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95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系统,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体、换热风道以及开关结构,散热壳体形成有并联设置的主散热流道和辅助散热流道,主散热流道和辅助散热流道均用于流通冷却液;换热风道至少部分形成于辅助散热流道内,换热风道内用于流通冷却风,用以与处于辅助散热流道内的冷却液换热;开关结构用以开闭辅助散热流道和/或换热风道。当发动机达到较高的温度时,开关结构打开辅助散热流道和/或换热风道,此时并联的主散热流道和辅助散热流道同时工作,加快冷却液的散热效率,从而将发动机的温度降低到安全温度范围内,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防止由于室外温度过高造成的发动机散热困难。的发动机散热困难。的发动机散热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特别涉及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得到适当的冷却,保证发动机在最佳温度工作区间,在高温地区尤其是新疆等地区,由于室外温度较高,车辆散热困难,很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触发发动机输出限扭、切断空调、甚至发生发动机拉缸等严重问题,影响客户的驾驶体验,甚至由于动力中断引发安全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系统,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解决车辆在高温工况时发动机的水温过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0005]散热壳体,形成有并联设置的主散热流道和辅助散热流道,所述主散热流道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均用于流通冷却液;
[0006]换热风道,至少部分形成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内,所述换热风道内用于流通冷却风,用以与处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内的冷却液换热;以及,
[0007]开关结构,用以开闭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
[0008]可选地,所述散热壳体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9]所述散热壳体内部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均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用以分别形成所述主散热流道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
[0010]可选地,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上的的电磁阀。
[0011]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用于与冷却液接触,所述换热管的内腔处于所述换热风道上。
[0012]可选地,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内侧壁的风门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散热壳体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流通冷却液;
[0014]所述换热风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位于所散热壳体侧部的风机,所述风机用以对所述散热壳体吹风降温。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散热系统,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0017]可选地,所述汽车散热系统具有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汽车散热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上的发动机、节温器以及水泵,所述散热装置的主散热流道和辅助散热流道均处于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上;
[0018]所述开关结构关闭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冷却液经过所述主散热流道散热回流至所述发动机内,以使得所述汽车散热系统具有第一冷却散热模式;
[0019]所述开关结构打开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冷却液同时经过所述主散热流道散热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后回流至所述发动机内,以使得所述汽车散热系统具有第二冷却散热模式。
[0020]可选地,所述汽车散热系统还包括空调制冷装置,所述空调制冷装置具有冷风风道,所述冷风风道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连通汽车内室,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散热装置的换热风道。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散热流道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协同作用,用于共同对冷却液降温散热,从而起到对发动机整体散热的效果,常规使用过程中,所述开关结构关闭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以使得所述辅助散热流道无法对冷却液进行散热,仅所述主散热流道工作即可满足要求,当室外温度较高,发动机达到较高的温度时,所述开关结构打开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此时并联的所述主散热流道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同时工作,加快冷却液的散热效率,从而将发动机的温度降低到安全温度范围内,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提高安全性能,防止由于室外温度过高造成的发动机散热困难。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散热系统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处于第一冷却散热模式时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处于第二冷却散热模式时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散热壳体12换热管1a主散热流道13风机1b辅助散热流道14分隔板111进水口2换热风道112出水口31电磁阀11a第一散热腔32风门结构11b第二散热腔201第一出风口
[0028]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得到适当的冷却,保证发动机在最佳温度工作区间,在高温地区尤其是新疆等地区,由于室外温度较高,车辆散热困难,很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触发发动机输出限扭、切断空调、甚至发生发动机拉缸等严重问题,影响客户的驾驶体验,甚至由于动力中断引发安全事。
[003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系统,通过增加辅助散热流道以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率。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实施例。
[0034]请参照图1,散热装置100包括散热壳体1、换热风道2以及开关结构,所述散热壳体1形成有并联设置的主散热流道1a和辅助散热流道1b,所述主散热流道1a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1b均用于流通冷却液;所述换热风道2至少部分形成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1b内,所述换热风道2内用于流通冷却风,用以与处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1b内的冷却液换热;所述开关结构用以开闭所述辅助散热流道1b和/或所述换热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形成有并联设置的主散热流道和辅助散热流道,所述主散热流道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均用于流通冷却液;换热风道,至少部分形成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内,所述换热风道内用于流通冷却风,用以与处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内的冷却液换热;以及,开关结构,用以开闭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散热壳体内部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均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用以分别形成所述主散热流道和所述辅助散热流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上的的电磁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辅助散热流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用于与冷却液接触,所述换热管的内腔处于所述换热风道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内侧壁的风门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狐龙李丹史雪纯李小坚陈博刘建祥潘洪迪陈帆怀自力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