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65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6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包括:模拟制动方法、启闭过渡方法、人工制动方法;所述模拟制动方法包括:当所述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泵将液体输送入所述第二助力腔,第二助力腔中充满液体,当驾驶员踏下踏板时,第二助力腔中的压力阻止所述第二板移动,从而借助第一弹簧模拟制动反馈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一种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汽车的普及也使得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近些年电动汽车作为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践行环节,得到了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也逐年提高,然而电动汽车的发展年月毕竟距离油车还有差距,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电动汽车的技术也是研究人员重视并积极予以发展的。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制动系统里,会用到电磁阀,控制液体对制动系统的液体通断。现有技术制动系统中的不足如下:1、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制冷是一个常见环节,然而对于细节部分的制冷还不到位,尤其是制动系统的制冷并不到位。、现有技术的电磁阀制冷,往往只能部分制冷,例如电磁线圈下方进行制冷,而缺乏一种全面制冷的方式。、现有技术的电磁阀制冷,需要设置制冷腔,在外壳上加工出制冷通道,然而这属于微细加工,加工制造成本较大。、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制动系统,会有电磁阀控制液压腔的通断,然而这种通断并不能实现多模式调整,例如不能实现流量的线性调节。、现有技术的电磁阀,有快速开启的需求,然而常用的方式还是增大功率,解决思路比较单一。、现有技术的电磁阀,开启时会维持功耗,常用的解决办法是用磁铁,然而没有其它的解决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结构、液控系统;所述液控系统包括电磁阀、存储室、泵、蓄能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所述制动结构包括复合液压缸、踏板、制动活塞、第一助力腔、模拟腔、第二助力腔、第一制动腔、第二制动腔、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所述第一助力腔、模拟腔、第二助力腔、第一制动腔、第二制动腔依次邻接,所述踏板控制制动活塞的运动,所述制动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助力腔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有所述模拟腔,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模拟腔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反馈压力至所述踏板以模拟制动反馈力;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助力腔;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制动腔,所述第一制动腔中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四板与复合液压缸缸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制动腔,所述第二制动腔中设有第三弹簧;所述泵将所述存储室中的液体泵送入所述第二助力腔,所述第一助力腔连通所述存储室,所述电磁阀控制第二助力腔与存储室之间的液路通断;所述存储室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制动腔与所述第二制动腔;所述工作方法包括:模拟制动方法、启闭过渡方法、人工制动方法;所述模拟制动方法包括:当所述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泵将液体输送入所述第二助力腔,第二助力腔中充满液体,当驾驶员踏下踏板时,第二助力腔中的压力阻止所述第二板移动,从而借助第一弹簧模拟制动反馈力;所述电磁阀包括阀体、制冷板、线圈壳体、端子盖、活塞板、堵头、阀杆、阀芯、进液管、直角制冷接头、衔铁、线圈、出液管;所述阀体包括进液口、竖直通道、倾斜通道、活塞上腔、活塞下腔、阀芯上腔、安装槽、出液口、阀座面、适配阀块,阀芯上设有通液孔,制冷板中设有制冷腔,端子盖中设有制冷通道,直角制冷接头中设有横孔、竖孔,所述活塞板中设有排液孔;所述线圈壳体上方设有所述端子盖,端子盖一侧设有连接端子,所述端子盖的所述一侧的下方设有所述直角制冷接头,所述直角制冷接头包括横板与竖板,所述横板上设有所述横孔,所述竖板上设有所述竖孔,所述竖孔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下端与所述制冷腔连通,所述端子盖的另一侧下方设有所述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下端连通所述制冷腔,所述出液管上端连通所述制冷通道;所述线圈壳体中设有所述线圈、所述衔铁、导向块,所述衔铁上方设有上封堵,所述衔铁借助所述导向块在所述线圈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线圈壳体下方设有所述制冷板,所述制冷板下方设有所述阀体,所述阀体一侧设有所述出液口,所述阀体另一侧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所述竖直通道下方连通所述倾斜通道,所述阀体下方设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固定设有所述堵头;所述排液孔位于所述活塞板的一侧,所述倾斜通道位于所述活塞板的另一侧;在关闭位置,所述阀芯一侧设有所述阀座面,所述阀芯另一侧设有所述适配阀块,所述阀座面正对所述进液口,所述适配阀块中设有通道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阀座面上方设有所述阀芯上腔;所述衔铁下方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阀杆,所述阀杆分别连接所述阀芯与所述活塞板,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活塞板的上方,所述排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液孔的直径;在关闭位置,所述衔铁的上端抵触所述上封堵,所述阀座面的高度大于所述阀体高度的六分之一,同时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活塞板封堵所述倾斜通道;在开启位置,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座面的下方,所述活塞板搁置在所述堵头上;所述启闭过渡方法包括:当从模拟制动方法向人工制动方法切换时,所述阀芯向下运动到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时,所述活塞板与所述堵头不接触,所述衔铁与所述上封堵不接触;从而保证第二助力腔中的液体稳定排出;所述人工制动方法包括:当所述阀芯向下运动至所述活塞板搁置在所述堵头上时电磁阀全开,从而第二助力腔中的液体排出,当驾驶员踏下踏板时,第二板与第三板右侧的杆接触传递制动动力。进一步的,所述横孔的数量为二。进一步的,所述竖孔的数量为二。进一步的,所述制冷通道包括水平段与竖直段。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缠绕在线圈骨架上。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线圈壳体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线圈壳体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竖直通道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为环形块。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错开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1点,采用了在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中的电磁阀进行制冷的方式。、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2点,采用了电磁阀的端子盖的设计,端子盖覆盖线圈上方配合下端的制冷腔以及两侧的制冷管道围成一个整体,从而对电磁阀线圈进行制冷。、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3点,采用端子盖作为加工安装的关键,在端子盖的一侧下方连接了直角制冷接头,制冷接头的横板连接端子盖,竖板下端连接进水管,端子盖另一端的下方直接连接出水管,采用了端子盖与水管的配合后,避免了直接在电磁阀壳体上加工制冷通道。、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4点,电磁阀的阀芯可以实现三种模式,在启闭两个模式之外,还有流量的调节模式,在电磁阀芯中设有通道,然而仅仅设置阀芯通道会导致通路无法实现关闭,因此设计阀芯的侧面来实现关闭。而这种设计方式会导致与现有的竖直方向抵靠的方式不同,而这会导致阀座缺乏限位的措施,同时封闭位置的面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会导致流量过小或者封闭不严。对此,采用了封闭位置时、衔铁上端顶靠在封堵的位置的措施,这种措施解决了阀座限位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包括所述制动结构、所述液控系统;所述液控系统包括电磁阀、存储室、泵、蓄能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所述制动结构包括复合液压缸、踏板、制动活塞、第一助力腔、模拟腔、第二助力腔、第一制动腔、第二制动腔、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所述第一助力腔、模拟腔、第二助力腔、第一制动腔、第二制动腔依次邻接,所述踏板控制制动活塞的运动,所述制动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助力腔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有所述模拟腔,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模拟腔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反馈压力至所述踏板以模拟制动反馈力;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助力腔;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制动腔,所述第一制动腔中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四板与复合液压缸缸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制动腔,所述第二制动腔中设有第三弹簧;所述泵将所述存储室中的液体泵送入所述第二助力腔,所述第一助力腔连通所述存储室,所述电磁阀控制第二助力腔与存储室之间的液路通断;所述存储室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制动腔与所述第二制动腔;/n所述工作方法包括:模拟制动方法、启闭过渡方法、人工制动方法;/n所述模拟制动方法包括:当所述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泵将液体输送入所述第二助力腔,第二助力腔中充满液体,当驾驶员踏下踏板时,第二助力腔中的压力阻止所述第二板移动,从而借助第一弹簧模拟制动反馈力;/n所述电磁阀包括阀体、制冷板、线圈壳体、端子盖、活塞板、堵头、阀杆、阀芯、进液管、直角制冷接头、衔铁、线圈、出液管;所述阀体包括进液口、竖直通道、倾斜通道、活塞上腔、活塞下腔、阀芯上腔、安装槽、出液口、阀座面、适配阀块,阀芯上设有通液孔,制冷板中设有制冷腔,端子盖中设有制冷通道,直角制冷接头中设有横孔、竖孔,所述活塞板中设有排液孔;/n所述线圈壳体上方设有所述端子盖,端子盖一侧设有连接端子,所述端子盖的所述一侧的下方设有所述直角制冷接头,所述直角制冷接头包括横板与竖板,所述横板上设有所述横孔,所述竖板上设有所述竖孔,所述竖孔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下端与所述制冷腔连通,所述端子盖的另一侧下方设有所述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下端连通所述制冷腔,所述出液管上端连通所述制冷通道;所述线圈壳体中设有所述线圈、所述衔铁、导向块,所述衔铁上方设有上封堵,所述衔铁借助所述导向块在所述线圈内部上下移动;/n所述线圈壳体下方设有所述制冷板,所述制冷板下方设有所述阀体,所述阀体一侧设有所述出液口,所述阀体另一侧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所述竖直通道下方连通所述倾斜通道,所述阀体下方设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固定设有所述堵头;所述排液孔位于所述活塞板的一侧,所述倾斜通道位于所述活塞板的另一侧;/n在关闭位置,所述阀芯一侧设有所述阀座面,所述阀芯另一侧设有所述适配阀块,所述阀座面正对所述进液口,所述适配阀块中设有通道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阀座面上方设有所述阀芯上腔;/n所述衔铁下方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阀杆,所述阀杆分别连接所述阀芯与所述活塞板,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活塞板的上方,所述排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液孔的直径;在关闭位置,所述衔铁的上端抵触所述上封堵,所述阀座面的高度大于所述阀体高度的六分之一,同时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活塞板封堵所述倾斜通道;在开启位置,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座面的下方,所述活塞板搁置在所述堵头上;/n所述启闭过渡方法包括:当从模拟制动方法向人工制动方法切换时,所述阀芯向下运动到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时,所述活塞板与所述堵头不接触,所述衔铁与所述上封堵不接触;从而保证第二助力腔中的液体稳定排出;/n所述人工制动方法包括:当所述阀芯向下运动至所述活塞板搁置在所述堵头上时电磁阀全开,从而第二助力腔中的液体排出,当驾驶员踏下踏板时,第二板与第三板右侧的杆接触传递制动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包括所述制动结构、所述液控系统;所述液控系统包括电磁阀、存储室、泵、蓄能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所述制动结构包括复合液压缸、踏板、制动活塞、第一助力腔、模拟腔、第二助力腔、第一制动腔、第二制动腔、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所述第一助力腔、模拟腔、第二助力腔、第一制动腔、第二制动腔依次邻接,所述踏板控制制动活塞的运动,所述制动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助力腔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有所述模拟腔,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模拟腔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反馈压力至所述踏板以模拟制动反馈力;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助力腔;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制动腔,所述第一制动腔中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四板与复合液压缸缸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制动腔,所述第二制动腔中设有第三弹簧;所述泵将所述存储室中的液体泵送入所述第二助力腔,所述第一助力腔连通所述存储室,所述电磁阀控制第二助力腔与存储室之间的液路通断;所述存储室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制动腔与所述第二制动腔;
所述工作方法包括:模拟制动方法、启闭过渡方法、人工制动方法;
所述模拟制动方法包括:当所述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泵将液体输送入所述第二助力腔,第二助力腔中充满液体,当驾驶员踏下踏板时,第二助力腔中的压力阻止所述第二板移动,从而借助第一弹簧模拟制动反馈力;
所述电磁阀包括阀体、制冷板、线圈壳体、端子盖、活塞板、堵头、阀杆、阀芯、进液管、直角制冷接头、衔铁、线圈、出液管;所述阀体包括进液口、竖直通道、倾斜通道、活塞上腔、活塞下腔、阀芯上腔、安装槽、出液口、阀座面、适配阀块,阀芯上设有通液孔,制冷板中设有制冷腔,端子盖中设有制冷通道,直角制冷接头中设有横孔、竖孔,所述活塞板中设有排液孔;
所述线圈壳体上方设有所述端子盖,端子盖一侧设有连接端子,所述端子盖的所述一侧的下方设有所述直角制冷接头,所述直角制冷接头包括横板与竖板,所述横板上设有所述横孔,所述竖板上设有所述竖孔,所述竖孔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下端与所述制冷腔连通,所述端子盖的另一侧下方设有所述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下端连通所述制冷腔,所述出液管上端连通所述制冷通道;所述线圈壳体中设有所述线圈、所述衔铁、导向块,所述衔铁上方设有上封堵,所述衔铁借助所述导向块在所述线圈内部上下移动;
所述线圈壳体下方设有所述制冷板,所述制冷板下方设有所述阀体,所述阀体一侧设有所述出液口,所述阀体另一侧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竖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