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47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其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壳体结构;加强横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横筋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内壁面;Y型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Y型加强筋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内壁面,每个所述Y型加强筋均包括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和竖直部,且第一倾斜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第二端部及所述竖直部的第三端部相互连接,所述竖直部垂直于所述加强横筋设置,且所述竖直部上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的槽口背向所述竖直部所在的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油冷却器,能够提高壳体结构强度,还能够降低机油冷却器的气孔率,提高了机油冷却器成品的合格率及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机油冷却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内的机油进行冷却,使得机油能够保持合理的工作温度。现有技术中,机油冷却器通常包括壳体,并且,为了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及模态频率,通常需要在壳体的表面设计加强筋结构。具体的,如图1所示,壳体120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结构110,壳体120的上部具有开口123,且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有横加强筋125和加强纵筋126,横加强筋125与加强纵筋126呈十字交叉状。其中,横加强筋125和加强纵筋126通常采用重力浇铸的方式制成。但是,在重力浇铸形成横加强筋125及加强纵筋126的过程中,加强筋汇集处的铝液成形时,会因填充过快而极易发生包裹的情况,导致产品气孔率较高,进而导致成品的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能够提高壳体结构强度,还能够降低机油冷却器的气孔率,提高了机油冷却器成品的合格率及成型质量。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壳体结构;加强横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横筋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内壁面;Y型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Y型加强筋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内壁面,每个所述Y型加强筋均包括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和竖直部,且第一倾斜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第二端部及所述竖直部的第三端部相互连接,所述竖直部垂直于所述加强横筋设置,且所述竖直部上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的槽口背向所述竖直部所在的壁面。可选地,多个所述加强横筋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竖直部沿水平方向等间距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的连接点位于首个所述加强横筋上。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的上壁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位,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四端部延伸至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所述第二倾斜部的第五端部延伸至另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另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与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相邻。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的下壁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位,所述第二螺栓孔位与所述竖直部对应设置,且所述竖直部的第六端部延伸至其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栓孔位。可选地,所述竖直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下方,所述泄压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段上。可选地,所述泄压槽呈“V”形,且所述泄压槽的槽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0度。可选地,多个Y型加强筋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均包括多个Y型加强筋,所述第一组位于所述第二组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通过所述加强横筋分隔开。可选地,所述第二组中的一个Y型加强筋的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组中的一个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第二组中的一个Y型加强筋的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一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另一个所述竖直部与一个所述竖直部相邻。可选地,所述竖直部的第一长度与所述加强横筋的第二长度相等,所述第一长度为竖直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横筋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所述第二长度为所述加强横筋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竖直部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本技术提供的机油冷却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机油冷却器,通过在壳体结构的内壁设置加强横筋及Y型加强筋,能够提高壳体结构强度,通过在竖直部上设置泄压槽,使得在进行重力浇铸时,泄压槽能够控制浇铸液填充的速率,具体的,能够减小浇铸液填充的速率,使得加强横筋与Y型加强筋交汇处的填充速率可以较低,进而降低了机油冷却器的气孔率,提高了机油冷却器成品的合格率及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机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所示的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结构;11、第一螺栓孔位;12、第二螺栓孔位;2、加强横筋;3、Y型加强筋;31、第一倾斜部;32、第二倾斜部;33、竖直部;331、第一竖直段;332、第二竖直段;34泄压槽;301、第一组;302、第二组;110、壳体;120、连接结构;123、开口;125、横加强筋;126、加强纵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在采用重力浇铸生产时,气孔率较低,进而使得废品率较低。如图2和图3所示,该机油冷却器包括壳体结构1及分别设置在壳体结构1上的多个加强横筋2和多个Y型加强筋3。加强横筋2及Y型加强筋3能够提高壳体结构1的整体强度及模态频率。其中,壳体结构1具有内壁面。多个加强横筋2平行且间隔设置于壳体结构1的内壁面。示例地,如图2所示,多个加强横筋2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其用于增强壳体结构1的水平强度。多个Y型加强筋3固定设置于壳体结构1的内壁面,并且,每个Y型加强筋3均包括第一倾斜部31、第二倾斜部32和竖直部33,第一倾斜部3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四端部;第二倾斜部32包括相对的第二端部和第五端部;竖直部33包括相对的第三端部和第六端部。在一个Y型加强筋3中,第一倾斜部31的第一端部、第二倾斜部32的第二端部及竖直部33的第三端部相互连接,也即是,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第三端部交汇于一点。第一倾斜部31与第二倾斜部32呈夹角设置,竖直部33垂直于加强横筋2设置。每个Y型加强筋3的竖直部33上均设有泄压槽34,且泄压槽34的槽口背向竖直部33所在的壁面设置。示例地,若竖直部33固定在后壁面上,则泄压槽34的槽口背向该后壁面;若竖直部33固定在侧壁面上,则泄压槽3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结构(1);/n加强横筋(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横筋(2)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的内壁面;/nY型加强筋(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Y型加强筋(3)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的内壁面,每个所述Y型加强筋(3)均包括第一倾斜部(31)、第二倾斜部(32)和竖直部(33),且第一倾斜部(31)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倾斜部(32)的第二端部及所述竖直部(33)的第三端部相互连接,所述竖直部(33)垂直于所述加强横筋(2)设置,且所述竖直部(33)上设有泄压槽(34),所述泄压槽(34)的槽口背向所述竖直部(33)所在的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结构(1);
加强横筋(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横筋(2)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的内壁面;
Y型加强筋(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Y型加强筋(3)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的内壁面,每个所述Y型加强筋(3)均包括第一倾斜部(31)、第二倾斜部(32)和竖直部(33),且第一倾斜部(31)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倾斜部(32)的第二端部及所述竖直部(33)的第三端部相互连接,所述竖直部(33)垂直于所述加强横筋(2)设置,且所述竖直部(33)上设有泄压槽(34),所述泄压槽(34)的槽口背向所述竖直部(33)所在的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横筋(2)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竖直部(33)沿水平方向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的连接点位于首个所述加强横筋(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1)的上壁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位(11),所述第一倾斜部(31)的第四端部延伸至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11),所述第二倾斜部(32)的第五端部延伸至另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11),另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11)与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位(11)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1)的下壁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位(12),所述第二螺栓孔位(12)与所述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柳国立韩俊楠陈瑞平马文举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