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187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引入丰富营养的原料,并辅以河沙和泡腾崩解剂充当填料,在干法造粒后利用制作好的渗透外衣进行封装,在施用时同步浇水即可,依靠水分的渗透特性,渗透外衣通过吸收水分并输送至内部的原料处,利用泡腾崩解剂遇水溶解然后触发反应的特性,并基于河沙良好的渗水性,可以迫使原料进行分散并堆最外侧的弹性隔水膜进行充气,迫使其鼓包形成动态挤压动作,迫使水分加速扩散渗透,尤其是在横向扩散的方向上,在鼓包至一定程度后气体裹带原料外泄,不仅加速其本身跟随水分向下渗透,同时推进横向扩散的水分溶解原料后继续渗透,从而提高有机肥在土壤内的扩散效果。提高有机肥在土壤内的扩散效果。提高有机肥在土壤内的扩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施用量较多的是化肥,我国既是化肥生产大国,又是使用大国,多年来,农业的增产与丰收离不开化肥,但化肥也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专家经多年的研究发现,施用化肥的隐蔽性损失十分严重,成本逐年增加,效益却不断降低,每吨化肥产粮已由最初的14.8吨降到了目前的5.8吨;在过多施用了化肥的土壤中,无机物含量猛增,有机物弱化,微量元素失衡,作物病虫害日趋严重,大量化肥随雨水淋溶汇入了地下水或流入湖泊,没有被作物利用的化肥显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000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安全卫生无污染的有机、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机肥料,中国又称农家肥,是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不仅可提到作物产量,且天然无公害,多年施用也不会对土壤、环境带来危害,具有化肥所没有的多种优点。
[0004]但是目前有机肥在施用过后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土壤内扩散渗透,且横向扩散渗透较为困难,难以在土壤内进行有效扩散分布,因此植物的吸收效率较为缓慢,尤其是在较为贫瘠的土壤内,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下降,导致这一进程更为缓慢,植物难以在短时间内难以直接有效的吸收到营养成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可以通过引入丰富营养的原料,并辅以河沙和泡腾崩解剂充当填料,在干法造粒后利用制作好的渗透外衣进行封装,在施用时同步浇水即可,依靠水分的渗透特性,渗透外衣通过吸收水分并输送至内部的原料处,利用泡腾崩解剂遇水溶解然后触发反应的特性,并基于河沙良好的渗水性,可以迫使原料进行分散并堆最外侧的弹性隔水膜进行充气,迫使其鼓包形成动态挤压动作,迫使水分加速扩散渗透,尤其是在横向扩散的方向上,在鼓包至一定程度后气体裹带原料外泄,不仅加速其本身跟随水分向下渗透,同时推进横向扩散的水分溶解原料后继续渗透,从而提高有机肥在土壤内的扩散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取30-40份动物粪便、10-20份豆粕、20-30份秸秆粉和5-10份水生植物在60-80℃下进行烘干脱水,然后进行粉碎混合,得到初步混合物;
[0009]S2、预先在发酵室内平铺一层颗粒状的供氧盘,将初步混合物堆放在供氧盘上,再均匀投入2-6份淀粉和5-1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好氧发酵5-7天,其中,发酵温度为35-45℃,
得到发酵产物;
[0010]S3、将发酵产物与10-25份尿素、6-15份磷酸二氢钾、25-35份腐殖酸、3-5份微量元素、15-25份河沙和15-25份泡腾崩解剂均匀混合,得到最终产物;
[0011]S4、将最终产物进行干法造粒,然后进行封装得到球状产品,并保存在干燥环境下。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动物粪便为猪粪或者牛粪,所述秸秆粉为玉米秸秆或者水稻秸秆,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芦苇、荷叶、茭白或水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供氧盘采用高锰酸钾制成,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为绿色木霉菌、米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2:2:1:1复配得到。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微量元素为锌、硼、铁、锰及钼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河沙的粒径为80-100目,含泥量低于1%并经过烘干处理。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的球状产品包括干法造粒后的原料内核以及渗透外衣,且原料内核封装于渗透外衣中,所述渗透外衣包括支撑半球和控水半球膜,且支撑半球和控水半球膜对称包覆于原料内核外侧,所述控水半球膜外侧还包覆有弹性隔水膜,支撑半球和控水半球膜对原料内核进行包覆,同时弹性隔水膜提供隔水保护和防解体保护。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水半球膜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释气孔,所述弹性隔水膜内端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控形微球,且控形微球与释气孔之间交错分布,在原料内核接触到水分后开始溶解并反应释放出气体时,气体裹带分散后的原料通过释气孔进入到弹性隔水膜中进行充气,从而迫使其膨胀鼓包,并在膨胀至一定程度后迫使控形微球离开控水半球膜实现开放,气体和原料粉末向外界释放出去。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半球采用硬质可降解材料制成,所述控水半球膜采用干海带制成,所述弹性隔水膜采用弹性可降解材料制成,支撑半球和弹性隔水膜即使出现无法回收的情况时,也可以在土壤内自行降解避免污染,同时支撑半球提供支撑作用并跟随水分渗透同步动作,而弹性隔水膜则利用鼓包动作实现加速扩散的作用,控水半球膜在正常状态下可以吸收水分,但是海带中含有褐藻胶、海藻酸等物质,一经吸水,就会使海带表面出现黏稠状胶体,阻止水分进一步浸入,避免出现持续吸水的情况发生,部分水进入到原料内核内后会反应产生气体,气体在外泄时会破坏控水半球膜表面的胶体层,控水半球膜重新恢复吸水性,从而形成间断性的鼓包动作,原料内核也可以在渗透过程中均匀释放在土壤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半球内端连接有配重磁铁,且支撑半球对应区域的重量大于控水半球膜对应区域的重量,配重磁铁不仅可以与控形微球配合在气体外泄气压降低的时候,利用磁吸力可以使得控形微球带动弹性隔水膜快速恢复形状,同时还起到配重作用,保证支撑半球始终位于下方跟随水分渗透。
[0019]进一步的,所述控形微球包括弹性内球和磁吸外层,所述磁吸外层覆盖于弹性内球的外表面,所述磁吸外层上开设有垂直控水半球膜分布的连通孔,弹性内球具有一定的弹性来进行正常状态下的封堵,磁吸外层用来与配重磁铁配合进行复位,而连通孔则用来连通外界环境。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孔内镶嵌连接有外延纤维管,且外延纤维管贯穿弹性隔水膜并延伸至其外侧,通过外延纤维管的延伸不仅扩大吸水范围,同时也可以扩大扩散范围。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1)本方案可以通过引入丰富营养的原料,并辅以河沙和泡腾崩解剂充当填料,在干法造粒后利用制作好的渗透外衣进行封装,在施用时同步浇水即可,依靠水分的渗透特性,渗透外衣通过吸收水分并输送至内部的原料处,利用泡腾崩解剂遇水溶解然后触发反应的特性,并基于河沙良好的渗水性,可以迫使原料进行分散并堆最外侧的弹性隔水膜进行充气,迫使其鼓包形成动态挤压动作,迫使水分加速扩散渗透,尤其是在横向扩散的方向上,在鼓包至一定程度后气体裹带原料外泄,不仅加速其本身跟随水分向下渗透,同时推进横向扩散的水分溶解原料后继续渗透,从而提高有机肥在土壤内的扩散效果。
[0023](2)球状产品包括干法造粒后的原料内核以及渗透外衣,且原料内核封装于渗透外衣中,渗透外衣包括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30-40份动物粪便、10-20份豆粕、20-30份秸秆粉和5-10份水生植物在60-80℃下进行烘干脱水,然后进行粉碎混合,得到初步混合物;S2、预先在发酵室内平铺一层颗粒状的供氧盘,将初步混合物堆放在供氧盘上,再均匀投入2-6份淀粉和5-1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好氧发酵5-7天,其中,发酵温度为35-45℃,得到发酵产物;S3、将发酵产物与10-25份尿素、6-15份磷酸二氢钾、25-35份腐殖酸、3-5份微量元素、15-25份河沙和15-25份泡腾崩解剂均匀混合,得到最终产物;S4、将最终产物进行干法造粒,然后进行封装得到球状产品,并保存在干燥环境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动物粪便为猪粪或者牛粪,所述秸秆粉为玉米秸秆或者水稻秸秆,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芦苇、荷叶、茭白或水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供氧盘采用高锰酸钾制成,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为绿色木霉菌、米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2:2:1:1复配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微量元素为锌、硼、铁、锰及钼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河沙的粒径为80-100目,含泥量低于1%并经过烘干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水渗透式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元琼李淑模罗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赤水市幸福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