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76258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它由缬草、吴茱萸、当归三味药材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中药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治疗痛经尤其是由寒凝血瘀所导致的原发性痛经方面的用途。该中药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能,在治疗痛经方面疗效显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处方精炼,副作用少,起效快、药物活性成分含量高、稳定性、依从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痛经是指女性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症状,是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常见妇科疾病。临床上将痛经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它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也可以称之为功能性痛经;另一类是继发性痛经(secondarydysmenorrhea),它是由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原发性痛经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女性,是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其与体内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雌激素、催产素、钙离子等因子水平的改变有关。西医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抑制排卵药物、钙离子拮抗药和β-受体激动药也可用来缓解症状。中医药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机主要为“不通”,不论是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还是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冲任,导致“不通则痛”的后果,其中“血瘀”是本病病机关键所在。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针对痛经主要的6种分型,气滞血瘀证,阳虚内寒证,寒湿凝滞证,湿热瘀阻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使用不同的法则进行治疗。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复方益母草胶囊、桂枝茯苓胶囊、姜黄温经散、当归芍药散、妇科调经片等,多以活血、养血、理气化瘀为主。缬草来源于败酱科植物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的干燥根茎,具有镇静安神、解痉止痛、理气化瘀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的治疗,文献也报导其挥发油和缬草三酯等成分可以松弛子宫平滑肌痉挛,对缓解痛经有一定防效。申请人长期从事缬草及其药物的研发,为使该药物得到更有效的开发,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大量试验进行处方筛选,最终得到一种处方精炼、疗效确切的中药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治疗痛经的中药,该中药以缬草为主要成分,配伍吴茱萸和当归,从而发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在痛经尤其是寒凝血瘀所导致的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中药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缬草5~30份,吴茱萸3~25份,当归4~25份。优选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缬草9~25份,吴茱萸5~20份,当归6~20份。进一步优选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缬草12~20份,吴茱萸9~15份,当归10~15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一种效果最佳的配方为:缬草16份,吴茱萸12份,当归10份。申请人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并参考大量文献,同时结合药效试验进行筛选,首先得到配方中的三味中药,接着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并进一步采用药效动物试验对各味中药的用量进行探究,最终获得该最佳配方。上述中药原料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工艺制成适合于临床使用的任何一种剂型,例如:可以将所述原料药粉碎成细粉,灭菌后制成散剂直接冲服,也可以按照最传统的方式,将所述原料药用水熬成汤剂服用,还可以在提取的基础上通过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片剂、散剂、胶囊剂、丸剂、膏剂、合剂、糖浆剂、外用贴剂、滴丸、散剂等。为了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中药的稳定性、依从性,申请人根据中药的化学成分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较佳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按重量份称取缬草、吴茱萸、当归,采用直通蒸汽法提取它们所含的挥发油;2)向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材中加入50~80%乙醇,回流提取2~5次,每次1~2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并浓缩成流浸膏;3)将上述流浸膏进行干燥,粉碎,过80~100目筛,得浸膏粉;4)向上述挥发油和浸膏粉中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优选地,步骤4)中,采用熔融法先将固体分散载体加热熔融,再加入挥发油和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后迅速冷却,低温粉碎后制成挥发油分散剂,最后再加入浸膏粉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该方法有利于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分散性、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优选地,所述固体分散剂为PEG6000。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优选地,所述剂型为散剂。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乙醇浓度指的是体积浓度,如80%乙醇指的是每100ml乙醇水溶液中的含有乙醇80ml。药效动物试验结果表明:(1)本专利技术中药能减少大鼠痛经模型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说明具有止痛作用;(2)本专利技术中药使大鼠血清中的PGE2含量升高,目前公认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有关,其中的PGE2可抑制子宫平滑肌自发活动,说明该中药能通过调节PGE2发挥治疗痛经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中药能改变模型动物的血液流变学,使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该作用可能与活血化瘀有关;(4)本专利技术中药能升高大鼠子宫匀浆中的NO水平,一氧化氮可通过NO-cGMP途径表现为致痛和镇痛双重作用,其含量减少时可促进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而致痛,增多时则起抑制作用而镇痛。以上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中药具有很好的治疗痛经作用,尤其是对由寒凝血瘀所导致的原发性痛经疗效更加显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处方精炼,全方仅仅只由三味中药材组成,因此更有利于生产,而且质量更加可控,安全性更能获得保障。(2)疗效确切,服用剂量少,每日的服用剂量不超过40g生药材,能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前列腺素、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增加子宫匀浆NO水平等多种药理作用发挥对痛经的治疗作用。(3)本专利技术还具有起效快、服用安全、药物活性成分含量高、稳定性、依从性好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缬草16Kg,吴茱萸12Kg,当归10Kg1)按重量称取缬草、吴茱萸、当归,采用直通蒸汽法提取它们所含的挥发油,提取时间6小时;2)向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材中加入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并浓缩成流浸膏;3)将上述流浸膏进行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4)先向以上提取的挥发油中加入8倍重量融熔后的PEG6000,再按二者总重量的0.5%加入吐温-80,搅拌均匀后迅速冷却,低温粉碎后制成挥发油分散剂,最后再加入浸膏粉及适量糖粉制成散剂。本实施例制得的散剂中,1g散剂约相当于3.9g生药材,患者每日服用2次,每次5g,相当于每天服用39g生药材。实施例2缬草30Kg,吴茱萸5Kg,当归5Kg1)按重量称取缬草、吴茱萸、当归,采用直通蒸汽法提取它们所含的挥发油,提取时间8小时;2)向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材中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缬草5~30份,吴茱萸3~25份,当归4~2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缬草5~30份,吴茱萸3~25份,当归4~2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缬草9~25份,吴茱萸5~20份,当归6~2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缬草12~20份,吴茱萸9~15份,当归10~15份。


4.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痛经药物中的用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痛经是由寒凝血瘀所导致的原发性痛经,所述的中药具有调节子宫内膜前列腺素、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增加子宫匀浆NO水平的药理作用,发挥缓解痛经疼痛,降低子宫收缩强度的治疗作用。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义涛喻小军蔡凯曾庆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惠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