力足够发出警示音。进一步的,所述密闭环顶端为凸起的弧面,保证设备限压装置在未触发前的密闭性。进一步的,所述警示隔板顶端为凹槽,警示隔板将泄压槽一分为上下两部分,使气体能够优先进入导流槽排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与泄压槽一相通位置位于警示隔板上方,以保证未开阀泄压时也会触发警示音。(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在进行泄压时,对于一些易燃气体,采用带电产品进行检查也容易出现火灾等危险事故,而因为气体运输时过压点不同,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泄压点的知晓和检测,导致在有问题时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通过在泄压口二处设有带导流槽的警示板,使设备在进行泄压时,泄压的气体在排出前会先进入警示板板的导流槽,并经由导流槽的出气口排出,并在此过程中由于泄压气流与导流槽的进出气口的边缘摩擦发出警示音,以起到无电的提示作用,避免带电检测的危险同时便于用户的判断泄压处,以便及时检测处理。2)、为解决在在因为疏忽导致控制阀门在输送气体时未开启时,只能够进行单侧的泄压,在另一侧过压时,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泄压和处理,通过在泄压口一处设有与泄压管一相通的泄压管二,且泄压管二与泄压管一相通处设于警示隔板上方,使设备在忘记开阀出现过压时,也能够进行自动泄压,并发出提示音进行泄压处提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阀装配管和泄压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放大图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放大图B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对接环-1、阀装配管-2、阀装配头-3、泄压装置-4、泄压口一-21、控制阀装配槽-22、通槽-23、泄压口二-24、泄压管一-a、连接管-b、泄压管二-c、泄压槽二-d、限压装置一-e、限压装置二-f、导流槽-g、出气口-h、进气口-i、警示隔板-j、泄压口三-k、限压装置三-l、泄压槽一-m、定位杆-f1、密闭环-f2、顶压板-f3、压缩弹簧-f4、装配板-f5、通气孔-f6、限压装配环-f7。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包括对接环、阀装配管、阀装配头和泄压装置,阀装配管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阀装配头,阀装配管左右两端均设有对接环,阀装配管底部固定连接有泄压装置;阀装配管包括泄压口一、控制阀装配槽、通槽和泄压口二,阀装配管由左至右贯穿设有通槽,控制阀装配槽贯穿阀装配管顶端中部与通槽相通,泄压口一设于阀装配管底端左侧,泄压口一一端与通槽相通,泄压口一另一端与泄压装置相通,泄压口二设于阀装配管底端右侧,泄压口二端与通槽相通,泄压口二另一端与泄压装置相通;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管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环(1)、阀装配管(2)、阀装配头(3)和泄压装置(4),阀装配管(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阀装配头(3),阀装配管(2)左右两端均设有对接环(1),阀装配管(2)底部固定连接有泄压装置(4);/n阀装配管(2)包括泄压口一(21)、控制阀装配槽(22)、通槽(23)和泄压口二(24),阀装配管(2)由左至右贯穿设有通槽(23),控制阀装配槽(22)贯穿阀装配管(2)顶端中部与通槽(23)相通,泄压口一(21)设于阀装配管(2)底端左侧,泄压口一(21)一端与通槽(23)相通,泄压口一(21)另一端与泄压装置(4)相通,泄压口二(24)设于阀装配管(2)底端右侧,泄压口二(24)端与通槽(23)相通,泄压口二(24)另一端与泄压装置(4)相通;/n泄压装置(4)包括泄压管一(a)、连接管(b)、泄压管二(c)、泄压槽二(d)、限压装置一(e)、限压装置二(f)、导流槽(g)、出气口(h)、进气口(i)、警示隔板(j)、泄压口三(k)、限压装置三(l)和泄压槽一(m),泄压管二(c)与阀装配管(2)固定连接,泄压管二(c)设于阀装配管(2)底端左侧,泄压管二(c)内部设有泄压槽二(d),限压装置一(e)与阀装配管(2)底端左侧固定连接,限压装置一(e)设于泄压口一(21)下方,限压装置一(e)设于泄压槽二(d)内,泄压管一(a)与阀装配管(2)固定连接,泄压管一(a)由上而下贯穿设有泄压槽一(m),限压装置二(f)与阀装配管(2)底端右侧固定连接,限压装置二(f)设于泄压口二(24)下方,限压装置二(f)设于泄压槽一(m)内,泄压管二(c)右端下侧通过连接管(b)与泄压管一(a)固定连接,泄压槽二(d)通过连接管(b)与泄压槽一(m)相通,警示隔板(j)设于泄压槽一(m)内,警示隔板(j)与泄压管一(a)固定连接,警示隔板(j)底端左侧设有导流槽(g),警示隔板(j)左侧由上而下贯穿设有进气口(i),进气口(i)与导流槽(g)顶端右侧相通,警示隔板(j)右侧由上而下贯穿设有泄压口三(k),限压装置三(l)设于泄压口三(k)内,限压装置三(l)与警示隔板(j)固定连接,出气口(h)设于导流槽(g)右端上侧,导流槽(g)通过出气口(h)与泄压槽一(m)相通;/n限压装置二(f)包括定位杆(f1)、密闭环(f2)、顶压板(f3)、压缩弹簧(f4)、装配板(f5)、通气孔(f6)和限压装配环(f7),限压装配环(f7)内部设有装配板(f5),限压装配环(f7)顶端与阀装配管(2)固定连接,装配板(f5)左右两侧由上而下贯穿设有通气孔(f6),压缩弹簧(f4)一端与装配板(f5)底端锁接,另一端与顶压板(f3)顶端锁接,顶压板(f3)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f1)一端,定位杆(f1)另一端贯穿装配板(f5)中部设于泄压口二(24)内,顶压板(f3)顶端与限压装配环(f7)底端相接,顶压板(f3)与限压装配环(f7)相接处胶接有密闭环(f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承压分散的阀门铸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环(1)、阀装配管(2)、阀装配头(3)和泄压装置(4),阀装配管(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阀装配头(3),阀装配管(2)左右两端均设有对接环(1),阀装配管(2)底部固定连接有泄压装置(4);
阀装配管(2)包括泄压口一(21)、控制阀装配槽(22)、通槽(23)和泄压口二(24),阀装配管(2)由左至右贯穿设有通槽(23),控制阀装配槽(22)贯穿阀装配管(2)顶端中部与通槽(23)相通,泄压口一(21)设于阀装配管(2)底端左侧,泄压口一(21)一端与通槽(23)相通,泄压口一(21)另一端与泄压装置(4)相通,泄压口二(24)设于阀装配管(2)底端右侧,泄压口二(24)端与通槽(23)相通,泄压口二(24)另一端与泄压装置(4)相通;
泄压装置(4)包括泄压管一(a)、连接管(b)、泄压管二(c)、泄压槽二(d)、限压装置一(e)、限压装置二(f)、导流槽(g)、出气口(h)、进气口(i)、警示隔板(j)、泄压口三(k)、限压装置三(l)和泄压槽一(m),泄压管二(c)与阀装配管(2)固定连接,泄压管二(c)设于阀装配管(2)底端左侧,泄压管二(c)内部设有泄压槽二(d),限压装置一(e)与阀装配管(2)底端左侧固定连接,限压装置一(e)设于泄压口一(21)下方,限压装置一(e)设于泄压槽二(d)内,泄压管一(a)与阀装配管(2)固定连接,泄压管一(a)由上而下贯穿设有泄压槽一(m),限压装置二(f)与阀装配管(2)底端右侧固定连接,限压装置二(f)设于泄压口二(24)下方,限压装置二(f)设于泄压槽一(m)内,泄压管二(c)右端下侧通过连接管(b)与泄压管一(a)固定连接,泄压槽二(d)通过连接管(b)与泄压槽一(m)相通,警示隔板(j)设于泄压槽一(m)内,警示隔板(j)与泄压管一(a)固定连接,警示隔板(j)底端左侧设有导流槽(g),警示隔板(j)左侧由上而下贯穿设有进气口(i),进气口(i)与导流槽(g)顶端右侧相通,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传伟林保专苏小龙林艳婷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亿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