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054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拉延工序、修边侧修边冲孔工序、修边侧修边整形工序、侧冲孔侧整形修边工序以及修边翻边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能够避免因生产过程中拉延流入量不稳定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冲压
,涉及汽车顶盖及背门外板的冲压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加工时需要进行冲压成型。目前,对于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来说,基本为单件冲压;一般一次冲压只能得到一个制件。因此导致零件的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其次,由于制件拉延时存在一定的流入量,生产过程中会因为流入量不稳定,影响最终产品的成形质量及回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能够避免因生产过程中拉延流入量不稳定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步骤为:1)拉延:分别将顶盖后段、背门外板下段产品旋转180°并与自身对拼组合,保持适当的拼接距离;对对拼组合后的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进行优化工艺及拉延筋,使得两件的压边力及成形力一致;同时在模具上保留不对称特征。2)修边+侧修边+冲孔:将步骤1)中拉延后的制件放入二序模具进行修冲,并预制非对称CH孔;3)修边+侧修边+整形:将步骤2)中的二序制件放入三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对工艺定位孔及非对称CH孔进行不对称处理;4)侧冲孔+侧整形+修边:将步骤3)的三序制件放入四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对非对称CH孔进行不对称处理;>5)修边+翻边:将步骤4)的四序制件放入五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并对非对称CH孔进行不对称处理,得到最终四个产品。而且,所述步骤1)中顶盖后段、背门外板下段产品的对拼组合采用双槽工艺。而且,所述步骤1)中拉延时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使用锁死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产品与自身对拼后,采用双槽工艺,一次冲压可得到四个制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拉延通过使用锁死筋,避免因为生产过程中拉延流入量不稳定造成的最终产品质量不稳定。3、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在对称制件上使用了局部非对称工艺补充、非对称定位孔及非对称CH孔,避免调试过程中制件放反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顶盖后段与背门外板下段产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顶盖后段与背门外板下段对拼后的产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工序拉延工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工序修冲工艺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工序修边整形工艺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工序修冲整形工艺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工序修边翻边工艺图。附图标记说明1、背门外板下段产品;2、顶盖后段产品;3、对拼后的背门外板下段产品;4、对拼后的顶盖后段产品;5、模具中心(机床中心);6、局部非对称特征;7、压边圈分模线;8、拉延筋;9、修冲轮廓线;10、二次切断废料刀;11、定位孔;12、修边轮廓线;13、整形分模线;14、CH孔;15、CH孔;16、修冲轮廓线;17、侧整形分模线;18、翻边分模线;19、修边轮廓线;20、CH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7为一种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依次包括:拉延工序、修边侧修边冲孔工序、修边侧修边整形工序、侧冲孔侧整形修边工序及修边翻边工序。图1分别为背门外板下段产品1和顶盖后段产品2的示意图。图2所示,先将两个产品分别与绕自身旋转180°后的产品对拼,并保留适当的拼接距离,对拼后的背门外板下段产品3及对拼后的顶盖后段产品4如图所示,并采用双槽工艺。图3所示为拉延序,通过调整拉延补充造型来调整两个件的成形力,保证两件压边力和成形力均相同,以避免制件成形过程中因成形力不一致造成的模具偏载。因此,两件的冲压中心距机床中心的中心距也一致,模具中心5与机床中心重合;另外,通过调整局部工艺补充面6,使制件局部非对称,在制件调试过程中起到防反的作用。拉延筋8使用锁死筋,以提高制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并避免了因流入量不稳定而造成最终产品质量不稳定。图4~7所示的后序修冲、翻整工序,通过调整定位孔及CH孔非对称,以避免调试过程中制件放反的可能。一种汽车顶盖后段与背门外板下段双槽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拉延:对制件进行拉延成形。双槽工艺,两张坯料,每张坯料冲制出两个相同的产品基础轮廓;(2)修边+侧修边+冲孔:将拉延后制件放入二序模具进行修冲。将部分废料沿修冲轮廓线9切除,为后序分离、翻整做准备,并预制后序非对称CH孔。通过使用二次切断刀10,保证废料尺寸满足技术要求。适当缩小两制件的中心距,以避免模具尺寸过大;(3)修边+侧修边+整形:将二序制件放入三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将大部分的废料沿修边轮廓线12切除。整形分模线为13,背门外板下段:拉延未成形的产品区整形成产品,顶盖后段:拉延未成形的产品区整形为二次预成形区。通过使用非对称定位孔11和非对称CH孔14,避免制件调试过程中放反;(4)侧冲孔+侧整形+修边:将三序制件放入四序模具中进行冲压。背门外板下段:将其余废料沿修冲轮廓线16切除,两个制件分离。顶盖后段:冲孔。将二次预成形区侧整成产品形,侧整形分模线如17所示。通过使用非对称CH孔15,避免制件调试过程中放反;(5)修边+翻边:将四序制件放入五序模具中进行冲压。背门外板下段:将需要翻边的区域沿翻边分模线18翻边成形,得到最终两个相同的背门外板下段产品。顶盖后段:将需要翻边的区域沿翻边分模线18翻边成形,其余废料沿修边轮廓线19切除,两个产品分离。得到最终两个相同的顶盖后段产品,通过使用非对称CH孔20,避免制件调试过程中放反;适当增加两制件的中心距,保证模具空间满足设计要求。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步骤为:/n1)拉延:分别将顶盖后段、背门外板下段产品旋转180°并与自身对拼组合,保持适当的拼接距离;对对拼组合后的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进行优化工艺及拉延筋,使得两件的压边力及成形力一致;同时在模具上保留不对称特征。/n2)修边+侧修边+冲孔:将步骤1)中拉延后的制件放入二序模具进行修冲,并预制非对称CH孔;/n3)修边+侧修边+整形:将步骤2)中的二序制件放入三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对工艺定位孔及非对称CH孔进行不对称处理;/n4)侧冲孔+侧整形+修边:将步骤3)的三序制件放入四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对非对称CH孔进行不对称处理;/n5)修边+翻边:将步骤4)的四序制件放入五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并对非对称CH孔进行不对称处理,得到最终四个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的高效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步骤为:
1)拉延:分别将顶盖后段、背门外板下段产品旋转180°并与自身对拼组合,保持适当的拼接距离;对对拼组合后的顶盖后段及背门外板下段进行优化工艺及拉延筋,使得两件的压边力及成形力一致;同时在模具上保留不对称特征。
2)修边+侧修边+冲孔:将步骤1)中拉延后的制件放入二序模具进行修冲,并预制非对称CH孔;
3)修边+侧修边+整形:将步骤2)中的二序制件放入三序模具中进行冲压,对工艺定位孔及非对称CH孔进行不对称处理;
4)侧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松郭国韩志国马绪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