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宁宁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433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顶座、支架、进料口、出料口、搅拌槽;位于所述搅拌槽上方与顶座中部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组圆柱型结构的旋转体,旋转体的中部竖直贯穿转动连接有一组转动杆,转动杆的顶端通过齿轮组件一固定安装有一组转动轴,转动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倾斜的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一组固定在顶座下侧面中部的伺服电机,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入到搅拌槽内部的搅拌叶片,所述旋转体的前后侧中部分别通过一组连杆转动连接有一组摆动框架,摆动框架的左右两侧中部向外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有U型结构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到伺服电机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加工
,具体是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多数都是直接将水泥、沙子与水输入到搅拌桶中进行混合搅拌,首先搅拌均匀度不足,其次对于沙子需要提前对其进行筛选,从而会增加工作的操作步骤,不利于节约能源,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在充分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确保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顶座、支架、进料口、出料口、搅拌槽;所述顶座的左右两侧底部通过竖直的支架进行固定支撑,左右两侧支架下部之间通过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顶座(10)、支架(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搅拌槽(14);所述顶座(10)的左右两侧底部通过竖直的支架(11)进行固定支撑,左右两侧支架(11)下部之间通过支撑固定固定安装有一组呈喇叭状结构的搅拌槽(14),搅拌槽(14)的底部向下连通有出料口(13),所述搅拌槽(14)的右侧向外连通有进水管,位于所述搅拌槽(14)的正上方的顶座(10)的顶部向上连通有筛选腔(17),筛选腔(17)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12),所述筛选腔(17)的底部连通有两组末端延伸至搅拌槽(14)左右侧上部的输料管(16),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搅拌槽(14)上方与顶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顶座(10)、支架(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搅拌槽(14);所述顶座(10)的左右两侧底部通过竖直的支架(11)进行固定支撑,左右两侧支架(11)下部之间通过支撑固定固定安装有一组呈喇叭状结构的搅拌槽(14),搅拌槽(14)的底部向下连通有出料口(13),所述搅拌槽(14)的右侧向外连通有进水管,位于所述搅拌槽(14)的正上方的顶座(10)的顶部向上连通有筛选腔(17),筛选腔(17)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12),所述筛选腔(17)的底部连通有两组末端延伸至搅拌槽(14)左右侧上部的输料管(16),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搅拌槽(14)上方与顶座(10)中部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组圆柱型结构的旋转体(22),旋转体(22)的中部竖直贯穿转动连接有一组转动杆(23),转动杆(23)的顶端通过齿轮组件一(30)固定安装有一组转动轴(31),转动轴(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倾斜的连接板(29),连接板(2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一组固定在顶座(10)下侧面中部的伺服电机(20),所述转动杆(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入到搅拌槽(14)内部的搅拌叶片(25),所述旋转体(22)的前后侧中部分别通过一组连杆转动连接有一组摆动框架(26),摆动框架(26)的左右两侧中部向外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有U型结构的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到伺服电机(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筛料式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3)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