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47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和水泵进水腔,所述的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相邻布置,且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之间通过共用腔壁上开设的通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设计相比,同样达到连通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和水泵进水腔的目的,可减少一个橡胶密封圈,减少进水管上连通孔、密封圈槽的加工,节省密封圈的安装操作,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消除密封圈处泄漏冷却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机油冷却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
技术介绍
壳体内是发动机机油冷却模块的基体零件,用于安装机油冷却芯、水泵、密封圈、进水管、泄压阀、堵头、螺栓等零件。CN205744116U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模块,在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和水泵进水腔之间设有连通通道,将部分高压冷却液引入水泵进水腔(低压区),以降低水泵工作时发生汽蚀破坏的几率。传统的设计是,在机冷芯室和进水管上均设计小孔并使之连通,机冷芯室和进水管间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解决现有产品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和水泵进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相邻布置,且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之间通过共用腔壁上开设的通孔相连通。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机油冷却芯安装腔由冷却腔和增压腔组成,冷却腔通过增压腔与水泵进水腔相连通,增压腔为沿着冷却液流动方向逐渐缩小的渐变腔。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通孔为增压孔,增压孔为沿着冷却液流动方向逐渐缩小的渐变孔。本技术有益效果:与传统设计相比,同样达到连通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和水泵进水腔的目的,可减少一个橡胶密封圈,减少进水管上连通孔、密封圈槽的加工,节省密封圈的安装操作,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消除密封圈处泄漏冷却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通孔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包括壳体1,壳体内设有机油冷却芯安装腔2和水泵进水腔3,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相邻布置,且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之间通过共用腔壁上开设的通孔4相连通;相邻布置+共用腔壁的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强度高、可靠性高、重量轻的优点;如图1所示,所述机油冷却芯安装腔2由冷却腔201和增压腔202组成,冷却腔通过增压腔与水泵进水腔相连通,增压腔为沿着冷却液流动方向逐渐缩小的渐变腔,增压腔用于提高冷却液流出量,提高水泵抗汽蚀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通孔4为增压孔,增压孔为沿着冷却液流动方向逐渐缩小的渐变孔,即增压孔呈圆锥台状,增压孔用于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液流出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水泵抗汽蚀效果。本技术装配说明:油冷器固定在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内,水泵固定在壳体上相应位置处,机油冷却芯安装腔的出水端通过壳体上的水泵进水腔与水泵相连通,水泵通过壳体上的水泵出水腔与机油冷却芯安装腔的进水端相连通,组成冷却液循环路线;为了提高水泵抗汽蚀效果,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内的高压冷却液经壳体上的增压腔、增压孔流入水泵进水腔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说明和未提供附图之处,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能够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和水泵进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相邻布置,且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之间通过共用腔壁上开设的通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机油冷却芯安装腔和水泵进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相邻布置,且机油冷却芯安装腔与水泵进水腔之间通过共用腔壁上开设的通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模块化发动机机油冷却壳体,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振宇纪忠阁徐焰胡仲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富奥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