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46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3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脖颈托起装置不能调节高度,影响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枕头本体,枕头本体中部向下凹陷,枕头本体内开设有位于其前侧且呈椭圆形的凹槽,凹槽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气囊,气囊内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第一通气管,气囊内设有多个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连通,气囊左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管,进气管的自由端贯穿枕头本体并设有手捏充气球,气囊右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气管;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吸科气管切开术护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应用广泛,在临床中,当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不能满足机体的通气和供氧的需求而需机械通气时,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返流或出血,随时有可能误吸时,均需对患者进行插管抢救,在插入气管插管后,患者的脖颈需要持续性保持托起状态,保证气管插管的通畅,但是不同的患者,脖颈需要抬起的高度不同,抬起的高度过高,会使患者感到非常不舒服,影响患者康复的情绪,抬起的太低,不能保证气管插管的畅通性,然而现有的托起装置高度固定,患者不能自主调节高度,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脖颈托起装置不能调节高度,影响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枕头本体,枕头本体中部向下凹陷,枕头本体内开设有位于其前侧且呈椭圆形的凹槽,凹槽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气囊,气囊内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第一通气管,气囊内设有多个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连通,气囊左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管,进气管的自由端贯穿枕头本体并设有手捏充气球,气囊右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手捏充气球对气囊进行充气,充气膨胀后的气囊在患者脖颈下方,对患者的脖颈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患者的脖颈向上抬起,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手捏充气球通过进气管与气囊连通,方便患者通过手捏充气球或者排气阀,调节气囊的充气量,从而调节气囊撑起的高度,满足不同的患者的使用需求,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去掉枕头套后的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左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中气囊的主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中手捏充气球的剖切右视图。图6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中部向下凹陷,枕头本体1内开设有位于其前侧且呈椭圆形的凹槽2,凹槽2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气囊3,气囊3内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第一通气管4,气囊3内设有多个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第二通气管5,第一通气管4与第二通气管5连通,气囊3左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管6,进气管6的自由端贯穿枕头本体1并设有手捏充气球7,气囊3右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气管8。为了方便患者对气囊3充气,所述的进气管6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3的第一单向阀9,手捏充气球7内设有内外贯通的圆管10,圆管10内设有开口朝向手捏充气球7内部的第二单向阀11。为了方便患者排出气囊3内的气体,所述的排气管8自由端设有排气阀12。为了增强患者脖颈下侧的透气性,所述的枕头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气管4对应的圆孔13,枕头本体1上侧开设有多个与第二通气管5对应的透气孔14。为了提高枕头本体1的干净卫生程度,所述的枕头本体1外侧设有枕头套15,进气管6和排气管8均贯穿枕头套15。为了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枕头本体1前后两侧均呈弧形向上凸起。本技术使用时,患者将头部放置到枕头本体1的中部,由于枕头本体1中部向下凹陷,提高了患者脖颈托起的效果,气囊3位于患者脖颈下方,患者挤压手捏充气球7,第一单向阀9打开,第二单向阀11闭合,对气囊3进行充气,松开手捏充气球7时,第一单向阀9闭合,第二单向阀11打开,手捏充气球7恢复原状并抽吸外界的空气,方便再次挤压对气囊3进行充气,如此反复,充气膨胀后的气囊3,托起患者的脖颈并起到支撑作用;由于气囊3内设有左右方向的第一通气管4和上下方向的第二通气管5,并且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连通,枕头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通气管4对应的圆孔13,枕头本体1上侧开设有透气孔14,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既增加了患者脖颈下方的通风效果,同时增加了气囊3的承受力,能使气囊3对患者的脖颈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患者可以通过手捏充气球7调节气囊3内的充气量,调节患者脖颈托起的高度,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排气阀12排出气囊3内多余的气体,降低气囊3托起的高度,达到适合位置,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本技术设置枕头本体1前后两侧均呈弧形向上凸起,是为了提高枕头本体1在患者脖颈下方起到支撑作用时的舒适性。本技术在枕头本体1外侧设置枕头套15,是为了对枕头本体1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枕头本体1的干净卫生程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手捏充气球对气囊进行充气,充气膨胀后的气囊在患者脖颈下方,对患者的脖颈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患者的脖颈向上抬起,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手捏充气球通过进气管与气囊连通,方便患者通过手捏充气球或者排气阀,调节气囊的充气量,从而调节气囊撑起的高度,满足不同的患者的使用需求,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枕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枕头本体(1)中部向下凹陷,枕头本体(1)内开设有位于其前侧且呈椭圆形的凹槽(2),凹槽(2)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气囊(3),气囊(3)内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第一通气管(4),气囊(3)内设有多个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第二通气管(5),第一通气管(4)与第二通气管(5)连通,气囊(3)左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管(6),进气管(6)的自由端贯穿枕头本体(1)并设有手捏充气球(7),气囊(3)右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气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枕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枕头本体(1)中部向下凹陷,枕头本体(1)内开设有位于其前侧且呈椭圆形的凹槽(2),凹槽(2)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气囊(3),气囊(3)内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第一通气管(4),气囊(3)内设有多个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第二通气管(5),第一通气管(4)与第二通气管(5)连通,气囊(3)左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管(6),进气管(6)的自由端贯穿枕头本体(1)并设有手捏充气球(7),气囊(3)右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患者颈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6)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3)的第一单向阀(9),手捏充气球(7)内设有内外贯通的圆管(10),圆管(10)内设有开口朝向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娟王文节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