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84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包括电机和加载机构,电机的输出端和加载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载机构包括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工作缸筒、导向座、补偿阀、压缩阀、密封圈、弹簧、油封、垫圈、油封盖、移动活塞、流通阀、伸张阀和活塞杆,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左端盖、储油缸筒和右端盖,第一左端盖、储油缸筒和右端盖同轴由左向右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冲组件可以有效缓解外部载荷的刚性冲击,起到缓冲减振功能,保护加载装置和受载元器件。保护加载装置和受载元器件。保护加载装置和受载元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涉及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伺服控制技术、电工电子产品与精密传动部件的发展,电动加载装置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工程机械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机械与液压加载装置,电动加载装置具有传动效率高、电气同步性好、工作运行平稳、结构紧凑、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青睐。
[0003]现有技术中,电动加载装置的载荷缓冲部件多采用机械弹簧。中国专利CN201711488253.8公开的是一种电动缸加载双弹簧缓冲装置,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双弹簧缓冲装置的刚性较大,在遭受冲击载荷后易变形损坏,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弹簧在反复交变应力作用下易疲劳失效,会造成装置机械结构加速老化,不利于后期的维护保养。中国专利CN201510137801.7公开的是一种双向双动集成加载器,所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是两组蝶形弹簧来作为载荷输出与缓冲部件,而由于蝶形弹簧属于异形弹簧,制造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偏高,并且载荷偏差难以保证。中国专利CN201610116836.7公开的是一种谐波减速器振动检测台轴向加载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压缩弹簧作为缓冲部件输出柔性载荷,而由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轴向加载装置只能输出压缩载荷,无法提供拉伸方向的动载荷或静载荷。当对电动加载器提出能够输出拉伸和压缩两个方向的动载荷或静载荷,且加载精度要求高,载荷稳定性好,加载反馈响应快,机械结构紧凑等苛刻要求时,现有电动加载装置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缓冲组件可以有效缓解外部载荷的刚性冲击,起到缓冲减振功能,保护加载装置和受载元器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包括电机和加载机构,电机的输出端和加载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载机构包括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工作缸筒、导向座、补偿阀、压缩阀、密封圈、弹簧、油封、垫圈、油封盖、移动活塞、流通阀、伸张阀和活塞杆,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左端盖、储油缸筒和右端盖,第一左端盖、储油缸筒和右端盖同轴由左向右设置,工作缸筒和导向座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导向座固定在工作缸筒的右端,补偿阀和压缩阀安装在工作缸筒上,导向座的右端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油封、垫圈和油封盖同轴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凸起、弹簧和密封圈同轴由内而外设置,第一外壳和工作缸筒、导向座、密封圈之间有储油腔,移动活塞安装在工作缸筒内,移动活塞的左侧有左腔室,移动活塞的右侧有右腔室,活塞杆从左向右依次穿过移动活塞、导向座、油封、垫圈、油封盖和右端盖,活塞杆的左端固定在移动活塞上,流通阀和伸张阀安装在移动活塞上,储油腔、左腔室和右腔室内有液
压油,利用液压油的阻尼效果和能量传递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外部载荷的刚性冲击,起到缓冲减振功能,保护加载装置和受载元器件。
[0006]进一步的,缓冲组件的数量是2~6个。
[0007]进一步的,加载机构还包括主丝杠、滚柱、内齿圈、丝杠螺母座、第一密封端盖、伸出活塞、第一轴承、第一弹性挡圈和连接接头,主丝杠的左端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滚柱有多个,滚柱之间在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滚柱平行于主丝杠设置且和主丝杠螺纹连接,滚柱的左右两端有第二凸起,内齿圈安装在第二凸起上且和第二凸起啮合,丝杠螺母座同轴设置在主丝杠的外侧且和滚柱啮合,第一密封端盖固定在丝杠螺母座的左侧,丝杠螺母座的右侧固定在缓冲组件的左侧,伸出活塞安装在活塞杆的右侧,伸出活塞的左侧面有开口,第一轴承固定在开口内,第一弹性挡圈安装在第一轴承的右侧,第一弹性挡圈的内径小于第一轴承的轴承内圈的直径,主丝杠穿过开口和第一轴承的轴承内圈且在第一弹性挡圈的左侧,伸出活塞的右侧有连接接头。
[0008]进一步的,加载机构还包括保持架和第二弹性挡圈,主丝杠穿过保持架和第二弹性挡圈,保持架安装在内齿圈远离滚柱的一侧,第二弹性挡圈安装在保持架远离内齿圈的一侧。
[0009]进一步的,加载机构还包括第二外壳、毡封油圈、轴套、轴承座、第二轴承和锁紧螺母,主丝杠水平穿过第二外壳、毡封油圈、轴套、轴承座、第二轴承和锁紧螺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同轴由内而外设置,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密封端盖、第二左端盖、外缸筒和第三密封端盖,第二密封端盖、第二左端盖、外缸筒和第三密封端盖从左向右依次固定连接,第二密封端盖的内侧有凹槽,毡封油圈嵌设在凹槽中,轴承座固定在第二密封端盖的右侧,第二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内,锁紧螺母固定在第二轴承的左侧。
[0010]进一步的,加载机构还包括连接套筒和第四密封端盖,连接套筒和第四密封端盖在第二外壳内,主丝杠穿过连接套筒和第四密封端盖,连接套筒固定在右端盖的右侧,第四密封端盖固定在连接套筒的右侧。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减速器,旋转减速器的输入端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减速器的输出端和加载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联轴器,联轴器的输入端和旋转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联轴器的输出端和加载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0014]1.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组件可以有效缓解外部载荷的刚性冲击,起到缓冲减振功能,保护加载装置和受载元器件。
[0015]2.本专利技术输出载荷的范围、速度、精度等关键参数是与缓冲组件的伺服控制阀性能密切相关的,通过调节伺服阀的电气模拟信号,来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和压力,方便实现电气自动化,以适应载荷输出的实际特性需求,达到载荷输出连续稳定,载荷调控范围明显提高,加载精度显著提升的目的。
[0016]3.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组件通过调控控制阀的闭合和开口大小,来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和压力,从而推动移动活塞带动活塞杆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电动加载器的拉压式加载,同时,通过调控电机输出轴的位移大小、移动速度和往复频率等参数,可以实现电动加载器动静载荷的施加,实现对载荷输出的精确控制。
[0017]4.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组件的数量是2~6个,相邻的缓冲组件间距离相等,确保了伸出活塞载荷输出的平稳性和运动的协调性。
[0018]5.本专利技术的主丝杠穿过保持架和第二弹性挡圈,保持架安装在内齿圈远离滚柱的一侧,限制了滚柱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保证滚柱不会松脱。
[0019]6.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减速器的输入端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减速器的输出端和加载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旋转减速器可以有效提高电动加载器的传动比,增强其承载性能,提升其传动精度和载荷传递效率,并且兼具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0020]7.本专利技术的联轴器的输入端和旋转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联轴器的输出端和加载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便于安装拆卸维修,集成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和加载机构,电机的输出端和加载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载机构包括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工作缸筒、导向座、补偿阀、压缩阀、密封圈、弹簧、油封、垫圈、油封盖、移动活塞、流通阀、伸张阀和活塞杆,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左端盖、储油缸筒和右端盖,第一左端盖、储油缸筒和右端盖同轴由左向右设置,工作缸筒和导向座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导向座固定在工作缸筒的右端,补偿阀和压缩阀安装在工作缸筒上,导向座的右端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油封、垫圈和油封盖同轴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凸起、弹簧和密封圈同轴由内而外设置,第一外壳和工作缸筒、导向座、密封圈之间有储油腔,移动活塞安装在工作缸筒内,移动活塞的左侧有左腔室,移动活塞的右侧有右腔室,活塞杆从左向右依次穿过移动活塞、导向座、油封、垫圈、油封盖和右端盖,活塞杆的左端固定在移动活塞上,流通阀和伸张阀安装在移动活塞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的数量是2~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压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其特征在于:加载机构还包括主丝杠、滚柱、内齿圈、丝杠螺母座、第一密封端盖、伸出活塞、第一轴承、第一弹性挡圈和连接接头,主丝杠的左端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滚柱有多个,滚柱之间在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滚柱平行于主丝杠设置且和主丝杠螺纹连接,滚柱的左右两端有第二凸起,内齿圈安装在第二凸起上且和第二凸起啮合,丝杠螺母座同轴设置在主丝杠的外侧且和滚柱啮合,第一密封端盖固定在丝杠螺母座的左侧,丝杠螺母座的右侧固定在缓冲组件的左侧,伸出活塞安装在活塞杆的右侧,伸出活塞的左侧面有开口,第一轴承固定在开口内,第一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世程薛亚红葛家尚张健钊王占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