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00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预处理调节工段、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焚硫工段、冷却工段、洗涤工段、转化吸收工段、尾气处理工段。对焦化HPF湿法脱硫过程产生的脱硫液和硫泡沫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变废为宝,并且做到内部循环,杜绝二次污染。节约生产成本,并且做到自动化控制及降低能耗。本装置中使用的两转两吸工序制备硫酸,使用钒类催化剂,转化器使用耐火纤维粘接剂与陶瓷纤维板、耐火纤维增强涂料,提高二氧化硫催转化率,转化率≥99.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脱硫废液的综合利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焦化煤气采用以氨为碱源的HPF湿式液相催化法脱硫,在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泡沫和脱硫液。国内硫泡沫大部分以压滤法回收湿硫磺,或以熔硫釜回收固体硫磺,由于回收的硫磺中杂质含量较多,综合利用十分困难,硫磺销路受到极大的制约。脱硫过程产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主要成份为硫氰酸盐、硫代硫酸盐、硫酸盐等,其中硫氰酸盐具有较强的毒性,脱硫液如果不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水体及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由于脱硫液成份极其复杂,资源回收或无害化处理都相当艰难,成为困扰公司焦化生产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对脱硫液及废硫磺进行处理,将直接影响脱硫装置的正常运行,影响公司整体环保目标的实现。建设脱硫液处理设施、对废硫磺和脱硫液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已经成为公司发展必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投资建设焦化脱硫液和硫泡沫处理及硫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硫酸装置。本装置是对焦化HPF湿法脱硫过程产生的脱硫液和硫泡沫进行综合治理,确保焦炉煤气脱硫系统连续稳定运行。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和控制手段,实现治污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双重目标。焦炉煤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盐废液,其主要成份为硫氰酸盐、硫代硫酸盐、硫酸盐等,其中硫氰盐具有较强的毒性,该脱硫液如果不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煤气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泡沫,目前由于回收的硫磺中含有大量的杂质而难以综合利用,只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进行处理,而且销路不畅。因此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有效地利用脱硫液和硫泡沫制硫酸,使之资源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对焦化HPF湿法脱硫过程产生的脱硫液和硫泡沫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变废为宝,并且做到内部循环,杜绝二次污染。节约生产成本,并且做到自动化控制及降低能耗。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包括预处理调节工段、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焚硫工段、冷却工段、洗涤工段、转化吸收工段、尾气处理工段。预处理调节工段、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中的所有脱硫废液通过钢骨架PE管道连接储槽至离心机10、过滤器13。蒸发器8、蒸发器罐9与第一烘干机1、第二烘干机2所产生的的废气通过不锈钢管道连接至尾气塔6。第二烘干机2所产生的硫磺固体混合物通过输送机15与焚硫工段储料斗16连接。焚硫工段的焚烧炉19与冷却工段锅炉20采用一体式浇筑特制高温管道连接,冷却工段锅炉20与洗涤工段动力波21通过文丘里4管道连接。冷却工段内部动力波21与洗涤塔22、脱气塔23、电除雾24通过玻璃钢管道连接。冷却工段电除雾24与转化吸收工段干燥塔25通过不锈钢管道连接,干燥塔25与转化工段通过不锈钢管道连接,转化工段转化后气体通过不锈钢管道与第一吸收塔26连接。第一吸收塔26通过不锈钢管道与转化工段连接。转化工段通过不锈钢管道与第二吸收塔27连接。转化吸收工段内所有输送硫酸及接触硫酸管道均采用316L加阳极保护方式。转化吸收工段所产生尾气通过玻璃钢管道与尾气工段活性炭吸附塔连接。本装置主要分为两大大区域。第一大区域为预处理调节工段与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预处理调节工段与烘干固化工段均在同一框架厂房内,采用左右分布形式,实现功能分区。共用同一地下调节池。第二大区域为焚硫工段、冷却工段、洗涤工段、转化吸收工段、尾气处理工段。该区域在同一装置区内设置不同功能建筑,例如焚硫工段框架,冷却工段框架,转化吸收框架,尾气处理框架。各工段通过不同材质管道连接,实现功能分区。进一步,所述转化吸收工段采用两转两吸,采用的设备包括有二氧化硫风机33干燥塔25、第一吸收塔26、第二吸收塔27、干燥循环槽29、一吸循环槽30、二吸循环槽31、干燥酸冷却器、吸收酸冷却器、成品酸冷却器、酸循环泵。设有5个转化器床层的转化器34以及与每个催化剂床层对应的第一换热器35、第二换热器36、第三换热器37、第四换热器38、第五换热器3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以焦化厂废液为原料,帮助脱硫系统解决循环液饱和问题,又变废为宝产生硫酸,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装置利用后续工序中放热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余热锅炉转化为饱和蒸汽,可供前段工序中蒸发器及烘干机使用,使得整个装置实现自产自销,并且前后兼顾,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循环系统;3、本装置使用蒸汽的设备所产生的蒸汽冷凝水均通过冷凝水回收装置给调节池换热,这样可以节约蒸汽伴热使用,将多余蒸汽并入管网提高经济效益;4、本装置生产的98%工业硫酸能够达到国家规范要求;5、本装置洗涤工序可有效保障后续转化效率;6、本装置中使用的两转两吸工序制备硫酸,使用钒类催化剂,转化器使用耐火纤维粘接剂与陶瓷纤维板、耐火纤维增强涂料,提高二氧化硫催转化率,转化率≥99.75%。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立面图;图2为本装置预处理气工段立面图;图3为本装置预处理气工段及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平面图;图4为本装置焚硫、冷却、净化工段立面图;图5为本装置转化吸收、尾气工段立面图;图6为本装置焚硫、冷却、净化转化吸收、尾气工段平面图;图7为本装置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参照图1-图7,其中,图1为本装置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立面图,主要体现各个设备楼层关系及相对位置,以及工段主要物料走向。该区域结构为地上两层框架结构,地下设置地下调节池。所生产产品由第二烘干机(2)产出后通过输送机(15)输送至焚硫工段中。该工段与焚硫工段相连。图2为本装置预处理气工段立面图,主要体现各个设备楼层关系及相对位置,以及工段主要物料走向。该区域结构为地上两层框架结构,二层楼顶局部钢结构装置放置过滤器(13),并设置挡雨棚。其他设备均在框架结构内,物料通过泵送至离心机、过滤器(13)后通过重力自流进入硫浆中间槽(11)、清液槽(12)、硫浆槽(14)。硫浆槽(14)内调制好的桨液通过泵送至第一烘干机(1)。该工段与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相连。过滤器(13)上方设有防雨罩棚。图3为本装置预处理气工段及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平面图,主要体现各个设备相对位置。以及该区域内整体布局。图4为本装置焚硫、冷却、净化工段立面图,主要体现各个设备楼层关系及相对位置,以及工段主要物料走向。通过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中输送机(15)输送过来的无聊进入焚硫工段储料斗(16)中,通过给料皮带机(17)进入焚烧炉(19)中。焚烧炉(19)燃烧后的炉气通过高温烟气管道与冷却工段锅炉(20)相连接,经过锅炉降温后的气体与净化工段动力波(21)相连接,后续连接洗涤塔(22)、脱气塔(23)、电除雾(24)。电除雾(24)通过不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处理调节工段、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焚硫工段、冷却工段、洗涤工段、转化吸收工段、尾气处理工段;/n预处理调节工段、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中的所有脱硫废液通过钢骨架PE管道连接储槽至离心机(10)、过滤器(13);蒸发器(8)、蒸发器罐(9)与第一烘干机(1)、第二烘干机(2)所产生的废气通过不锈钢管道连接至尾气塔(6);第二烘干机(2)所产生的硫磺固体混合物通过15-输送机与焚硫工段储料斗(16)连接;/n焚硫工段的焚烧炉(19)与冷却工段锅炉(20)采用一体式浇筑特制高温管道连接,冷却工段锅炉(20)与洗涤工段的动力波(21)、文丘里(4)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工段内部的动力波(21)与洗涤塔(22)、脱气塔(23)、电除雾(24)通过玻璃钢管道依次连接;冷却工段电除雾(24)与转化吸收工段干燥塔(25)通过不锈钢管道连接,干燥塔(25)与转化工段通过二氧化硫风机(33)及不锈钢管道连接,转化工段转化后气体通过不锈钢管道与第一吸收塔(26)连接;第一吸收塔(26)通过不锈钢管道与转化工段连接;转化工段通过不锈钢管道与第二吸收塔(27)连接;转化吸收工段内所有输送硫酸及接触硫酸管道均采用316L加阳极保护方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脱硫废液进行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处理调节工段、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焚硫工段、冷却工段、洗涤工段、转化吸收工段、尾气处理工段;
预处理调节工段、烘干固化及尾气工段中的所有脱硫废液通过钢骨架PE管道连接储槽至离心机(10)、过滤器(13);蒸发器(8)、蒸发器罐(9)与第一烘干机(1)、第二烘干机(2)所产生的废气通过不锈钢管道连接至尾气塔(6);第二烘干机(2)所产生的硫磺固体混合物通过15-输送机与焚硫工段储料斗(16)连接;
焚硫工段的焚烧炉(19)与冷却工段锅炉(20)采用一体式浇筑特制高温管道连接,冷却工段锅炉(20)与洗涤工段的动力波(21)、文丘里(4)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工段内部的动力波(21)与洗涤塔(22)、脱气塔(23)、电除雾(24)通过玻璃钢管道依次连接;冷却工段电除雾(24)与转化吸收工段干燥塔(25)通过不锈钢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茂聚源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